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珂
如果在一年前讓人們預(yù)測今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的得主或是奧斯卡影后的候選名單,沒有人會想到查麗茲·塞倫這個名字,因為這位來自南非的性感美女一向被認為是好萊塢最大的那只大花瓶。
雖然成名的時間已經(jīng)不算短了,雖然一直不乏與大牌明星合作的機會,但是塞倫的銀幕事業(yè)一直沒什么起色,她甚至無法憑借自己的性感獨挑某部影片的大梁,而只能成為一個點綴。
但2003年是這位南非美女咸魚翻身之年,美艷的塞倫在這一年出演《女魔頭》一片,竟一舉拿下2004年金球獎最佳女主角,要知道,在此之前,塞倫甚至連某一獎項的提名也沒獲得過。憑借金球獎的風(fēng)頭,塞倫順理成章地進入奧斯卡影后候選人之列。相信這一系列的變化一定給塞倫帶來了夢幻般的感覺。而這種變化,首先要歸功于性感的塞倫敢于自毀形象的勇氣。
為了使自己在《女魔頭》一片中塑造的角色做到形神兼?zhèn)?,塞倫增?0磅,并且通過化妝術(shù)改變自己的容貌。觀眾在影片中看到一個黃牙齒,滿臉雀斑,像職業(yè)拳擊手一樣身材壯碩的粗俗街頭女子,確實令人難以想象這就是那個嬌艷欲滴的查麗茲·塞倫。
在好萊塢混過的人都知道,如果你不幸是一個美女或是帥哥,要想贏得影評人的好感,最便利的方法便是讓化妝師“毀掉”自己的美貌,似乎只有這樣,才會讓人覺得你不是憑借自己的臉蛋,而是以實力進入影視圈的。這種方法可謂屢試不爽,去年的妮可·基德曼在《時時刻刻》中就是這樣——這種現(xiàn)象讓人感覺也許把獎項直接頒發(fā)給妮可和塞倫的化妝師更合適。
這樣的說法對這些美女們可能不太公平,畢竟妮可在獲奧斯卡獎之前其演技就贏得了多方面的肯定,而塞倫的女魔頭一角也獲得包括美國影評人會、洛杉磯影評人會、舊金山影評人會等11個重要電影獎項的最佳女主角獎,總不能說這么多人的眼睛都被化妝師給蒙蔽了。
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妮可和塞倫在電影評獎活動中真正取得重大突破,靠的還是這一招。因為一個演員的銀幕形象距離其自然形象越遠,就讓人覺得他們塑造的角色距離自己的本色越遠。如果演員能成功進入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并對其性格做出令人信服的詮釋,這樣的演員自然更容易獲得影評人的肯定。
美女明星們的煩惱在于,太容易被人評價為“花瓶”,而她們百般努力,就是為了摘掉這頂帽子,像塞倫,像妮可,像張曼玉。張曼玉堪稱最成功的范例,當年那個一笑就露出小虎牙的漂亮港姐,如今成了人們心目中最風(fēng)情萬種的女人,成了實力和風(fēng)韻并重的藝界名流。然而,也有很多美女演員,一直聲稱自己不是花瓶,但永遠只是表態(tài),而不是行動,結(jié)果永遠摘不掉這頂帽子。
要從以貌服人被平反為以技服人,需要勤奮、勇氣、耐力,也需要天賦。如果真的是一塊不折不扣的石頭,再怎么打磨,也成不了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