余 峰
犀牛是當今世界上第二大陸生哺乳動物。它厚皮膚,大塊頭,碗口般粗的長角長在鼻子上,走起路來“轟隆轟隆”,好威風(fēng)。犀牛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印度、阿拉伯和非洲。我國的廣東、廣西和云南,曾經(jīng)也有犀牛出沒,可惜的是如今已銷聲匿跡。
犀牛有多大?這要看它是哪個家庭的成員了。亞洲的蘇門答臘犀牛,小個頭,鉤形唇,身高1.5米,比兩頭水牛還要大一些;非洲的白犀牛,方形唇,身高1.8米,與一頭中等的大象差不多。
犀牛個頭大,是草食動物。因此,它主要生活在熱帶草原與熱帶森林的過度地帶。那里既有豐富的食物,又有許多沼澤和水塘,是犀牛生活最理想的地方。
犀牛不善“社交”,喜歡獨來獨往。它們常常用糞便圈出一片“領(lǐng)地”,在“領(lǐng)地”內(nèi),如果闖入不速之客,犀牛便會與它們展開激烈的搏斗。而入侵者自知理虧,往往無心戀戰(zhàn),敗陣逃脫。
犀牛力大無比,三四只猛獅也敵不過一頭犀牛。它要是發(fā)了性子,連大象也要遠遠地躲開。
那么,犀牛的生活是不是很單調(diào)又很寂寞呢?不,它也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它的朋友是牛鷺和啄牛鴉。牛鷺大而笨,在地上走;啄牛鴉小而靈,在空中飛。它們彼此配合,十分默契。
犀牛的皮膚雖然厚硬,但在皮膚的皺褶之間卻非常嫩薄,一些寄生蟲和吸血昆蟲就專找犀牛的這些薄弱之處,乘虛而入,把犀牛刺蟄的又痛又癢。這樣,犀牛除了在泥塘洗澡時涂上一層稀泥保護外,就要靠牛鷺和啄牛鴉來幫助清除這些寄生蟲嘍!牛鷺和啄牛鴉非常喜歡啄食犀牛身上的各種小蟲。它們成了犀牛身體的清潔工。犀牛走到哪里,它們就出沒在哪里。
犀牛的背就像一張自行移動的餐桌,飯菜就是犀牛身上的蚤、虱、蠅、蛆之類,很是豐盛。生物學(xué)上將兩種生物在一起謀生,互得利益,互不干擾的合作生活叫作“共生”。牛鷺和啄牛鴉還是犀牛的“報警員”。原來,犀牛的嗅覺和聽覺雖然靈,但是視覺卻很差,若是有“敵人”悄悄地逆風(fēng)偷襲,犀牛很難察覺。這時,牛鷺和啄牛鴉就會圍繞犀牛飛上飛下,忙個不停,以此“提醒”朋友有“敵情”。
在自然界,犀牛的天敵并不多,但由于犀牛角具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與藥用價值,所以,偷獵者便成了犀牛的頭號天敵。目前,國際組織和地區(qū)正在采取措施,加強對犀牛種群的保護與天然繁殖。
在動物園里,你仔細觀察過犀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