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母親

      2004-04-29 00:44:03俞思貴
      西湖 2004年6期
      關鍵詞:杭州母親

      俞思貴

      我母親今年87歲了,已經(jīng)有好幾年沒有回老家去上墳。今年三月初,她就對我說,今年清明要回永康去一趟。此前,好幾年沒有回去上墳,是因為年事已高,體力不支了。今年卻不一樣,她感覺還有些精神,臉色看上去也還有些紅潤。因此,我也早早地作好了思想準備,陪她去上墳,上我父親的墳,我們定于4月3日早晨走。

      從杭州到老家永康舟山鄉(xiāng)端頭村,大約有230公里的路程,所以一大早就得起身,我征求母親意見,去時走方巖,上了墳后送她到永康市里,她說準備在蘇杭(我的表姐)那里住兩天。聽我說要從方巖走,母親立即反對,她說不走那里,我卻認為那樣走比較順,可她解釋說:"我實話對你說,巖下街有座橋,你父親50多年前,就是因為在那里撿到四塊銀洋鈿起的病,所以我忌走巖下街。"

      我父親去世已經(jīng)50多年了,母親一直把這塊心病埋在靈魂深處,這是我頭一次聽她說這件事。

      母親是一個不幸的女人。

      母親真正的姓名叫樓淑媚,但現(xiàn)在人家只知道她叫樓素娟,也有將他寫成樓蘇娟的。因為她不識字和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經(jīng)過50多年的變遷,就從原先的樓淑媚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樓素娟了,退休證上寫的就是這個名字。

      我沒有機會見到我的外公外婆,我出世的時候,他們都已經(jīng)過世了,但我見過我母親的一個哥哥和兩個姐姐,他們都給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我的記憶中,舅舅是老大,蘇杭表姐就是舅舅的女兒,退休前是永康人民小學的教師,現(xiàn)在都在家里享清福了。我母親是最小的,兩個姐姐都活了83歲。所以,母親83歲那年,她擔心自己也要走了,過不了冬至的關,特地將在嘉興的我的秋林表姐叫到身邊,準備料理后事。當時,我對她說,你沒事,你現(xiàn)在的條件比你兩個姐姐都要好。果然過了冬至關,安然無恙。好多老年人,大概都會憑自己想象,什么時候該走了,什么時候不該走,他們相信命,而不相信科學,不相信運。

      母親的娘家在永康樓店村,這個村的人都姓樓,我聽母親說,我舅舅是個木匠,手藝很好,在世時身體很好,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可是他的命最短,只活了67歲。大姨比我母親大6歲,嫁在胡庫。我4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第二年,我母親出于生計,經(jīng)人介紹到杭州給人做保姆,那時她才35歲,一直守寡到現(xiàn)在。母親來杭州后,我就住在大姨家里,跟大人們放牛。6歲那年,大姨父讓我去報名讀書,可是學校認為我年紀太小,因此擱了下來,直到9歲才上小學。

      母親的不幸,是從小就開始的。在她的上面已經(jīng)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她的出世可能讓我的外公外婆失望了,如果是個男孩,命運也許就不一樣,可偏偏她又是一個女孩,在1918年那會,人們的觀念封建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她出世才三個月,就離開了自己親生的父母親,被人抱走,后來她才知道,這就是農村里很流行的"童養(yǎng)媳"。

      才三個月的女嬰,被一戶姓酈的人家抱養(yǎng)了,那戶酈姓人家居住在一個叫蓮荷塘的地方,我年幼的時候,母親背著我去過那個地方,是一處大宅門,大門的左前方和后面,都有很高大的松樹,大門的右前方是一口很大的池塘,池塘的水面上漂浮著很多蓮蓬。可是大宅里已經(jīng)沒有人煙,宅主早已遷到別的地方去了,留下的只是一座孤宅。母親告訴我,這就是她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她在那戶酈姓人家長大,為酈姓家族生過一個男孩,也就是比我年長10歲的我同母異父的大哥,那已經(jīng)是20世紀30年代末的時候了。

      據(jù)母親說,在那座大宅門里,酈姓人家是很有些勢力的,他們做著烏煙(鴉片)的買賣。因為烏煙賺錢的緣故,所以經(jīng)常有搶和被搶的事情發(fā)生,她很是擔驚受怕,最后逃離了那座大宅。我只是聽她說起過這段往事,卻從未見到她的前夫。我哥哥成人后做了鐵匠,在他17歲那年,學手藝出師了,到村里來看我,在我記憶中,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從那以后,我們一直保持聯(lián)系,不管我到哪里,他都會來看看我,畢竟我們有著血緣關系,心是相通的。他生有三女一男,三個女兒都成家了,并且都有了后代,唯一遺憾的是,他兒子出去學手藝,萌生了想成為武術大師的念頭,說是要成為武林高手,必訪高僧名寺,結果一去不返,算來也有十多個年頭了,至今音訊全無。雖經(jīng)多方尋找,仍然毫無蹤跡。

      也不知是什么緣分,母親陰差陽錯地嫁給了我父親。我的家鄉(xiāng)至今還是個不發(fā)達的鄉(xiāng)村,雖說離中國科技五金城只有20公里,離著名的方巖旅游區(qū)也只有10華里路,并且修了公路,通了車,又盛產(chǎn)石材,可是由于沒有拳頭產(chǎn)品,加上村民各謀其路,始終沒能全民致富。

      我父親當時在村里算是個有文化的人,解放初期還當過村長,多多少少地受人尊重。村里的人都姓俞,論起祖宗來,和紅學家俞平伯是同宗同祖,父親名叫順祿,可他卻既不順也無祿,只活了35歲,就命歸黃泉了。當時農村迷信盛行,得了病只相信求神拜佛,再說也沒錢到城里去醫(yī)治。即便是這樣,父親去世時,還是欠下了6擔谷子的債,要我不幸的母親償還。

      母親是個堅強的女人。

      母親說她的命不好,不能在村里生活下去了。不然,欠人家的債沒法還清,她要出去闖一闖。就這樣,她經(jīng)人介紹到了杭州做保姆。據(jù)她回憶,當時做保姆的工錢很少,一個月才三塊錢,而這三塊錢她都省下來,因為要養(yǎng)我,我雖然在她姐姐家里,可畢竟我大姨家里也并不富裕,多一個人就多一張嘴吃飯。除了養(yǎng)我,還要還父親生病時欠下的債。

      隨著年齡的增大,我已經(jīng)到了讀書的年齡。起初,是寄養(yǎng)在一位朋友家里,后來又和我奶奶生活在一起,轉校到了舟山鄉(xiāng)中心小學讀書。母親不僅要供我生活,還要供我讀書。顯然每月三元錢是絕對不夠的。為了多掙些錢,她不再做保姆了。經(jīng)人介紹,她進了一家街道企業(yè),每天做鞋底,可以掙到8角錢。這個崗位持續(xù)了好多年,直至我12歲那年。她聽回永康的人說:"你兒子在老家已經(jīng)餓得皮包骨頭了,再這樣下去,都快餓死了。"那時,母親想起了我父親臨死前的一句話:"你不要再嫁人了,一定要把兒子撫養(yǎng)長大。"

      母親心急如焚,可又不能放棄來之不易的工作。最后,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叫一位在杭州工作的同鄉(xiāng)人,回永康時將我?guī)У搅撕贾荨?/p>

      那是1959年,農村生活已經(jīng)普遍困難了,大鍋飯的食堂里,稀飯是可以照得出人影的。我終于離開了家鄉(xiāng),來到了杭州。母親住在河坊街247號,一個同鄉(xiāng)人家里的閣樓上。她傍晚下班回來時,我早已在門口等了她很久,當看到我的那一刻,她的眼淚刷刷地流了下來,盡管她沒哭出聲,但我能感覺到她心里的悲傷。

      寄住的同鄉(xiāng)人是做裁縫的,戶主叫陳宗時,他的大兒子與我同歲,我們很快成了好朋友。他們吃飯、做衣、睡覺都在兩間并不太大的房子里,加起來還不到20平米,我和母親就住在其中一間用竹排搭成的閣樓上,那閣樓是站不直的,晚上弓著腰上去,早上貓著腰下來。有一次,我因為晚飯沒吃飽,爬上閣樓發(fā)脾氣,結果竹排發(fā)出了咯吱咯吱的聲音,灰塵紛紛往下落,母親很是生氣,要打我,而住在下面的陳老伯卻拉勸我母親。事后沒多久,我母親另外找了個地方,在佑圣觀路38號一戶姓翁的人家,那戶人家也是母子二人,房子是一樓一底,底下是客廳,樓上他們自己要住,我和母親只能搭一張床在他們的樓梯口。租金固然不會很貴,但那一張床的面積卻不如陳老伯家的閣樓大,而且陳老伯是念及我們母子的困境,同情我們,免收房租的。這件閣樓上發(fā)脾氣的事,已經(jīng)過去40多年了,陳老伯也已離開了人世,我卻記憶猶新,難以忘懷,至今回想起來,我當時真是太不懂事了,這件小事讓我歉疚多年。

      國家進入了困難時期,母親做鞋底為生的崗位也被精簡了,所幸的是沒有被驅逐回鄉(xiāng)。當時,我母親已年過40,為了生計,為了撫養(yǎng)兒子,供兒子讀書,她不得不早出晚歸,和男人們一起去拉大板車,挖馬路,挑爛泥,一年四季,日曬雨淋,我親眼目睹她的艱辛,卻又無可奈何,愛莫能助。

      即使是這樣,我們仍難以維持生計。在我們母子最困難的時候,有不少同鄉(xiāng)人伸出過援助之手,也有人出面說合,勸我母親重新嫁人,以免度日如年的生活。可母親一心想著她的神圣使命--一定要將兒子扶養(yǎng)成人,始終堅持不再嫁。我知道,母親是怕我受委屈??!

      為了擺脫困境,母親什么樣的苦都能吃,她雖一字不識,卻跟著別人天南海北地跑起了單幫(做買賣)。她一走就是八天十天,每次回來都會帶些吃的東西給我。這樣的日子過了兩三年,可仍然沒見徹底改變困境,她只能給我吃飽飯的錢,卻沒有零花的錢。可以想象她的買賣做得不怎么樣。后來我知道,她在做布匹生意,將杭州的布帶到江西去賣,而當時是計劃經(jīng)濟,販運布匹是當作投機倒把看待的,每次帶去的布只能裹在身上,坐火車過去,數(shù)量太有限了,能賺多少錢呢!在那個年月里,為了生計,她仍然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的確,那是國家困難時期,也是百姓困難時期,更是我們母子倆的困難時期。母親默默地承受著,我也跟母親默默地承受著。這期間,我們從佑圣觀路38號搬遷到直吉祥巷57號,母親租下了其中一間大約有10平米的房屋。這是一間完全由竹片當墻的簡易房,夜里說夢話、打鼾隔壁鄰居都能聽得到。但畢竟這是一間完全獨立的屋,而不是別人家里的房子。這里是個大墻門,里面有20多戶人家。樓上住著一對母子,兒子叫王錦法,比我大10歲。

      時間到了1964年,上山下鄉(xiāng)的春風吹遍了杭州的大街小巷,而且每個居民區(qū)都有任務。居民委員會主任在動員的時候告訴我們,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是件很光榮的事情,只要到農村去鍛煉三年,就可以回城里來工作,如果一戶人家有一人上山下鄉(xiāng),這戶人家就可以安排一人進街道企業(yè)工作。后來,我們了解到,當時國家的政策,多子女的家庭作為上山下鄉(xiāng)的動員對象,而獨生子女是不作要求的。可是很多人都不愿意下鄉(xiāng),居委會主任家里就有三個子女,他們沒有一個報名下鄉(xiāng)的。我當時還在念初中,母親仍在跑生意,沒有一個安穩(wěn)固定的工作,更沒有生活來源的保障,我萌生了上山下鄉(xiāng)的念頭,以便讓母親有機會到街道企業(yè)工作。比我大10歲的王錦法在家閑著,一時找不到工作,于是我們自作主張,到街道報了自愿上山下鄉(xiāng)的名。在我家的戶口本上,登記的只有母親和我二人,所以我被視為獨生子女,完全有理由留在城里,等待就業(yè)的機會。可那時等待就業(yè)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而工作崗位卻不多,假如不是這樣一種狀況,王錦法也早就參加工作了。

      六月初報的名,很順利就獲得了批準,我們終生難忘的日子:1964年7月11日,胸前戴上了象征著無比光榮的大紅花,在上城區(qū)政府門口集合,坐上大客車,將好幾車響應國家上山下鄉(xiāng)號召的知識青年送往桐廬縣。我和王錦法被分配到九嶺公社,又被細分到廟下大隊。就這樣,我成了名副其實的下鄉(xiāng)知青,大隊又將我們中的11人分到第一生產(chǎn)隊,我至今仍記得,當初住在黃廉法家里,而吃飯卻在錢森昌家。

      農村的7月正是一年中最忙的雙搶(搶收搶種)季節(jié),農民伯伯沒有時間對我們講一些理論上的知識,第二天,我們就跟著他們起早摸黑地干了起來。我從小生活在農村,見過這種情景,有一些心理上的準備??啥鄶?shù)人卻從未經(jīng)歷過這般苦這般累的活兒,一天下來就感到吃不消了,只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起來。大約過了一個月,生產(chǎn)隊給我們定崗,其實是定報酬,全勞力每天10個工分,我是2.5分,比王錦法還高半分,別看他年齡比我大,個子比我高,干農活還不如我。

      2.5個工分是個什么概念呀?折合人民幣還不到2角錢,盡管是又苦又累的活,卻只值那個價。現(xiàn)在回想起來,也是值的,就因為我不但自己能開始掙工分了,而且也使母親有了重新工作的機會。那年年底,居委會、街道真的兌現(xiàn)了,我母親成了清泰紙品廠的正式工人,盡管是街道企業(yè),卻也來之不易,每月工資只有16元。

      那年母親46周歲,已是人到中年,雖然工資不高,但她什么苦都能吃,什么困難她都不怕,只要能活得下去,能將兒子扶養(yǎng)成人,她已經(jīng)吃了不少的苦,流了不少的淚水和汗水,想到一個被單位精簡了的中年婦女,重新又走上工作崗位,她感到了極大的滿足。無論領導分配她做什么活,她都不推辭,也不討價還價。有一次,我從桐廬回家,母親告訴我,廠里的活很累,有些活應該是男人干的,可廠里健壯的男人太少,忙不過來,就只好叫她了。后來我了解到,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廠里因為缺少男勞力,就安排母親去拉雙輪車(鋼絲車),她的廠座落在鼓樓對面的靴兒河下,卻要到拱墅區(qū)的北大橋去拉貨。她親口對我說:"本想多拉一點,可車裝得太重,上橋的時候,我拉不動了,坐在橋上哭。人家看我可憐,幫我推車才拉回來。"聽了母親的話,我心里很難過,我多么希望自己快點長大,能賺錢回家供養(yǎng)她,讓她享清福??稍谀莻€時候,完全是空想、夢想。好在母親是個堅強的人,她終究捱過來了,她是可以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堅強女人。記得我15歲那年的除夕夜,大街小巷的家家戶戶都在準備過年,母親還帶著我為了生計而賣爆米花,我清楚地記得,那天生意特別好。過年了,很多小孩都將米花當作好東西,眼見別人都在吃年夜飯了,我們的生意還歇不下來?;氐郊乙咽瞧唿c多鐘了,雖然沒有好東西過年,可是想到生意這么好,她卻很開心,很高興。就在那一天,母親給了我5元壓歲錢,這是她一生中給我唯一的壓歲錢。在當時,5元錢可不是個小數(shù)目呀!

      母親50歲那年,她終于苦出頭了。那是1968年,我從下鄉(xiāng)的桐廬應征入伍。從此以后,她不用再為我的生活問題而操心,部隊每個月的6元錢,已經(jīng)足夠我零用,母親的工資收入也開始有了積攢,她的臉上終于開始有了笑容,她逢人便說:"我兒子當兵去了。"母親成了光榮的軍屬,她感到自豪、驕傲,想不到兒子會當兵。當兵,意味著出息!她就是這么想的。

      可我只當了三年兵就回來了。部隊要留我,而我卻更思念母親,因為除了我,她身邊沒有親人,我那同母異父的哥哥,只是偶爾到杭州看看他。所以,我決定退伍。但我也沒有辜負母親的希望,我在部隊取得了進步,成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退伍后,我很幸運,被浙江省電信局錄用了,我從杭州下鄉(xiāng)去桐廬,又從桐廬去當兵,時過七年后,我又從桐廬返回了杭州,回到了我母親的身邊。那時,母親仍然在清泰紙品廠工作,她仍然住在直吉祥巷57號,但從我當兵那年開始,她就不再拉車干重活了,轉到了室內從事相對輕便的工作。

      母親的晚年是幸福的。

      母親是個非常善良的人,她人緣極好。無論是初到杭州做保姆時期,還是后來進廠工作;無論是退休后又去上班(做幫工),還是生活在福利院,她都能與人友好地相處。母親雖然不識字,卻很通情達理,家里有好吃的東西,她定要與人共享,"自己吃了落糞垢,人家吃了傳四方",這是她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她雖然已經(jīng)退休多年,卻仍然是朋友不斷,常來常往。

      母親83歲那年,病過一場,在醫(yī)院住了半個多月,與她共過事的"小姐妹"得知她病了,紛紛前往醫(yī)院探望。她不讓我們請假陪伴,我們只在晚飯后到醫(yī)院看他,而她還倒勸我們:"我在醫(yī)院里蠻好,你們不要跑來跑去,太吃力了。"她向來就是為別人,為兒女考慮的多,為自己考慮的少。所以,不管親戚朋友,無論左鄰右舍,都樂意和她交朋友!

      83歲,在母親看來,是條很寬的坎,因為她的兩個姐姐都在83歲那年離開了人世,她以為她也要走了。我們做晚輩的,要求醫(yī)院盡力搶救,經(jīng)過半個多月的料理,終于過了那條坎。其實母親不是得了什么致命的病,只是年紀大了,各種生理器官功能衰弱所致??斐鲈旱臅r候,我們和她商量,請個人服侍她,可是她不愿意;讓她和我們住在一起,她說家里沒有人太冷清。畢竟年紀大了,年輕的時候吃了太多的苦,生活條件又差,現(xiàn)在再讓她獨自一人生活,每天還要自己料理飲食,會有很多麻煩,我們實在放心不下。后來就和她商量去福利院的事情,我和愛人陪母親到福利院去考察一番,她感到很滿意,她被那里的生活環(huán)境吸引住了,但聲明先試住兩個月。就這樣,三年過去了,母親沒有說想離開福利院。兩人一間的院室,房間里有電話、電視、衛(wèi)生間,室內衛(wèi)生有人搞,衣服臟了有人洗,每天都有熱水供應,幾乎是賓館式的條件和服務,室外有大面積的綠化和草坪,食堂里的飯菜可以自由選擇。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對母親很合適。三次過春節(jié),我們都將她接出來一起吃年夜飯,并且讓她回家住幾天,她都堅持要回福利院。她說,還是那里方便。的確,在那里比在家里還方便,那里不冷清,有很多老年朋友。作為晚輩,這也是贍養(yǎng)老人的一種方式,只要母親能適應,即便是她在哪天離開了人世,我們也盡到了"養(yǎng)之薄"的道義,千萬別在她走了之后再去"供之腴"。我們堅持每個星期去看她,并且隨時可以通電話;除了兒媳之外,別的親戚或她的朋友也都與她保持聯(lián)系。對此,母親感到很滿足,她認為,兒子是孝順的,這一生總算沒有白辛苦。這次回老家上墳后,她事先想好了要在蘇杭表姐那里住幾天。果然,住了一個星期。昨天,我接到蘇杭表姐的電話,母親要回杭州了,叫我下午3點鐘去火車站接她。我按時接到了母親,現(xiàn)代化的杭州火車站,從底層到地面,設有自動扶梯,到了扶梯口,母親不敢往前走了,就是83歲那一年,她在供銷大廈乘自動扶梯,因為沒有人照顧,朝天摔了一跤,至今她仍心有余悸。我立即明白了母親的心思,對他說:"你放心,有我在身邊。來,我抱牢你,不會跌跤的。"母親終于跨上了自動扶梯,到了地面層,母親看著我,臉上露出了微笑。

      此時此刻,我從母親的臉上看到了,她那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的微笑,是發(fā)自內心的,真正感到幸福的微笑。

      猜你喜歡
      杭州母親
      走,去杭州亞運會逛一圈兒
      科學大眾(2023年17期)2023-10-26 07:38:38
      杭州
      幼兒畫刊(2022年11期)2022-11-16 07:22:36
      母親的債
      杭州亥迪
      G20 映像杭州的“取勝之鑰”
      傳媒評論(2017年12期)2017-03-01 07:04:58
      杭州
      汽車與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5
      杭州舊影
      看天下(2016年24期)2016-09-10 20:44:10
      給母親的信
      英語學習(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母親
      小說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4:08
      悲慘世界
      南木林县| 顺平县| 阜平县| 彰武县| 满洲里市| 江安县| 巴东县| 曲周县| 景东| 左权县| 新乐市| 宿松县| 康保县| 黄平县| 正蓝旗| 周口市| 武安市| 城固县| 南投县| 大邑县| 濮阳县| 张家港市| 图木舒克市| 正镶白旗| 保德县| 永平县| 宁阳县| 康乐县| 墨脱县| 扎赉特旗| 彭州市| 保定市| 许昌市| 汶川县| 台北县| 根河市| 黄冈市| 江孜县| 法库县| 银川市|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