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莉
艾滋病傳播有一個性別結構規(guī)律:在疫情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兩性在易受感染的感染程度上是不同的。在疫情發(fā)展的初期,幾乎在所有國家中,涉及危險行為的主要是男性,感染者亦主要為男性。疫情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兩性間的距離逐漸拉平。在異性戀為主要傳播模式的地區(qū),女性感染人數(shù)可能超過男性。
女性HIV感染者增多
目前在全世界統(tǒng)計到的感染者病例中,婦女感染艾滋病毒的危險呈現(xiàn)不斷增長的趨勢。1996年中期,全球女性感染者占感染者總數(shù)的比例為42%。到2000年,全世界感染者中女性感染者的比例增加到47%。1985年法國的女性感染者比例為12%,僅僅10年之后,這個數(shù)字達到20%。在巴西,1984年感染者總數(shù)中的女性只占1%:然而10年后女性感染者比例就達到了感染者總數(shù)的25%。全世界疫情最嚴重的撒哈拉以南國家中,15~49歲的感染者中女性的比例是57%。也就是說,在每5個男性被HIV病毒感染的同時就有6名婦女被感染。在非洲人口的15—24歲年齡組,女性感染者人數(shù)遠遠大于同齡男性,比例大約為2:1。
根據(jù)我國的流行病學統(tǒng)計,在過去的5年中報告的艾滋病毒感染病例中女性比例增長顯著,從1999年的14.3%增加到2004年的39%,5年中增加了170%。顯示出在疫情剛逾越高危險群體進入一般人群的階段,女性感染者增長速度明顯超過男性。原因可以歸結為一部分只有異性戀性行為的普通良家婦女和未婚女孩正在因為別人的危險行為而受到感染。而既往的預防宣傳教育往往強調(diào)個體的危險行為導致感染,這就給一些自己沒有危險行為然而正處于危險之中的女性造成錯誤的安全感。
生理原因
研究表明,在沒有保護的陰道性交中,婦女感染艾滋病毒的危險是男性的2-4倍。這是因為男性艾滋病毒感染者精液中的病毒濃度要高于女性感染者的性分泌物中的病毒濃度,這使得男性感染者傳染給其女性性伴的概率比女性感染者傳染給其男性性伴的概率更高。此外,由于生理結構的原因,女性接觸到其男性性伴的性分泌物的黏膜面積更大。
女性感染性病的可能性也高于男性。原因是在性交過程中,和男性相比,年輕婦女的生物脆弱性更大,因為生理上未成熟的子宮頸和不足量的陰道分泌物不足以屏蔽男性精液中的病毒。另外有證據(jù)表明,絕經(jīng)后婦女的易感性再次增加。婦女在遭受強奸時,造成的撕裂和出血都會成倍地增加她們感染艾滋病毒的機會。在有些地方,在有些情況下,肛交更受歡迎。因為這種方式既可以保持貞潔,又能避免懷孕。但是直腸組織沒有陰道黏膜那樣堅韌,容易被撕裂,從而導致病毒侵入。
性交雙方中的任何一方如果患有未治愈的性病,就可以使HIV傳播的危險增加10倍。然而有研究表明,有多達一半甚至五分之四的女性性病患者覺察不到自己感染上了性病。一方面是因為女性性病患者可能沒有疼痛感和其他方面的癥狀,另一方面,相對于有外遇的丈夫,循規(guī)蹈矩的妻子往往意識不到自己可能有感染性傳播疾病的危險。
社會經(jīng)濟原因
除了以上這些生物學方面的易感因素,性別間經(jīng)濟和社會方面的不平等也在加劇婦女感染艾滋病的危險。尤其是在發(fā)展中國家,婦女和女孩受教育的機會比男人和男孩更少。這使得她們得到和理解艾滋病預防信息的可能性更小。女童更容易輟學,從而失去在學校中獲得性教育的機會。因此,她們會因為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而容易受到感染。
在發(fā)展中國家,婦女低下的經(jīng)濟和社會地位使得她們既不能平等地與丈夫和性伴侶討論安全套使用問題,也無法控制性交的方式和時間。在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傳統(tǒng)習俗中要求婦女把性活動的主動權交到丈夫手中。這種完全由男性支配的性交往往伴隨著暴力。在傳統(tǒng)習俗中,貞潔標準是雙重的:如若女性不貞,無論是被懷疑的或真實的,都會受到輿論指責或干脆被丈夫遺棄,而男性則可隨心所欲地擁有多個性伴。
綜上,只要婦女地位低下,具體來說就是得不到和男性同等的受教育和就業(yè)的機會,她們對男性的依賴就得持續(xù)。在妻子依賴丈夫的情況下,就不僅不可能要求他使用安全套,而且還須被迫容忍他的婚外性行為。
在我國,計劃生育部門在為育齡婦女提供避孕服務時傾向于推薦絕育和放置宮內(nèi)節(jié)育器這樣的長效方法。對于已經(jīng)采取了這些措施的婦女,如何幫助她們掌握與丈夫協(xié)商使用安全套而又不破壞他們之間的關系的技巧,對計劃生育部門來說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許多性工作者來說,對男性的經(jīng)濟依賴等于不停地接客。目前仍然有許多性工作者缺乏艾滋病的預防知識,有些性工作者想逃跑卻跑不掉,還有些性工作者在接客時無法采取自我保護措施。她們中有些人賣淫并非出于強迫,而是希望借此擺脫貧困。對她們來說,要求嫖客使用安全套,可能意味著失去收入或者遭受性暴力。
感染性病會增加婦女感染艾滋病毒的危險,因此應當為受到性病感染的婦女提供治療。但是通常人們對感染性傳播疾病的婦女抱有嚴重的歧視,相比之下對男性性病感染者的歧視程度要輕些。有些診所工作人員缺乏同情心,不愿意為受到性病感染的婦女提供治療。這樣一來,許多婦女因為害怕被別人認出而不愿意去性病診所就診。
艾滋病預防宣傳也往往忽略婦女。人們通常認為女性中的危險行為比方多性伴和吸毒的發(fā)生率要比男性群體低得多。即便目前艾滋病宣傳提出的一些預防措施也往往是婦女無法控制的,比方說使用安全套,禁欲或者忠誠,都需依賴男性才能實現(xiàn)。
有效防范措施
消滅無知知識就是力量。在艾滋病預防方面尤其如此。從根本上來講,應當盡力改善女童入學狀況,讓她們在學校得到正規(guī)的生理衛(wèi)生知識教育和性病艾滋病預防知識。此外,目前需要探索幫助缺乏社會經(jīng)驗的女青少年獲得妥善地拒絕不情愿的和不安全的性行為的溝通技巧。建議有關科研單位和青少年教育機構在這方面開展研究。
為女性提供優(yōu)質(zhì)的生殖健康服務確保婦女和女孩得到優(yōu)質(zhì)的健康服務,包括得到性病和艾滋病預防知識、得到艾滋病咨詢和病毒自愿檢測服務,讓她們在不感到害羞,不受到歧視的情況下得到治療、各種服務并獲得安全套。
研制由女性控制的預防措施這些預防措施包括女用安全套和殺精子劑。女用安全套的好處是: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在她們的性伴侶不知情的情況下用屏障的方法保護自己。還有一種措施是研制可以殺滅病毒的藥物,讓婦女在性交之前把藥物放到陰道里。在國際上,這兩種措施正處于積極的研制過程中。
大眾教育通過廣泛宣傳,讓公眾了解,在艾滋病流行環(huán)境中,強奸、強迫的性行為、性虐待有可能致命。男性應當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保護自己、自己的家人以及性伴侶免于性病和艾滋病的侵襲。
提高婦女的經(jīng)濟社會地位普遍改善婦女的就學和就業(yè)條件以提高她們的社會和經(jīng)濟地位。
[責任編輯]姜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