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 銘
“自己的房間”,是弗吉尼婭·伍爾芙說的。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房間”實在太重要了。那一處房間,可以毫無顧忌地開懷大笑,可以失聲痛哭,可以傻傻地呆坐——讓靈魂漫無目的地在房間里游蕩,撞擊四壁。
最初的自己房間,是祖?zhèn)鞯哪且惶幚险?。白墻,黑瓦。外墻因年代久遠而斑斑駁駁;歲月的青苔印在磚縫;風會給屋瓦帶來一些種籽,雨讓種籽長出叫不出名兒的青草。房間的地板在走動時會吱吱作響,夜間天花板里會傳出耗子操練的腳步聲。這一處房間讓我留戀的是一個氣派的書櫥。在那里,托爾斯泰、巴爾扎克、梅里美、魯迅、艾青等住了進來。我纏綿于唐詩宋詞的韻轍,領略《古文觀止》的精美,體會大師們的睿智。父親童年時栽種的梧桐樹,粗壯、茂盛地長在窗外,樹葉婆娑,經(jīng)常撕一片月色扯一縷清風拋進窗來。那一個房間,和家鄉(xiāng)的青石板街一起,永遠留在了我辛酸而溫暖的童年少年回憶里。
后來有了一個“家”,有了一個寬大的書房。在滿滿一壁書的清朗朗的目光注視下,所有在“朝八晚五”帶來的疲憊和煩惱,都撂在了門外。手摩挲著書們或光潔或憨糙的肌膚,皺巴巴的心緒即被燙得平慰如展。我盡可以讀想讀的,思欲思的,寫愛寫的,盡可以肆無忌憚地想愛人的笑靨和讀初戀時稚拙而干凈的詩歌。青燈黃卷,雖然寂寥清苦,卻也散淡從容。
這幾年,我就像一只鳥。一只怎么也飛不高的鳥兒,在各個城市間穿梭奔波。所有的城市都像正在發(fā)育的孩子,夜以繼日地膨脹。人們的心隨之騷動不安,歲月之痕變動不居。清淡的書香,好像是前世嗅過,離人心愈來愈遙遠。買書的習氣依然未改,讀書的時間卻愈來愈少。買回來的書常常沉寂無言,眼睛分明噙滿凄怨。
我們欽慕伍爾芙的幸福。她與丈夫情深至篤。她寫作不輟,擁有一大批深愛她的讀者。她擁有一處自己的房間——那是她的私密花園。在那兒,云譎波詭的意識深處暴露無遺,精神之旅沉重而輕松。輕松時她會聲嘶力竭地大笑,沉重時她承受與現(xiàn)實相背的痛苦。
我們都是在世上尋覓探訪的旅人。旅途中,對“自己的房間”的渴求,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們需要有一個喘息的處所。是的,真想不再漂泊。但不知能否尋到安置這顆已習慣了顛簸的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