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慶學(xué)
新課標(biāo)中要求,閱讀文章要注意“領(lǐng)會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具備這種能力并不難,只要在閱讀中注意感悟就行。
一、從修辭角度來感悟。
感悟詞句的借代義。例如“無絲竹之亂耳”中的“絲竹”,在這里就代指音樂。再如“把秦磚漢瓦黃金白銀一齊搬進船艙”,句中的“秦磚漢瓦”代指歷代文物。
感悟詞句的反語義。例如“哎,我那時真是太聰明了”,全句是作者的一句反話,是表達(dá)悔恨之情的,因此句中的“聰明”應(yīng)向相反的方面去理解,是“愚蠢”的意思。
感悟詞句的象征義。例如高爾基的《海燕》中“烏云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句中的“烏云”象征了一種反動勢力。再如《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因為全文都是把蓮花象征為君子的,所以該句也象征了君子的高潔。
感悟詞句的雙關(guān)義。例如“他俯著身子向我意味深長地說:‘要拿穩(wěn)啊?!备锩咴跀橙搜燮さ紫虏缓弥毖?,只能一語雙關(guān),既表明手要抓穩(wěn),又表明心里要拿定主意,立場要堅定,不要猶豫。
感悟詞句的比喻義。例如“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全詩都是以花喻人的,所以句中也是用花的“明艷”來比喻人的成績卓著的。
二、從語法角度來感悟。
感悟詞句的活用義。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某個詞語的詞性改變了,它的意義也會跟著改變。例如“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句中的“小”是形容詞用作名詞,指的是“渺小自私的思想”。
感悟詞句的反常搭配義。詞語之間大都有個搭配規(guī)律,如果某個詞語與另一個詞語搭配上有反常,其詞語的意義也就不能按常規(guī)去理解了。例如《荔枝蜜》中“蜜蜂是在釀蜜,蜜蜂又是在釀造生活”,句中的“釀造”常與“美酒”、“甜
蜜”等詞語搭配,這里卻與“生活”搭配,分明是“創(chuàng)造”的意思。
三、從語境角度來感悟。
這是最根本的一點,一定要把詞句放在全文、全段、全句的大環(huán)境里來理解,根據(jù)前后文意,去準(zhǔn)確把握詞句的含義。從上下文中感悟。有些詞語的含義會在上下文中暗示出來,例如《生命的意義》中寫到保爾在烈士墓前想到人應(yīng)為人類解放而斗爭,接著有一句話:“人,應(yīng)該趕快生活?!边@里的“生活”就是上文所說的“為人類解放而斗爭”。
從全段或全文的主旨上感悟。有些詞句孤立起來看不易把握,如果聯(lián)系全段、全文的主要意思或人物性格來理解,就容易找到突破口。例如《皇帝的新裝》一文的結(jié)尾,皇帝聽到了人們的議論聲,心里是這樣想的:“我必須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边@句話表明了皇帝的自信嗎?不是。全文都是表現(xiàn)皇帝自私虛偽的,皇帝的這句話言在此而意在彼,那就是:一定不能暴露自己的愚蠢,一定要讓別人知道我是稱職的。
領(lǐng)會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時,一定要本著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不管詞句的意義多么隱晦、多么特殊,它的本意總會在某個地方直接或間接地表露出來,只要我們用心感悟,就能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識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