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壯
最近有媒體報道,某市有一位“愛新覺羅氏”男子,自云為多爾袞的多少代孫,不但身穿象征皇室威嚴的明黃色服裝,而且家里的擺設(shè)也非黃不用。此人每天出入于公共場所,炫耀其皇室后裔的身份,成為當?shù)匾弧熬啊薄?/p>
其實,這種“傍祖宗”的現(xiàn)象并非始于今日,在某些地方已然成風。一些歷史上出過大人物的地方,紛紛搞起了“祖宗資源”的開發(fā)。不要說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樣的“名祖宗”了,就連那些像徐福、西施、王寶釧之類稍有名氣的“祖宗”也不放過,全都被弄來“澤被子孫”、“造福鄉(xiāng)梓”。有的地方年年要搞“徐福節(jié)”,據(jù)說“招商引資”效果特佳;游人們有幸在陜西新打的一孔窯洞里,親自體味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的辛酸苦辣……“祖宗”有這么大的“創(chuàng)收”價值,難怪各方的“有識之士”紛紛挖掘本地的“祖宗資源”,甚至為了爭奪“祖宗”而鬧得不可開交。十年前開始的“諸葛亮出生地”之爭,至今似乎也沒有畫上句號。
其實,人們大可不必如此。我們國家歷史悠久,有名氣的“祖宗”多著呢,何必大家都往一條道上擠?只要肯動腦,總會弄到一個好“祖宗”的。
就拿筆者來說吧,以前就曾懊惱過:我為啥偏偏姓何?竟連一個像樣的“祖宗”都沒攤上!人家姓李的有李白,姓杜的有杜甫,姓劉的有劉邦、劉備,姓岳的有岳飛……而姓何的呢?似乎沒有太露臉的“祖宗”,實在難以開發(fā)、利用。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到底被我鼓搗出了一個:頂頂大名的“八仙”中不是有一個何仙姑么?如果在我的故鄉(xiāng)建一座何仙姑廟,為她塑一尊雕像,再找一把特大號笊籬掛在旁邊;找一個伶牙俐齒的何氏后生,說是仙姑的第387代孫,讓他向游人介紹“仙姑得道史”;在海灘上再豎一塊牌子,寫上“何仙姑自此下海成仙”……這樣一弄,俺那以前默默無聞的老家何家莊,保準一夜成名,成為游人如織的旅游勝地,不愁鄉(xiāng)親們不發(fā)財!
看來,“祖宗資源”的開發(fā),前途大有可為,關(guān)鍵是思想是否“解放”。可能有人會懷疑,這樣做是否有點“裝神弄鬼”之嫌?這一點完全不用擔心,如今正是“認祖歸宗”的時代,什么都講“正宗”。就連街頭的老婆子,都敢說她賣的豆腐串就是當年乾隆爺下江南吃過的“正宗貨”,我們冒認個把“祖宗”,有什么大不了的!
(摘自《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