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鵬 呂 維
李月梅,一個貧困山區(qū)的女孩兒。為了報答鄉(xiāng)親們的恩情,她開始了一系列傾囊所有、撼人心魄的報恩行動。然而,她的報恩似乎永遠無法還清鄉(xiāng)親們的“債”,最后母親也因她“不仁不義”而辭世…
砸鍋賣鐵
全村人資助她上大學
李月梅1975年5月出生在吉林省蛟河市的一個貧窮山村。雖然這里土地貧瘠,卻史無前例地出了一個大學生:1991年,李月梅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某大學。然而興奮之余,全家開始為7000多元的學費犯愁了:這么多錢,家里根本拿不出。村書記李放知道后,專門召開了村民大會。會上,李書記一把將李月梅拉到身邊,激動地說:“眾位父老鄉(xiāng)親,咱們能忍心看著咱們的孩子考上大學讀不了書嗎?”他號召鄉(xiāng)親們都伸出手來,愿意捐錢的捐錢,不愿捐的就算借,并帶頭把1000元錢放到了李月梅的手中。事后,李月梅才知道,李書記為了帶動大家捐款,竟連自己家唯一的一頭牛也賤賣了。就這樣,全村的鄉(xiāng)親們各自出賣口糧和東西,為李家捐錢。李月梅的鄰居劉大娘為了湊夠100元錢,硬是把家里兩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雞賣了。
8月中旬,李月梅出發(fā)的那天,全村鄉(xiāng)親們排著隊為她送行。李月梅走一路灑一路淚。面對深情厚誼的父老鄉(xiāng)親,她發(fā)誓一定刻苦學習,將來好好報答鄉(xiāng)親們!
慷慨報恩
鄉(xiāng)親們卻視她為“寶藏”
一晃4年過去了。1995年秋,李月梅讀完大學后和男友一起考取了研究生。研究生畢業(yè)后,男友順利分到北京某司法機關工作,而她的工作一直尚無著落。其實,李月梅要找個工作是很容易的,不過她心里放不下當初鄉(xiāng)親們資助她7000多元錢這件事。她知道,如果不找個高薪水的工作,這筆債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夠還上。
轉眼兩年過去了,這期間,李月梅除了在外打點零工,仍然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眼看2001年的春節(jié)就要來臨,此時她犯難了,鄉(xiāng)親們都知道她留在了北京,還找了一個好對象,這次回去,拿什么回謝鄉(xiāng)親們呢?
李月梅還在猶豫,家里就不斷打電話來催她和男友回去。父親在電話里還一再叮囑她,一定要把鄉(xiāng)親們當年資助的錢還上,并且還要盡量“風光”一點兒回去??墒?,父親哪里知道她現(xiàn)在并沒有工作,靠著男友的那點微薄薪水,他們在北京也只能勉強度日。
最后,為了報答鄉(xiāng)親們的大恩大德,李月梅咬牙向男友家里借了1萬元錢,在家鄉(xiāng)附近買了一麻袋糖果,又買了4000多元的魚、肉和米面,雇了一輛汽車回到山村。
得知李月梅帶了一車禮品回來了,全村的人就都奔向李家。李月梅還沒來得及和家人親熱,就把所有的禮品按戶數(shù)一一分給了大家。父親十分興奮,他說,月梅這回真給他爭了氣,長了臉。李月梅只有苦笑。
分完禮品,李月梅又拿出7000元錢交給父親,讓她分還給眾老鄉(xiāng)親。當晚,她則和男友來到李書記家里,特意奉還那1000元錢。
然而,李月梅把錢送還給李書記時,他卻說什么也不愿接。李書記的妻子說:“其實,錢是小事,我們幫你就是想讓你有出息,以后,你在北京干好了,我們用著你的地方還多著呢……”這話李月梅沒聽懂,為了讓李書記收下錢,她急得差點給他們跪下。李書記和妻子見她這樣動情,也就不好再推辭,于是收下了這筆錢。
李月梅把錢還給鄉(xiāng)親們后,她在鄉(xiāng)親們心中的地位便日漸提升,整個春節(jié),李月梅都沉浸在報恩的巨大滿足中,并表示回北京后還會陸續(xù)給他們幫助。2001年3月,李月梅終于到北京一家知名海外貿易公司工作。6月,她給母親匯去了5000多元錢治病。萬沒想到,這筆錢匯到家后,弟弟就來信告訴她,她這筆“高額匯款”一到村里,錢還沒取回來,就來了七八戶借錢的老鄉(xiāng),父親為了報答鄉(xiāng)親們當年的情義,竟把這筆錢都分給了鄉(xiāng)親們……接下來更想不到的是,以后李月梅每個月寄給母親的錢,都要被村里人“瓜分”。只要她的錢一到家,村里的人就排著隊來她家借錢。李家犯難了,面對前來借債的鄉(xiāng)親們,李月梅的弟弟終于生氣地對他們說:“這些錢是我姐寄給我媽治病的,如果都借給你們,我媽的病還怎么治?不能再借給你們了……”弟弟的話沒說完,就遭到了村民們的數(shù)落:“哼,你姐在北京兩個月就能掙一萬多元錢,你還擔心治不好你媽的病?”“你也不想想,當初如果沒有我們幫助,她今天能掙錢嗎?”
親情淪落
報恩竟讓母親喪命
為了治好母親的病,償還鄉(xiāng)親們的人情債,李月梅勤勤懇懇地工作,被公司提升為業(yè)務經理。然而,李月梅擔任經理后,村書記就給她來了封信,說他的女兒李春秀已經20多歲了,在家無事可做,現(xiàn)在聽說她在北京做經理了,求她給李春秀安排個工作。短短幾句話,差點沒把李月梅嚇死。李春秀連初中都沒有畢業(yè),在北京別說是進她的部門,就是在公司打雜也是難上加難呀!直到這時,李月梅才明白了她當初還錢時,李妻說的那句“以后用著你的地方還多著呢”話里的含意。但李書記畢竟是她的大恩人,那是讓她想起來就掉眼淚的人,這樣恩重如山,李月梅能拒絕嗎?2002年4月,李月梅費盡心思和力氣把李春秀留在了自己的公司工作。
李春秀在北京賺錢啦!李月梅當官啦!村里獲悉這個消息就炸開了鍋。人們既感到振奮又感到有了靠山。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小村的人開始把李月梅供奉為“神”,一遇到大事小情就找她。李月梅又好氣又好笑,但她還是盡量滿足鄉(xiāng)親們的愿望。但鄰居劉大娘的一件小事她的確辦不了了,劉大娘竟氣得跑到她家里大吵大鬧,指責她忘恩負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春秀上班才不長時間,就因工作不稱職和生活不檢點而被公司辭退,李月梅也受到株連,賠償了公司5000多元的損失,還被免去了經理的職務。受此打擊,李月梅病倒了。但她還是好言相勸讓李春秀返回家鄉(xiāng)。李春秀一聽這話,便歇斯底里地大喊:“趕我走?當初你如果沒有我爸的幫助,能有今天嗎?現(xiàn)在,你不就是幫我賠了幾個錢嗎,這和我爸那時賣牛的錢能比嗎……”此言一出,李月梅頓時覺得心在滴血,原來,在他們的心里,自己當年承受了他們的恩情,就應該永遠償還下去呀!這樣何時才能還清呢?更令她想不到的是,李春秀返家后,只字不提自己的問題,把過錯全推到李月梅的身上,還跑到李家大吵大鬧,搞得李月梅母親幾次都氣得昏厥過去。鄉(xiāng)親們見李月梅對當年的恩人如此“狠心”,也都視李家如仇人一般。在這種壓力下,父親打電話來狠狠訓斥李月梅,說她忘了曾經幫助過她的鄉(xiāng)親們,成了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一家人整天在村里抬不起頭來,與鄉(xiāng)親們無法相處……而李月梅多病的母親終因承受不起鄉(xiāng)親們的巨大壓力,于2003年3月撒手人寰。
悲憤的李月梅跪在母親的墳前仰天泣問,恩人為何成了仇人?報恩為何報出悲???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呢?
(摘自《人間》)
編后語:
鄉(xiāng)親們助李月梅上大學,拳拳愛心感天動地;李月梅知恩圖報還債還情,更是可歌可泣。但是,助人并不是為了索取,報恩也不是為了還債。畢竟,金錢代替不了感情,更填不滿人們的欲壑。其實,這個悲劇折射更多的,是人們道德心理的扭曲和本性感情的淪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