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 群
某市中醫(yī)院婦產(chǎn)科年過30的護士尤紅最近心里有點煩。前些日子,尤紅餐后胃部發(fā)脹、不適到消化科做了一次胃鏡檢查,被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胃粘膜未見腸化生與不典型增生病變,但取胃粘膜活檢標本做快速尿素酶試驗,被診斷為幽門螺桿菌(Hp)感染。尤紅拿著報告單一看到這個診斷,驀然心里涼了半截。她知道這寄居于胃內的細菌,劣跡昭彰,它不僅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元兇”,也是引起要人命的胃癌的重要的“罪魁禍首”?;氐郊依铮募被鹆堑胤矣嘘P資料,細細閱讀。當她讀到這“兇神惡煞”的細菌還會引起冠心病、中風、肺癌、酒渣鼻、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胃腸外毛病,一時慌了神兒,再三思忖,決心要根除這險惡的細菌。
第二天,她找到消化科張主任,要求他開一些根治幽門螺桿菌的藥物。年逾花甲的張主任耐心地解釋道:“根據(jù)流行病學調查,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胃內幽門螺桿菌檢出率為30%-80%,幽門螺桿菌一般主要是從兒童時期獲得,它可通過口—口或糞—口途徑傳播。對大多數(shù)無明顯癥狀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來說,并不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目前,專家共識意見認為,對消化性潰瘍、早期胃癌術后、胃粘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淋巴瘤、有明顯異常的慢性胃炎必須立馬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對慢性胃炎病人只有合并胃粘膜糜爛、有中—重度萎縮、中—重度腸化生或輕—中度不典型增生病變時方才“出手”根除幽門螺桿菌,而一般淺表性胃炎,無腸化生與不典型增生者無須根除幽門螺桿菌。對癥治療,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戒煙酒,不飲濃茶、咖啡,不食辛辣之物大都會好轉。
尤紅聽到這兒,忙追問張主任:“資料上說幽門螺桿菌感染人群發(fā)生胃癌的風險是非感染人群的6倍,胃癌不是由淺表性胃炎-》萎縮、腸化生-》異型增生演變過來的嗎?”張主任微笑著說:“的確,在胃癌發(fā)生過程中,幽門螺桿菌起到啟動因子的作用,但環(huán)境因素,諸如攝食過咸、少蔬菜水果飲食及其宿主因素可能決定幽門螺桿菌感染后的轉歸。所以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并不一定會得胃癌,胃癌的發(fā)生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的復雜過程。”
尤紅聽了張主任一席話,仍然解不開心中的疙瘩。她執(zhí)拗地請婦產(chǎn)科醫(yī)生開了根除幽門螺桿菌藥物,悄悄地自行服下。
光陰似水,轉瞬間,尤紅服藥已1個多月了,她胃部發(fā)脹的癥狀倒是好多了,但不知怎的,近來出現(xiàn)泛酸、燒心癥狀,擾得她疑竇頓生,不知又得了啥怪病?
于是她找到張主任,坦白了自服根除幽門螺桿菌藥物的經(jīng)過。張主任嘆了一口,氣,親自為她又做了一次消化道內鏡檢查,結果診斷為內鏡陰性的非糜爛性食管炎。尤紅滿臉困惑地問張主任:“吃了根除幽門螺桿菌的藥物怎會得胃食管反流病?”
張主任答道:“從理論上講,幽門螺桿菌對食管具有一定保護作用,臨床上的確發(fā)現(xiàn)少數(shù)病人根除幽門螺桿菌后誘發(fā)或加重了胃食管反流病癥狀,其原因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與根除幽門螺桿菌有關??傊?,根除幽門螺桿菌藥物也是一把雙刃劍,須有嚴格的使用指征,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該出手時莫出手!”
尤紅聽到這兒,甚是后悔,看病吃藥一定要聽從??漆t(yī)生的話,自行服藥要不得!
(編輯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