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閱讀了新時期以來每個階段典型作家的代表作,從中選取的比喻句約有600余條,通過歸納歸類,分析出新時期以來文學作品中的比喻主要有如下類型:
1.用新時代出現(xiàn)的新事物作喻體,造成新鮮、活潑的比喻
1.1 用近年來行銷走俏的新商品做喻體
(1)過去的一切都已經被革命的烈火燒成了灰燼,新的生活,新的歷史,就像那潔白、光滑、渾圓的電車上的賽璐珞環(huán)一樣,掌握在她們自己的手心里……(王蒙《蝴蝶》)
(2)她知道像劉小兵這些初入北京妹,像滿街跑的“面的”一樣,到處都是,廉價得很。(曹明霞《終有一天等到你》)
例(1)中的“賽璐珞環(huán)”是一種用在電車上的新產品,這種產品具有潔白、光滑、渾圓的特點,它在電車上的作用就是能夠牢牢地把它握在手中,作者用它來比喻現(xiàn)在這種新的生活、新的歷史易于為大家所理解所接受。例(2)用“面的”這種出租車來比喻初入北京妹之多,如若在“面的”根本就不存在的五、六十年代,作者是不會想到用它來做喻體的,只有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面的”隨處可見,用之來比喻,顯得十分親切。
1.2用科技新成果作喻體
(3)她感到自己像一枚被送上發(fā)射架的衛(wèi)星,將被火箭送上太空并按精心設計好的軌道運行。(李景文《雪兒》)
(4)思維猶如一架奇異的電子計算機,在由急診室到電梯間由電梯間到手術室的短短的路途上,閃電般的追憶起那充滿悲傷和哀愁的歷程。(《長江》)
例(3)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令國人振奮,為中國國力的增強添上了光彩的一筆,這里用這個令全人類震驚的科技新成果來比喻“她”只能按照既定的軌跡生活。例(4)用“電子計算機”這個新成果的快速搜尋功能特點,比喻特定情境下人快速回憶的情景。
1.3用宇宙奧秘的新事物作喻體
(5)聯(lián)絡員在田埂上鼓起眼珠子瞪著他的背影,就像看一個從飛碟上下來的宇宙人一樣。(張賢亮《河的子孫》)
(6)她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場合,這樣向她的女友中傷他,貶低他,再由她的女友用無線廣播傳播開去。于是,他成了班上的不明物體,取笑對象。(王戈《樹上的鳥兒》)
例(5) “像看一個從飛碟上下來的宇宙人”,比喻聯(lián)絡員驚異惶惑的表情,在《星球大戰(zhàn)》、《變形金剛》等風靡天下的今天,這個喻體的知名度是挺高的。例(6)的“不明物體”即飛碟,不過,將充滿神秘色彩的飛碟和“取笑對象”的意思拉在一起,未免讓人覺得不太妥帖。
2.用文化生活事物作喻體,造成豐富多彩的比喻
2.1 用文化典籍中的人物作喻體
(7)那條漢子抓起老桂的右手食指就往印泥上蘸??蓱z的老桂就像楊白勞酒醉后出賣喜兒那樣痛苦而迷惘,眼球亂顫。按上了一個小小的、指紋模糊的手印。(白樺《遠方的女兒國》)
(8)七哥的判斷像諸葛亮一樣準確無誤。(方方《風景》)
例(7)喻體“楊白勞出賣喜兒”中的人物出自話劇《白毛女》,楊白勞、喜兒是特定歷史時期的人物,其性格特征打上了歷史的烙印,早已家喻戶曉,為人們理解并接受。例(8)中的“諸葛亮”出自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他那機智多謀、風流倜儻的軍事形象早已深入民心。
2.2用具有文化色彩的動物作喻體
(9)三強又啃了口饅頭,饅頭硬,叫他難以下咽,于是三強使勁伸長脖子。這時三強的面容,三強的姿勢都像一只吞下了蛤蟆的鵝。(王愈奇《河上的誘惑》)
(10)她再仔細看,那果真是長城,盤在山梁上,又陡又直,同電影里長城一樣……長城原來是一條龍啊,話音剛落,那條龍就非起來了?;疑镊[片,在銀光的照射下,竟變成了樹葉般的墨綠色。她好奇怪,正想用手去摸,發(fā)現(xiàn)那不是龍,而是一列火車。正隆隆地朝城門外開去。等一等……他們追上去,她拼命地跑卻怎么也追不上那火車……(張抗抗《隱形伴侶》)
例(9)中“蛤蟆”作喻體,古有“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諺語,癩蛤蟆本有無自知之明之意,用來指人不知天高地厚,本句用這個天鵝吃蛤蟆的形象來比喻三強啃饅頭的姿勢。例(10)中的“龍”自古受到人們的喜愛,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望子成龍”等無不滲透著人們對龍的一種崇敬和美好的期望,在句中作者將長城比喻成龍,其對中華文明象征的長城的崇敬色彩就不言自明了。
2.3用貴重的物品作喻體
(11)她說著就看見梅珊的臉掛下來了,梅珊哼了一聲說,你這里有什么呀?好像守著個大金庫不肯挪一步,不過就是個干癟老頭罷了。(蘇童《妻妾成群》)
(12)我看見茂密的枝葉在倒下的軀體上依然生長得非常美麗,每一片葉子都綠得發(fā)藍,在陽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瑩發(fā)光的綠寶石。(呂錦華《總想為你唱支歌》)
例(11)梅珊激將頌蓮,頌蓮不肯出來陪她打牌,說頌蓮守陳佐千好像守著大金庫,金庫的珍貴是可想而知的,用它作比,實則是印證了商品社會中黃金才是充當?shù)葍r交換物的觀念,即使在商品經濟十分發(fā)達的今天,黃金仍然是永不貶值的產品。例(12)中的“綠寶石”在童話故事《快樂王子》中就作為一種珍貴的象征,這里用來寫倒下的軀體上生長的美麗的樹葉,實際上是用“綠寶石”對這些人物高貴品質的歌頌。
2.4 用各種專業(yè)術語作喻體
2.4.1用物理化學術語作喻體
(13)不滿像兩個矛盾間過渡的橋梁喲,不滿像一粒細胞中產生的裂變。(駱耕野《詩刊》)
(14)是的,廢墟是一個磁場,一極古代,一極現(xiàn)代,心靈的羅盤在這里感應強烈。(余秋雨《廢墟》)
例(13)中“一粒細胞中產生的裂變”是化學術語,用它來寫不滿迅速擴展蔓延,帶給人無盡的想象。例(14)中的“磁場”“羅盤”都是物理學名詞,用來寫廢墟古代和現(xiàn)代的超時空結合帶給人奇特的心靈感受。
2.4.2 用醫(yī)學術語做喻體
(15)我這樣認識,心里就好受一點,并且還有一種被獻在新時代的祭壇上的羔羊的悲壯感:我個人并沒有錯,但我身負著幾代人的罪孽,就像酒精中毒者和梅毒病患者的后代,他要為他前輩人的罪過備受磨難。(張賢亮《綠化樹》)
(16)時尚是這個寂寞而富庶時代的流行病。一不小心,我們都成了都市里的流行征候群。(徐坤《時尚是一條狗》)
例(15)中“酒精中毒者和梅毒病患者”都是當今醫(yī)學上才出現(xiàn)的術語,用之作喻體突出了身上的罪孽之深。(例(16)中“流行病”并沒有具體舉出那種病,但人們對“流行病”是有所認識的,比如感冒、瘟疫等,對這種病的特征就如其名一樣,一股風地興起來,用這樣一個醫(yī)學術語來寫時尚,十分貼切。
2.4.3 用藝術體育類術語作喻體
(17)河道離得很近,但水聲聽起來像是很遠,潺潺地,像小提琴拉出來的聲音一般好聽。(路遙《人生》)
(18)他這一生中總還應該有點什么美好的事情,可那似乎也很遙遠,只剩下一些淡淡的印象,像曝光不足的底片,在顯影液里再怎樣浸泡,只有個隱約的輪廓。(高行健《靈山》)
例(17)中小提琴拉出來的聲音給人的是一種悠遠幽雅的音樂美感,用它來寫水聲帶給人一種聽覺上的美好感受。例(18)中“曝光不足的底片,在顯影液里再怎樣浸泡,只有隱約的輪廓”,全是攝影中的操作過程,用這個可見可感的事物來寫不可感知的人的回憶,增強了其形象性。
2.4.4用影視娛樂術語作喻體
(19)街兩側樓房都關著窗戶,窗戶亮著燈,霧蒙蒙人影晃動像是一臺臺大型立體的皮影戲。(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20) 個個女孩都愛戴受過苦累的男人,就像喜歡在傳奇中扮演女主角。(王安憶《叔叔的故事》)
例(19)皮影戲是八十年代中期電影中才出現(xiàn)的新名詞,用它把關閉著窗戶亮著燈的若隱若現(xiàn)的影子刻畫得十分生動,仿佛人影的形象就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例(20)傳奇電影中的女主角無論對演員和觀眾都是極具吸引力的,用來寫女孩喜歡受過苦累的男人,容易被現(xiàn)代人所接受。
2.5 用抽象或虛幻的事物作喻體
(21)我恨我自己,竟睡得那樣死像喝過魔鬼的迷魂湯。(艾青《每個人都要從自己開始》)
(22)這故事看起來不像是叔叔的故事,倒像是我策劃的一個陰謀,這個陰謀就是叔叔的命運的真實面目。(王安憶《叔叔的故事》)
例(21)中的“魔鬼”“迷魂湯”現(xiàn)實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然而人們好像很樂意接受這種帶給人幻覺的事物,仿佛它們有一種超常的魅力。例(22)中“陰謀”是道不清言不明的,用來寫叔叔命運的真實面目,這種超常搭配,更有新穎之感,突出叔叔命運的不尋常。
3.用社會生活事物作喻體,反映新時代比喻的新內容
3.1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時興的事物作喻體
(23)他出差回到家中,那神態(tài)像是一個貴族前來視察荒蕪已久的別墅。(王蒙《深淵》)
(24)無論我走進哪條街,那一排排商店的明晃晃的玻璃門窗上總有一房屋中現(xiàn)著這個男人的臉,猶如一張到處張貼的電影海報。(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例(23)中的喻體“別墅”是近年來才興起的供有錢人在閑余之時享用的一種事物,這里用來比喻出差回來的主人公對家的一種審視,有一種久違而陌生化的感覺。例(24) “電影海報”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生活中逐步出現(xiàn)的一種新事物,現(xiàn)今已經是人們司空見慣的娛樂宣傳方式,用之作比喻讓讀者具有豐富的聯(lián)想力。
3.2用新時代才涌現(xiàn)出來的人物作喻體
(25)他經手上億元人民幣,像淌海水似的花銀子(當然是花在建設項目中)。本人也像億萬富翁般神氣活現(xiàn),東奔西跑,指手劃腳。(王朔《橡皮人》)
(26)叔叔好像個世界霸主,將未開發(fā)的地區(qū)全搶先占為他的領土。(王安憶《叔叔的故事》)
例(25)中的“億萬富翁”是在經濟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在允許一部人先富起來的新政策下才出現(xiàn)的人物,這種人物率先富起來,當然會神氣活現(xiàn)。例(26)中的“世界霸主”當然是與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國試圖獨占一極、稱霸世界的國際環(huán)境緊密相關的。
3.3 用日常生活用品作喻體
(27)沉寂的午后,陽光烤熱了整個河岸,遠處的村莊,遠處那些低矮密集的房子發(fā)出烙鐵般微紅的顏色。(蘇童《棉花地稻草人》)
(28)原來,愛人的心,真的是一只透明的玻璃杯,單純如水,容易破碎。(紅塵飛雪《玻璃杯里的愛情》)
(29)山頂是一個巨大平緩的凹地,低低伸展開去,真宛如一個長滿荒草的簸箕。(張承志《清潔的精神》)
例(27)喻體“烙鐵”是人們生活中用來整燙衣服的日常生活用品,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事物,用它來比喻午后陽光炙烤房子的熱度和顏色,十分貼切。例(28)把愛人的心比喻成玻璃杯,抓住了玻璃透明和易碎的雙重特點,而玻璃杯又是日常生活用品,極為普遍常見。例(29)中的“簸箕是生活用具,用來寫巨大平緩的凹地的山頂最為形象,但如果不是生活在農村的人,對簸箕這種事物就十分陌生了。
4.用自然界固有的事物做喻體
4.1用植物做喻體
(30)七哥說,生命如樹葉,來去匆匆。(方方《風景》)
(31)學著林清玄,溫一壺月光下酒,將月光沉淀在酒杯之中,慢慢的細品,那些在月色里不能相忘的流年,那些在月色里如曇花般綻放的愛情,那些在月色里漸行漸遠的青春……(紅塵飛雪《溫一壺月光給生命》)
例(30)用“樹葉”這種大自然的事物做喻體,用“樹葉”的冬落春生這種自然特點來寫生命的匆匆而逝。例(31)寫青年男女的情竇初開、眨眼即逝的愛情,作者用曇花這個自然物做喻體形象生動,讀者易于接受。
4.2用自然界其它事物做喻體
(32)流年漸逝,許多人,許多事,如風,從我身邊經意或不經意的掠過,演繹一些過程,再沉淀一些過程。(紅塵飛雪《永遠有多遠》)
(33)一萬個女人是有一萬種體香的,有的像麥子,濃黃中有太陽的氣味;有的像麥苗,一靠近她你眼前就會出現(xiàn)一片青綠的芬芳。沙漠的沙天上的星,假如你們能聞到它們的氣味,在某一個女人的身上也是生下來就有的。(林白《一個人的時尚》)
例(32)中把隨意流失的許多往事比喻成大自然的“風”,“風”為大眾自然感知,又在人們的經意與不經意間自然的流失,本體喻體之間結合得十分貼切。例(33)用同一農作物不同階段呈現(xiàn)出的不同特點作比,麥苗青青,一片青綠,而麥子成熟,濃黃中有一股太陽的味道,這兩種狀態(tài)下農作物所煥發(fā)的香味是不一樣的,用來比喻不同女人身上所散發(fā)的體香,顯得自然貼切;此外,用天上的“星星”這種遙不可及卻又分明能見的宇宙物作喻體,來寫女人體香更顯新穎,給人一種空曠高遠而又寂靜的意味。
5.用政治色彩的事物作喻體
(49)當然,“文革”美術除外,因為那個極度亢奮時代的人們全都注射了一種病態(tài)的政治激素。(馮驥才《古希臘的石頭》)
(50)可惜,一場從天而降的政治狂飆把一切都打亂了 ,那時候,似乎大字報比無縫鋼管要重要得多。(霍達《國殤》)
(51)追憶自己拎著籃子買菜的歷史,覺得菜場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它既是政策的鏡子,又是觀察生產和人民生活的窗子,值得每天去走一趟。(吳巖《八十年代散文選·買菜散記》)
例(49)中說人們極度亢奮像注入了激素卻一定要在其前加一個定語“政治”,反映了文革時代人們受政治影響之深。例(50)中1988年前后出現(xiàn)的政治風波,作者把它比喻成“政治狂飆”,其時代政治色彩就十分濃厚了。例(51)將菜場豐富的內涵和外延比喻成“政策的鏡子”,是20世紀80年代國家把經濟放在首位,狠抓菜籃子工程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政治政策的反映。
總之,新時期以來的文學作品是個寬泛的概念,本文主要是以文學分期為界線,選取典型作家的代表作品來閱讀,選取其中最為典型的句子來說明新時期以來的文學作品中比喻的類型,若有疏漏,望專家批評指正。
(胡邦岳,湖北黃石理工學院師范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