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亦凡
翻閱報紙,必見其大名;打開電視,必見其尊容;點擊網(wǎng)站,必見其行止。此人是誰?不說您也知道,對了,正是連殺四人的馬加爵。
正所謂一夜成名。如今神州大地,誰人不識馬加爵?雖說馬加爵身陷囹圄,但知名度卻超過英雄。不信?只要在Google搜索網(wǎng)站中輸入"馬加爵",就能查到209000項查詢結(jié)果;輸入"雷鋒",只有188000項查詢結(jié)果。而馬加爵犯案至今,不過一月有余。
對于傳媒而言,這一個多月,無疑是忙碌并快樂著,不知有多少記者云集昆明,也不知有多少記者奔赴馬加爵老家,更不知有多少記者四處尋找報道線索,只要看看這些新聞標題,便可窺見“無冕之王”的良苦用心和不時迸發(fā)出的靈感火花:《一個大學生“屠夫”的成長》、《還原真實的馬加爵》、《從占星角度推測馬加爵作案動機》、《馬加爵是“超生”的》、《五年前,馬加爵畫像就已貼上街》、《一雙鞋子送了馬加爵的命》、《給馬加爵一個“傾訴”的機會》、《馬加爵落網(wǎng)開獎出“龍”不出“馬”令眾玩私彩者迷亂》、《馬加爵有美國親戚》、《馬加爵撿過食物的垃圾桶》……更不可思議的是,某權(quán)威媒體從業(yè)人員居然發(fā)表了《我曾為馬加爵拍畢業(yè)照》,硬是和馬加爵套上近乎。都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鄙人先前還不信,如今連號稱大眾情人的傳媒都對馬加爵亂拋媚眼、寵愛有加,焉能不信?
傳媒報道刑事案件,本無可厚非,但如這般鋪天蓋地、狂轟濫炸的炒作,幾近走火入魔。正是在傳媒的推波助瀾下,殺人惡魔馬加爵居然成為香餑餑:破案才一周,已有影視公司聘請編劇高手創(chuàng)作20集電視連續(xù)劇《馬加爵亡命天涯》,相關報批工作正在進行;而一家電視臺的都市頻道新聞演繹類節(jié)目《新聞故事會》更是了得,3月18日,模擬拍攝而成的"新聞紀實劇"就已播放。據(jù)導演介紹,扮演馬加爵的演員也是廣西人,扮相與馬十分神似,相信他演的馬加爵會很"精彩";眾多大牌律師更是自告奮勇,爭先恐后地要義務為馬加爵作"無罪辯護",可惜馬加爵不識好歹,一口回絕,讓名律師們臉上無光。相形之下,卻少有律師愿意免費為受害者辯護;甚至有五金廠不失時機地推出"加爵"牌鐵錘,據(jù)說銷路頗佳;至于網(wǎng)上,更是充斥著大量烏七八糟的東西,如各種版本的《馬加爵之歌》、《馬加爵致廣大網(wǎng)友的公開信》、《馬加爵絕命詩》、《馬加爵獄中原創(chuàng)詩》,其中一首歪詩這樣寫道:死去的幾個兄弟,/你們是我的最好朋友,/其實我只想帶你們到天堂,/一個純凈沒有丑惡的地方,/一同搓麻、打牌,/踢球忙。
善惡不分、正邪不問、是非混淆、黑白顛倒至如此,無怪乎漢奸文人胡蘭成的書突然走紅,連出三本,儼然成為文壇“新秀”;無怪乎烏魯木齊一家舞吧,模擬30年代上海灘生活場景,讓員工扮成漢奸,著長布衫,掛盒子炮,見了客人點頭哈腰,以此招徠顧客;更無怪乎如今校園中流傳童謠:"讀書苦讀書累,讀書還要交學費,不如參加黑社會,有錢有勢有地位。"
其實,說怪也不怪,當馬加爵成為傳媒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