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蔚然
愛情是一面鏡子,透過愛情的反射,我們看見自己最真實的模樣。
站在愛情的面前,有人呈現(xiàn)出原來的自己,頂多順從本性的流向加以發(fā)揚光大而已,有人卻與平時判若兩人,仿佛愛情喚醒了潛藏內(nèi)心深處的渴望,激勵你向另一個沉睡的自己靠攏。
一向耳聰目明的精算師,遇上愛情卻變得盲目而且執(zhí)迷不悟;一向勇往直前的開路先鋒,卻因為愛情而變得瞻前顧后,畏葸不前;一向冷靜自持的理性主義者,卻在愛情面前看見自己瘋狂失控的一面。
不曾經(jīng)歷愛情的光照,你不會發(fā)現(xiàn),那樣左顛右倒卻又貨真價實的自己。
電影《意外的旅客》中,威廉·赫特是內(nèi)斂的知識分子,他舍棄了曾深愛的高雅端莊的妻子凱瑟琳·透納,而選擇了粗俗直接、明朗奔放的吉娜·戴維絲,他曾經(jīng)以為事先的周詳計劃,是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直到他遇見了生命中意外的旅客,體驗到截然不同的愛情,他才明白,有時候,選擇和一個人廝守終生,不止是因為你有多愛這個人,更重要的是,你喜歡和這個人在一起時的自己。
不同的愛情反射出不同角度的自己,也許是因為情人的緣故,也許純粹是時機的問題,有些愛情只能反射出你的陰暗面,使你連同情人一起飽受猜疑、壓抑、嫉恨的啃蝕,有些愛情卻映照出你的光明面,使你像和煦春風(fēng)一樣吹拂人心。
在愛情的鏡子面前,你看見了自己的面容,你自以為愛上了情人,其實更愛的是鏡中反射的自己,如同看見倒影的水仙花般,陷溺在自戀的漩渦里。
你以為愛上情人的驕縱任性,其實你更愛的是自己無怨無悔的犧牲奉獻;你以為愛上情人的單純潔凈,其實你更愛的是自己一同被凈化提升的感覺;你以為愛上情人的自由不羈,其實你更愛的是滿足了自己渴望飛翔卻沒有翅膀的缺憾。
那是一種分子與分子間的化學(xué)作用,借著情人與自己角色的互動、互補,借著愛上一個人的移情催化,彼此激蕩、交互感染,從而完成了愛自己的原始目的。
于是你明白,所謂愛情,不過是愛自己的另一種方式,既無犧牲,何來虧欠,亦非關(guān)失去或是獲得。給出去了,才算完整,已經(jīng)付出了,就不畏懼要不回來。
(選自臺灣《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