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科
相傳清代江南有一個小鎮(zhèn),并設著兩家同樣的藥鋪,一家名“宗德堂”,另一家則為“仁濟堂”。兩家都經(jīng)營中藥,業(yè)務上卻出現(xiàn)較大的反差,“宗德堂”顧客盈門,生意興隆,而“仁濟堂”卻門庭冷落,蕭條虧損,久而久之,“仁濟堂”的店主懷疑是“宗德堂”有人在使壞搞鬼……于是不問青紅皂白,便糾集一伙人前往“宗德堂”興師問罪,兩家正相持不下時,來了一位鶴發(fā)童顏的老翁,他撥開眾人說:“開藥鋪的,配藥雖無人見,存心則自有天知。宗德堂經(jīng)營有德,濟世扶貧,仁濟堂名不副實,見利忘義……”老者語畢拂袖飄然而去。
不說不知道,一聽嚇一跳,“仁濟堂”的老板猛然醒悟,原來他過去所配的藥往往以次充優(yōu),低進高售,從而牟取暴利。老者一語中的,說得他面紅耳赤,無地自容,打此之后,他認真悔過,改變過去的經(jīng)營作風。此后,凡有病人來“仁濟堂”抓藥,都一再口丁嚀將藥煎好服下之后,要把藥渣傾倒在路面上,以讓蒼天去作鑒別,觀其真假偽劣……
說來也真奇怪,從此,凡是在“仁濟堂”所抓的藥都藥效靈驗,眾口皆碑。如此日久天長,老百姓中便傳開了,只要把藥渣倒在路上,任千人踩、萬人踏,就會藥到病除、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