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秋
如果把google喻為搜索領域里一條大白鯊的話,那么百度則是一尾成色上等的金色鯉魚?,F在,擺在兩條魚之間的卻是一場時間的賽跑。金色鯉魚要盡快地游出困境,擺脫大白鯊的追逐,而大白鯊則要在鯉魚跳龍門、變成實實在在的恐龍之前將它吃掉。
中國有句古話“一山不容兩虎”,這算是對百度、google目前尷尬境地的最好詮注。
早在百度上市之前,就傳聞google這條巨鯨盯上了百度,要將百度收入麾下。但是,精明的李彥宏在權衡之后拒絕了這個香餌,他要獨自把百度打造成中文搜索領域里的google。
2005年7月13日,百度向美國證監(jiān)會(SEC)遞交了招股說明書,以期在美國NASDAQ市場掛牌上市。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的內容,百度計劃發(fā)行價值8000萬美元的A類普通股股票,而不是此前確定的2億美元。對于這種調整,百度沒有作出解釋。但是,很明顯,百度降低融資額和公開募股比例,意在防范google等公司在證券市場上可能發(fā)起的收購行為。此次百度的首次公開招股承銷商是高盛、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和Piper Jaffray,在納斯達克的交易代碼為“BIDU”。李氏作如此的選擇,表現出對未來的信心和對管理層的高度認可。
就在百度緊鑼密鼓地進行上市前路演的時候,百度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google的CEO埃里克·舒密特先生,舒密特先生的到來增加了百度上市的戲劇性,業(yè)界一度猜測這次google可對收購百度動了真格。但是,已經為沖刺納斯達克單飛準備了數年之久的百度,最終毅然決然地選擇獨自踏上納市征途。
這就注定了,在未來中文搜索引擎上,百度與google之間的撕殺。
“牛卡”背后的原因
為了應對某些公司或機構的惡意收購,李彥宏設置了兩道關口:第一道,將此前確定的25%的股票、融資額為2億美金的計劃削減,在最后關頭,百度只決定拿出10%的股票在納斯達克進行交易。這樣做有兩個原因,一是李彥宏對自己的公司信心十足,對百度上市沖高的前景極為看好,因而在首輪融資規(guī)模方面寧可采取稍微保守一點的姿態(tài),并期待在高位上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的上市融資,這樣將會更有利于百度未來的發(fā)展;二是李氏現在有較充裕的資金儲備,并不缺錢,加上百度原始投資人看好其發(fā)展前景,因而不愿在公開市場拋售已持有的股票?;谶@兩方面的原因,最后百度的上市股票只占總額的10%。第二道,“??ā庇媱潯?/p>
百度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明確表示:百度上市后的股票分為A類和B類,在美國股市新發(fā)行股票為A類股,而所有原始股為B類股。每1股B類股票的表決權相當于10股A類股票的表決權。這就決定了擁有B股的表決權10倍于A股。在此雙層股票結構之下,一旦google或其他人收購百度的原始股,該股份將立即從B類股轉為A類股。這意味著,即便google收購了絕大部分原始股,也無法在董事會擁有足夠的表決權,這就是百度的“牛卡”計劃。
“??ā笔且话央p刃劍,一方面抑制了市面上的惡意收購,另一方面由于小股東無法實現同股同權,這一措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本身的吸引力。
盡管事后百度解釋說:這兩項舉措并不完全是為了抑制google的收購,把上市發(fā)行的股票數量調低,主要是因為我們覺得上市的發(fā)行價格比較低,所以不愿意在上市時提供太多的股份。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百度上市最主要的作用其實不是融資,百度2003年就盈利了,我們的現金流也非常健康,再多一兩億美元沒有太大的幫助。上市對百度來說,最重要的作用是品牌上的提升。
但是,誰都清楚,正是舒密特先生秘密造訪了百度之后,李彥宏才下決心啟動“??ā庇媱澋?。
“合作”隱藏的玄機
在百度與google之間,也有合作的時候。
在百度上市之前的私募中,google在幾經接觸之后向百度注資499萬美元,獲得百度2.6%的股權。當時google雖然也做中文搜索,但是并沒有進入中國市場,google想借百度這塊跳板獲得中國市場的準入證,另一方面還想在“適當時機”擁有百度更多的股票。這個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李彥宏十分清楚。作為競爭對手的google來百度商談合作,來的還是舒密特先生這樣重量級的人物,李當然清楚google的目標是什么,開始時李彥宏很反感,但是考慮到百度將來還要在納斯達克上市,考慮到百度的品牌效應等,有了google這樣的競爭對手來投資,肯定會有很好的號召力,這些最終都在納斯達克上市中得到了印證。
基于這幾方面的考慮,百度最后決定給google2.6%的股份。所以,就是從這種合作中,都可以看出合作的雙方都是抱著怎樣的目的和心機。
對google來說,中國市場是絕對要進入的。
這個市場對google不僅僅是一個概念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潛在的龐大的可以帶來利潤的市場。當初google參股百度其實已經看到了這一點,只是對這個市場不好把握,造成了google的猶豫和失誤??纯醋约旱脑S多同行都已經在中國市場落地開花,并結出累累碩果,google豈能沒有想法?
資本的本質就是“唯利是圖”,這就決定了這種合作背后的玄機。
兩虎相爭
現在,這種平衡正在悄悄地被打破。
2005年5月11日,“五一”長假后的第四天,Google取得了它夢寐已久的中國營業(yè)執(zhí)照,并立即在上海設立辦事處。中國的市場“錢”景太大了,1億的網絡用戶,3億多的移動電話用戶,這些都是龐大的市場機會。Google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舒密特先生多次拜訪李彥宏,看中的正是李氏手中的資源。雅虎經過了拼搏之后,最終還是選擇了3721,ebay把易趣娶了過去,為的同樣是這個市場。MSN歷經多年,最終還是選擇在中國市場落地。由于文化背景,民族特色以及政治等等方面的原因,注定了國外公司單純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中國市場立足是有困難的,這也是Google覬覦百度的重要原因。
在Google內部,一直在猶豫是收購還是聯合。對google而言,收購百度使其成為自己的一個中國子公司是最好不過了,但是百度已經上市,而且羽翼漸豐、今非昔比,代價太大,這是google所不愿看到的。如果聯合,Google已經找不到聯合的理由了。無論如何,Google已經錯過了直接把百度納入懷中的最好機會。
現在,唯一的選擇就是直接面對百度競爭中國市場。
拒絕交出的權利
李彥宏的成功不僅僅得益于他的聰明,還有他的精明,這表現在他的“融資不受控制”的策略上。說明白了,就是你可以給我錢,但你不能要我的權。
百度的第一輪投資者是Integrity Partners,在嘗得甜頭之后,他還為百度引來了第二輪融資的領投者德豐杰全球創(chuàng)業(yè)投資基金(DFJ)。
Integrity Partners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Scott Welch,早年創(chuàng)建一家購物搜索引擎企業(yè)時曾得到過德豐杰的投資。2000年4月,John H. N. Fisher通過Scott Welch知道了百度,并很快對其產生了興趣,隨后DFJ隨即對百度展開了審慎的調查。
此時,而另一家創(chuàng)業(yè)投資巨頭IDG決心投資百度,因為他們在與李彥宏交談的時候發(fā)現,眼前的這位年輕人沒有自吹自己的“高明”,而是一直滔滔不絕地講述怎么去找“比自己強”的技術和管理人員,這讓IDG很感意外。此后,投資談判過程相當順利,2000年9月,德豐杰就聯合IDG向成立9個月的百度投資了1000萬美元。德豐杰約占了總投資額的75%,因而成為百度的單一最大股東,但其仍然只擁有百度的少數股權。 這是李彥宏堅守的底線:你可以給我錢(成為大股東),但沒有權(擁有少數股權)。
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伴隨著外源資本的進入,百度不斷從幕后走向前臺,并一步一步地逼近自己的目標。這個過程,按照李彥宏的說法就是:2002年是技術年,百度搜索技術真正成熟,而由于技術是搜索服務提供商的立足之本,百度還將以年度收入的10%投入技術研發(fā),以其2003年約為2億元的收入計,其投入研發(fā)的年度費用達2000萬元;2003年是流量年,百度流量比上一年增加了7倍(2002年和主流門戶網站的搜索流量持平);2004年是品牌年,百度品牌得到網民的廣泛認可。而2005年,李彥宏預計“是百度的收入年”。
事實上的確如此,百度上市之后一夜之間就造成兩百多名百萬富翁,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從這一點來說,李彥宏已經取得了成功。
“期權”雙刃劍
百度成立之初,李彥宏引入了硅谷盛行的期權激勵計劃,目的是給員工打氣。
李深知要想讓百度成為搜索領域的長青樹,必須得有一個核心凝聚力,要讓每一個人都清楚:百度是大家的。在這樣的背景下,百度“2000期權計劃”出爐了。
“2000期權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把百度的股票按工作時間的長短和職位的高低分配給大家。由于早期的百度創(chuàng)業(yè)艱難,資金也不雄厚,只好給大家降低工資,職位越高的人降得越多,VP(Vice President)這個級別降到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但這樣又面臨一個風險,怕人才流失。為了留下那些核心力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將百度的期權股票配送給大家,這樣期權就成為彌補降薪的重要手段,這對曾經一度面臨資金鏈斷裂危險的百度來說,“2000期權計劃”無疑起到了既留住了人才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yè)成本的雙重目的。
其次,股票期權是一個長期積累的方案,不是說給你之后你馬上可以兌現。根據百度的規(guī)定,員工工作第一年不允許兌現,到過完第一年之后你可以一次性行使1/4,從第二年開始,每一個月都可以行使1/48。除了公司內部制定的四年的期限之外,納斯達克股市也有規(guī)定,任何公司上市之后的半年期權是不能交易的,對百度的員工來說這也就意味著,即使元月1號你工作滿一年了,甚至滿4年了,最早也得6月1號才能兌現。盡管百度于2005年12月宣布提前解凍300萬股普通股,從12月19日開始流通,但這仍然是極小的比例。
這意味著,此前獲得期權必須在百度至少工作四年才能徹底兌現。而在員工不斷兌現期權的同時,百度會根據員工的業(yè)績表現,對符合條件的員工不斷授予期權。為了不斷兌現期權,員工就會持續(xù)不斷地去努力工作。這樣,和員工長久利益掛鉤的期權,就成了留住員工的“金手銬”。
早期百度員工拿到股票的價格,也就是幾塊錢甚至幾毛錢人民幣,只是象征性地支付了一些費用,這只后來百度上市當天就沖高到150美元/股相比,可謂一夜暴富,投入產出相差以萬倍計,真可謂一本萬利。百度上市后,其前臺接待也成了百萬富翁,這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但這是一權雙刃劍。根據百度的期權計劃設定:員工進入百度時,期權計劃即開始實施,期限為4年——在4年中逐步實現股權。如此一來,百度一旦上市,許多工作滿4年的員工,即可完全行權而“變現”走人,過上百萬富翁的幸福生活,也有可能到新的公司去尋求新的財富機會,也許還有一些人重新開創(chuàng)自己的事業(yè)等等,這些都是擺以李彥宏面前的新課題。
反競價聯盟
“人怕出名豬怕壯”,這用在百度身上似乎有些不雅,然而事實的確如此。
就在百度在上市之前,市場上就掀起了一片責難之聲。關于競價排名就是一個焦點,競價排名服務讓百度賺了不少錢,而且百度打算依靠它來賺更多的錢,這些錢直接來自于購買這項服務的網站們。網站掏錢讓自己的搜索排名盡量靠前,曾經有人將百度的競價排名形容為“吸毒”,只要購買過一次,以后就必須源源不斷地往這個無底洞里扔錢,錢花得越多,排名越靠前,對這種排名服務也就越有依賴性,因為一旦停止服務就必定再也排不上名。市場上一度還出現了“反百度聯盟”,起因似乎是一件小事。
2005年3月22日,樂臣數碼通過百度代理商——北京精合信達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參與了百度的收費競價排名。按照百度搜索的競價方式,用戶可以花錢購買排名,將自己公司排名提高到前面位置。這樣用戶通過搜索引擎尋找相關的網站時,可以最先找到這些網站。但樂臣數碼在簽約后發(fā)現自己后臺統(tǒng)計出的點擊率經常會與百度方面的統(tǒng)計報表存在嚴重誤差。在此情況下,樂臣數碼開始覺得通過百度的服務并未達到預期值,其投入與產出完全“不成比例”,廣告效果十分不理想。于是暫停百度的競價排名服務,并在百度明確告知余額“不予退還”的情況下決定將百度告上法庭。
此事一經披露,公眾開始懷疑百度競價排名的流量計算有問題,但又苦于沒有什么證據。他認為,競價排名這種模式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于流量應如何計算,為什么點擊率是百度說了算?這就好比運動員和裁判員是同一個人。
“反競價聯盟”認為:競價排名這種收費模式應該建立起更公正的計算方法,要不委托專業(yè)的第三方公司進行流量統(tǒng)計,要不與簽約公司形成互通的后臺體制,這樣才能讓消費者的錢真正花得明白。
雖然最終這件事得到了處理,但百度內部管理存在的漏洞還是暴露在公眾之下,更擴散了網絡用戶對百度的信任。
人怕出名豬怕壯
2005年4月“百度影視”面世,數量眾多的電影大片能在其中供人在線播放和下載,盡管百度聲稱得到了影片提供方的授權,但仍有為數眾多的質疑聲音。就在此事懸而未決的時候,2005年6月下旬,百度被上海步升音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并索賠56萬人民幣。原告認為,百度未經許可就向公眾提供了由歌手胡顏斌、許巍、黑棒組合、花兒樂隊等演唱的53首歌曲的下載服務,而上述曲目的錄音制作權均歸原告所有,百度的行為侵犯了原告錄音作品的網絡傳播權,給原告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至此,曾經作為百度賣點的音樂搜索終于在版權問題上觸礁。
2005年9月16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區(qū)法院對上海步升音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訴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錄音制作者權侵權糾紛一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百度公司敗訴。法院判決,自判決生效之日起,被告百度公司停止在其網站上提供原告享有錄音制作者權的涉案歌曲的MP3文件下載服務; 同時,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68000元(按每首歌2000元計算)。
十天之后,即2005年9月26日,環(huán)球唱片、華納唱片等七大唱片公司狀告百度,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在百度網站上對七大唱片公司錄制的陳慧琳演唱的《記事本》等137首歌曲提供給網民免費下載,而這些歌曲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應該分別為七大唱片公司所有。雖然此案雙方最終妥協化解,但是留下的影響卻是深遠的。
真正的危機
雖然從市值上來看,百度與google相比存在著天壤之別,但這不是百度目前的問題所在。百度日后面臨的真正危機在于技術、文化和管理。從表象來看,百度很像Google的中國分公司。從產品線,到企業(yè)內部的管理方式,都很類似,但從本質上,百度更加偏向娛樂化,而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比較弱,這就有一點本未倒置的味道,這在以技術為核心的搜索領域,百度有如在鋼絲繩上跳舞。
這就存在著一種可能,就像當年Google 取代的那一代搜索技術一樣,當搜索引擎面臨下一 波重大升級的時候,百度將會被淘汰。何況,現在對手已經打上門來,google已經正式進入中國,并不惜與微軟對簿公堂的代價將李開復等人挖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與百度在中文搜索引擎上一決雄雌。一旦國外大的公司挾技術與資本的雙重優(yōu)勢進入中國,百度的本地優(yōu)勢就會很快消失。
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