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所周知,食魚有益。但有資料講:魚油、魚肝,特別是魚子不宜吃,無鱗魚也不宜吃。這使我產(chǎn)生疑問:魚內(nèi)臟與魚肉不同嗎?含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嗎?無鱗魚也都含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嗎?吃魚有什么講究?
江蘇陳紅
陳紅讀者:
正如來信所述,吃魚對人體有益。它除了提供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以外,還富含磷、多種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多吃魚的人比較聰明。但魚油、魚子、魚肝的營養(yǎng)成分與魚肉確有不同。每100克魚肉含膽固醇不足100毫克,而魚肝油則含膽固醇500毫克,魚子的膽固醇含量更高,所以不宜吃。但并非不能吃,因為絕對禁忌沒有必要,也不大可能,有人為了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D,專門買魚肝油膠丸服用。
關(guān)于無鱗魚,如帶魚、鰻魚,100克內(nèi)含膽固醇在200毫克左右,烏賊即墨魚和魷魚的膽固醇含量就更高,因此,也不宜多吃。
信中提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下縮寫LDL)的問題,LDL在促進動脈硬化方面是主要動力??茖W實踐證明,以LDL:k曾高為主的高脂蛋白血癥患者,其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得早,約60%以上在40歲以前就有心絞痛和眼底動脈硬化的表現(xiàn)。而LDL又占總膽固醇的60%~70%,可以說膽固醇含量增高則LDL也增高,魚肝油、魚子和無鱗魚的膽固醇含量高,LDL的含量自然也高,所以不宜多吃。
一般來說,吃魚最好是清蒸或煲湯,其次是紅燒或糖醋,再次是油炸和熏魚,最不理想的是腌制和酒糟,因為咸魚不僅使蛋白質(zhì)變性,還可能含有亞硝酸鹽,常吃、多吃有害健康。
王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