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清
不久前,在北京中日友好醫(yī)院腎病中心病房,記者見到一位來自廣東的中年女患者。她去年12月由于牙根發(fā)炎服用了1周朱砂蓮膠囊,結果罹患了馬兜鈴酸腎病,致使她喪失了工作能力,花掉大量金錢,身體日漸虛弱。
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分會主任委員、北京中日友好醫(yī)院腎病中心主任諶貽璞教授是國內較早關注馬兜鈴酸腎病的專家之一。據諶教授反映,我國中成藥藥物說明書對毒副作用往往寫得不清楚,也未限定服藥的具體療程;對于腎毒性和其他可能出現的用藥安全問題也沒有做出相應警示。這一情況必須盡早改變。
他說,關木通因腎毒性等安全問題已被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取消了藥用資格,龍膽瀉肝丸配方中的關木通也已被責令用不含馬兜鈴酸的木通取代;但是配方中同樣含有關木通的婦科分清丸、分清止淋丸、耳聾丸、排石顆粒沖劑等中成藥應如何改造?另外,目前市場上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還有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朱砂蓮等20多個品種,它們組成的冠心蘇合丸、朱砂蓮膠囊等中成藥已不乏導致馬兜鈴酸腎病的報道。
1988年至2004年3月,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病例報告數據庫中即有青木香、廣防己、朱砂蓮、馬兜鈴引起腎損害的不良反應報告,這些中藥材又該如何處置?談及如何預防馬兜鈴酸腎病時,諶貽璞教授說,在目前情況下,預防辦法只有3個:到正規(guī)醫(yī)院看病;不亂吃偏方;不私自買藥吃。
(摘自《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