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選舉改革依然在路上
從村民自治,到基層選舉,再到北大學子競選海淀區(qū)人大代表,都屬于草根政治,是廣袤的中國社會中,試圖以星星之火來達成燎原之勢的政治實踐。
這種從下至上的溫和政治實踐,配合中央政府的各項政治制度改革,如公務員制度改革等,將推進政治民主的進程,從而推動中國政治的發(fā)展。但這種草根的力量畢竟有限,歷史慣性和制度不完善,限制了草根力量的發(fā)展。
比如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第七章第29—33條規(guī)定的具體條例,無法解決選舉實踐中的各種情況和問題的發(fā)生——因為制度的模糊,加大了人為操作的痕跡,減少了選舉的客觀性和程序的科學化,讓人無法適從,這也是本人和殷俊等北大學子自薦人大代表候選人,在交談過程中所取得的共識。
血色清晨,一條街良知的凍死
11月5日,都江堰,一名弱女子深夜遭遇歹徒追殺,發(fā)出撕心裂肺的呼救,整條大街的居民都聽到了,卻無人開門制止,惟一還開著門的店主居然馬上拉下卷簾門,這名女子最后在絕望中被暴徒毆打致死——整整一個小時,孤身無助的外地女子在“集體無意識”的冷漠中被殘忍殺害了,一起死去的,還有整整一條街躲在門后的良知。
11月22日,這條街上再次發(fā)生命案。雖然事后有人報警,但被毆打者還是喪命。每個人都有珍惜自己生命的權利,我們無法要求任何人豁出性命去見義勇為,但只要撥一個電話號碼,一條鮮活的生命就能得到挽救,一出悲痛的慘劇就不會發(fā)生。我盼望著有那么一天,漆黑的小街都安上了路燈,偏僻的陋巷都裝上了電話,更多的人有了報警的勇氣,不再吝嗇自己的一聲吶喊、一個報警電話。
也只有到了那一天,遙遠天際的血痕,才會漸漸地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