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們在言語表達中,往往選擇不同的詞語來指稱同一對象。同指詞語的選擇與信息傳遞的需要有密切的聯(lián)系。本文初步探討言語信息傳遞中較為常見的幾種同指選擇的表達方式以及同指詞語之間的語義關(guān)系。
[關(guān)鍵詞] 信息傳遞同指選擇語義關(guān)系
人們在言語交際中傳遞著各種信息。言語交際過程實質(zhì)上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總要用詞語來指代人或事物。用來指代人或事物的詞語,叫做指稱詞語。在言語交際中,說話人往往會選擇不同形式的詞語指稱同一對象,指稱同一對象的詞語構(gòu)成同指。在同指詞語中,先出現(xiàn)的詞語本文稱作“前指”,后出現(xiàn)的詞語本文稱作“回指”。表達同指的詞語不限于同義詞。同指研究屬于現(xiàn)代語用學的一個新領(lǐng)域,研究這方面的課題,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它有助于進一步探討指稱問題,對“同義選擇”理論的深入研究,也有一定的推進作用。同指詞語的選擇與信息傳遞的需要有密切的聯(lián)系。說話人指稱同一人或事物時,受到信息傳遞要求的制約,往往會選擇不同形式的詞語來表達同指。本文擬初步探討話語信息傳遞中較為常見的幾種同指選擇的表達方式,探討同指詞語之間的語義關(guān)系。
一、簡化舊信息,回指時簡化前指詞語的形式,同指詞語之間存在上下義關(guān)系
當說話人第一次提到某人或事物時,該人或事物對受話人來說屬于未知信息。為使受話人能順利地識別出所指對象,前指詞語一般選擇信息完整、形式較長、語義豐富的下義詞語,以便交際的順利進行。再次提到該人或事物時,這一指稱信息就成為舊信息。舊信息如果信息量大、形式過長,就會增加受話人不必要的記憶負擔,影響新信息的順利傳遞。這時說話人有必要遵循經(jīng)濟原則,回指時簡化前指詞語形式,運用語義簡略的上義詞語。簡化形式有以下幾種:
1.簡稱
前指詞語采用事物的全稱,回指時,壓縮全稱的形式構(gòu)成簡稱。例如:
(1)第二條 醫(yī)療用毒性藥品(以下簡稱毒性藥品),系指毒性劇烈、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相近,使用不當會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藥品。
毒性藥品的管理品種,由衛(wèi)生部會同國家醫(yī)藥管理局、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規(guī)定。(《醫(yī)藥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1988年)
(2)戰(zhàn)役開始,鄧錫侯沿毗河布防,劉文輝則沿河進攻?!攧?、鄧在毗河隔岸對峙時,遠在重慶的劉湘早已看在眼里,他也采取了隔岸觀火的態(tài)度。(趙映林《二劉爭川之戰(zhàn)》)
例(2)用人物的姓回指劉文輝和鄧錫侯,這種單用姓指代人的方式,可以看成準簡稱的一種方式。
2.刪減
(3)左邊放一個白底藍花仿明磁的大口磁缸,里面斜插了十幾幅畫。缸邊放兩張方凳。(曹禺《北京人》)
(4)田玉堂一進門,便習慣性的低頭立正,只聽見季頭頭的喉嚨在響:
“這兩位同志是無產(chǎn)階級司令部派來調(diào)查情況的!……”
“是是!”田玉堂連應(yīng)兩聲,這才稍稍抬起目光,溜了兩位一眼。(方之《內(nèi)奸》)
例(3)和例(4)在前文選用的指稱語是形式較長的定中詞組,回指時說話人刪減了限制性定語或者中心語。
(5) 一日,陸游往游沈園,無心之間與唐琬及其后夫趙士程相遇。陸既未忘前盟,唐亦心念舊歡。唐勸其后夫遣家童送陸酒肴以致意。(郭沫若《訪沈園》)
例(5)在前面選用同位詞組指稱人物,回指時,選用刪減了同位成分的詞語作為同指詞語。
3.合稱
(6)本條約于1978年8月12日在北京簽定,共兩份,每份都用中文和日文寫成,兩種文字具有同等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和平友好條約》1978年8月12日)
(7)上海打算通過“上交會”引進高技術(shù),在調(diào)整中使產(chǎn)業(yè)、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更上一層樓,開辟新市場。江浙也希望能更上一層樓,依靠上海新一輪的輻射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市場。我想,這樣一來,三家的關(guān)系就容易在利益均享、風險共擔、平等互利的基礎(chǔ)上理順。(費孝通《從沿海到邊區(qū)的考察》)
例(6)和例(7)中,前指選用兩個以上的詞語指稱兩個以上的事物,后面用相應(yīng)的數(shù)量詞組或數(shù)詞概括并列項數(shù),再加上一個表示并列成分的共同類別的詞語來回指。
(8)劉文輝與劉湘乃是叔侄?!谒拇ㄜ婇y混戰(zhàn)中,二劉為求生存,求發(fā)展,相互幫助,相互依賴。(趙映林《二劉爭川之戰(zhàn)》)
例(8)中的兩個人同姓,回指時選用相應(yīng)的數(shù)詞概括并列項數(shù),直接修飾他們共同的姓“劉”。
4.換用上義詞語
(9)他自己拿起那煙燈,跑到花廳右角的一張桌子邊。打開一個文書箱,把大束的田契、借據(jù)、存折,都往口袋里塞……
忽然,一片吶喊聲像從他們腳邊爆出來。曾滄海一慌,手里的東西都落在地下。(茅盾《子夜》)
例(9)中的具體事物較多,前文中選用了一連串的表示具體事物的詞語“大束的田契、借據(jù)、存折”來指稱,下文選用泛指上述概念、形式簡短的上義詞“東西”來指代。
5.指代詞
(10)通訊員撒開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開始他就把我撩下幾丈遠。(茹志鵑《百合花》)
6.零形式
(11)鄉(xiāng)干部又來了,還慰勞了我們幾個家做的干菜月餅。(茹志鵑《百合花》)
二、添加新信息,回指時添加某些語言成分或換用下義詞語,同指詞語之間存在上下義關(guān)系
人們認識事物要遵循從已知到未知的過程,隨著認識的深入,逐步獲得相關(guān)的新信息。某一對象第一次出現(xiàn)時,人們對其知之甚少,所獲的信息量不多,說話人選用語義簡略的上義詞語來指稱。隨著認識的深入,新信息的獲知,該對象再次出現(xiàn)時,說話人添加新信息,回指時添加某些語言成分或換用下義詞語,同指詞語之間存在上下義關(guān)系。
(12)三輪車在區(qū)委會門口停住,一個年輕人跳下來?!@個叫林震的年輕人,在小學教師支部的時候,就與趙慧文認識。(王蒙《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
(13)接待我的是一個歲數(shù)和我差不多的小伙子。他自我介紹道:“我叫秦永昌。以后你就叫我老秦吧。叫小秦也可以,隨你的便?!?……看起來小秦是個性格很開朗的人,也是個熱情的人。(馬烽《我的第一個上級》)
說話人上文所用的指稱語如果信息量不足,受話人不甚了解所指對象,說話人在下文就會添加新信息,補足信息量,添加某些語言成分或換用下義詞語回指。
(14)甲:小王考上大學了。
乙:哪個小王?
甲:就是我鄰居小王。
乙:哦。
(15)她從巖縫中拔出一棵草問我:“認識嗎?”……
老秦微笑著說:“它不會去拉住上帝的衣角,祈求上帝給它取名。它的名子可能是古代山里一位讀書人給取的吧!學名遠志,俗名細草、小草?!保S宗英《大雁情》)
(16)門外一個不認識的人,背了一件東西;后面站著王九媽。
哦,他們背了棺材來了。(魯迅《明天》)
三、 突出重要信息,回指時添加某些語言成分,同指詞語之間存在同義關(guān)系
說話人為傳遞有關(guān)的重要信息,給受話人留下鮮明突出的印象,選擇同指詞語時,在指稱詞語中添加一些語言成分,突出所指對象的重要語義內(nèi)涵,但所指詞語的外延保持不變,屬于同義關(guān)系。
說話人回指時選用的同指詞語,是在前指詞語上添加定語或同位成分。例如:
(17)1842年英國仗其炮艦的威力,脅迫清廷訂城下之盟,大概出于當時紫禁城里謀士們的逆料,要求割讓的卻是這區(qū)區(qū)一小塊四面環(huán)海的彈丸之地。
……以海上霸權(quán)為基礎(chǔ)的英帝國是想在這里扼住印度洋進入太平洋的商道咽喉。(費孝通《從沿海到邊區(qū)的考察》)
例(17)為更有力地解釋英國占據(jù)香港的原因,給指稱語添加表達重要信息的定語“以海上霸權(quán)為基礎(chǔ)”。添加的定語起強調(diào)作用,不是限定性的,而是突出揭示中心語“英帝國”的一個語義內(nèi)涵,同指詞語保持同義關(guān)系。
(18)香港在150年前是個無名的小島,只有20多個漁民村落,不到400人?!?/p>
當初英國殖民者攫取香港這個被稱作“杳無人煙的小島”時,對人口集聚之速是估計不足的。(費孝通《從沿海到邊區(qū)的考察》)
例(18)回指時添上同位成分“這個被稱作‘杳無人煙的荒蕪小島”,與后文傳遞的信息“人口聚集之速”形成鮮明的對照,強化了有關(guān)的重要信息。添上同位成分后,不改變指稱語的外延。
四、 傳遞言外信息,選用形式上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的詞語,交替指稱同一對象。同指詞語之間存在同義、鄰義、上下義關(guān)系
1.同義關(guān)系
(19)1935年底,24歲的陳省身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p>
1948年,中央研究院舉行第一屆院士選舉,37歲的陳省身當選為最年輕的院士。(丁烽《一生事業(yè)在疇人——記數(shù)學大師陳省身》)
例(19)交替使用由不同定語組成的定中詞語“24歲的陳省身”、“37歲的陳省身”指稱同一人物,傳遞了言外信息:陳省身年輕有為。
(20)但是,無論從歷史上看,還是從未來21世紀看,我認為重建東方大港——上海是比較現(xiàn)實的,也可以說是最佳選擇?!?/p>
上海的優(yōu)勢有地理的因素,但主要是歷史造成的。當年十里洋場的上海,堪稱東亞第二,僅次于東京。(費孝通《從沿海到邊區(qū)的考察》)
例(20)選用同位詞組“東方大港——上?!焙投ㄖ性~組“當年十里洋場的上海”交替指稱上海,傳遞了言外信息:上海的國際地位非比尋常。
(21) 張順他們說漆棺材的時候,老太爺挑那個、選這個非漆上三五十道不可,現(xiàn)在福建漆也漆上了,壽材也進來了,(賠笑)跟大奶奶要錢,錢就──
曾思懿:(狡黠地笑出來)你就叫他們跟老太爺要去呀,你告訴他們,棺材并不是大奶奶睡的?!ú茇侗本┤恕罚?/p>
例(21)中的“壽材”和“棺材”指的都是給曾老太爺漆的那口棺材。這兩個詞語是一對等義詞,“壽材”只是比“棺材”多一層委婉色彩。不同的說話人指稱同一事物,選用不同的詞語,傳遞了言外的信息:張順品性善良,說話委婉含蓄,曾思懿性情狠毒,說話直白難聽。
還有一種類型的同指詞語,是通過比喻、借代、擬人等修辭手段構(gòu)成的,這種同指詞語之間的語義關(guān)系可以看成是屬于修辭上的同義關(guān)系。例如:
(22)最惱人的是在他頭皮上,頗有幾處不知起于何時的癩瘡疤?!?/p>
“原來有保險燈在這里!”斔們并不怕。(魯迅《阿Q正傳》)
說話人選用“保險燈”指稱“癩瘡疤”,言外信息是:阿Q忌諱自己頭上的癩瘡疤,甚至忌諱燈燭之類的光亮東西。但是那些閑人專喜歡犯阿Q的忌諱,揭他的瘡疤,反映了阿Q所處的可悲的社會地位和當時社會的冷酷無情。
2.鄰義關(guān)系
鄰義詞語是指同屬一個上義詞語而角度不同的下義詞語,鄰義詞語也可以構(gòu)成指稱同義。例如:
(23)他照著手電筒送我,邊走邊說:“我們縣里凡有藥場的社隊,誰不知道秦師傅、老秦同志、秦老師呢?尤其是公司直接抓的試驗點,老人娃子都認得她。他們說:‘秦師傅離兒別女,扔著老伴,把心撲在俺這苦山圪垃里。她黑著頭發(fā)進山,如今白了頭發(fā),俺們忘不了她?!保S宗英《大雁情》)
(24) 我想到這里,又想起我那個小同鄉(xiāng),那個拖毛竹的小伙,也許,幾年以前,他還唱過這些歌吧!……(茹志鵑《百合花》)
例(23)中的說話人選用了一組鄰義詞語“師傅”“同志”“老師” 交替指稱同一人物秦官屬。傳遞了言外信息:當?shù)厝罕妼@位做了貢獻和犧牲的科學工作者有著非常濃厚的敬重之情。例(24)中的同指詞語“小同鄉(xiāng)”、“拖毛竹的小伙”可以看作同屬一個上義詞“小伙子”而角度不同的下義詞語。作者選用不同的詞語交替指稱同一人物,含蓄地傳達了對通訊員的思念和關(guān)切。
3.上下義關(guān)系
(25)他的母親端過一碟烏黑的圓東西,輕輕地說:
“吃下去吧,——病便好了?!薄?/p>
“包好,包好!這樣的趁熱吃下。這樣的人血饅頭,什么癆病都包好!”(魯迅《藥》)
例(25)選用的同指詞語“東西”和“人血饅頭”、“病”和“癆病”具有上下義關(guān)系,“東西”的外延包括“人血饅頭”的外延,“病”包括“癆病”的外延。言外信息是:“他的母親”即華大媽心地善良怯弱,關(guān)心生病的兒子,忌諱人血饅頭和癆病。下文的康大叔驕橫跋扈,說話毫無忌諱,根本不顧及弱小者的心理感受。
同指選擇是一種復(fù)雜的言語選擇過程,涉及的方面很多,值得我們不斷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常棣, 蔡鏡浩.文言修辭概要[M].北京出版社,1988.
[2] 陳平.釋漢語中與名詞性成分有關(guān)的四組概念[J] . 中國語文,1987(2).
[3] 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 李晉荃.上義詞語和下義詞語的選擇與配合[A].語法修辭論集[C].語文出版社,1993.
[5] 廖秋忠.現(xiàn)代漢語篇章中指同的表達[J].中國語文 , 1986(2)
[6] 徐烈炯.漢語語義研究的空白地帶[J].中國語文, 1996(4) .
(黃利華,江西科技師范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