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年年高考,教師屆屆備考。語文復習中,我們認為,遵循學科規(guī)律,樹立科學備考理念,改革語文復習方略,加上備課組精誠團結(jié)、群策群力,是保證復習質(zhì)量、提高備考效率的前提和根本。
一、改單純知識板塊訓練為綜合動態(tài)演練
備考過程中,往往單純、嚴格按照“語基”、閱讀、作文一個個考點,沿點清掃,步步為營、穩(wěn)扎穩(wěn)打,可能把基礎知識夯得牢固,但這種單調(diào)的復習方法會讓學生厭倦。事實上,古詩文閱讀能力、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作文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逐漸培養(yǎng)的過程。我們采用綜合動態(tài)化備考方式,即在不破壞板塊復習完整性的基礎上,宏觀構(gòu)建各個考點,把那種需要長時間才能形成能力、分值相對高的考點作為意脈,化整為零,隱性地貫穿備考的始終。每周抽出相對完整、固定的時間去點化,到板塊復習這一考點時,便只從找準切入點,規(guī)范解題思路等方面突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詩歌鑒賞備考中,我們首先花兩節(jié)課讓學生從宏觀上把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然后按 6 大類選編近百首經(jīng)典詩歌鑒賞資料,要求學生每星期熟讀2首,細水長流,水滴石穿,自然形成能力。對于古詩文閱讀、作文考點的備考,若采用這種“滴灌”的方式,語文復習就會出現(xiàn)“千家灌禾稻,滿目江南田”的盛況。
二、改追求教學的短期效應為實現(xiàn)備考的終極目標
不少師生備考太注重短期效應,太在乎平時的幾次考試,甚至如果一兩次考試不顯山、不露水,就否定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其實,關鍵是立足高考,暫時的分數(shù)不一定是對該考點掌握與否的最后檢測。正像一座大橋合攏,師生只有把一切階段性的復習成果匯集成合力,才能夠承受各種高考模擬檢測。高三的檢測多,如果太在乎分數(shù),必然會分散備考精力,影響情緒,降低效率。
文言文復習中,如果學生吃透了課本,對要求掌握的120個文言實詞和常見的18個文言虛詞從課本中尋找第一手材料,把握詞義和用法,逐個列出知識樹,又能對經(jīng)典篇目熟讀成誦,那么,文言文閱讀就能以不變應萬變,要把立足課本、整理知識系統(tǒng),看成是實現(xiàn)文言文備考長遠目標的重要舉措。
三、改資料使用上照搬照用為大膽取舍、為我所用
我們往往使用的是成本資料。大都是只看知識點編寫體例,就輕率地“私訂了終身”。成本資料的不足:一是前瞻性不強;二是選題不夠經(jīng)典。
我們沒有因為成本資料的“考點、題型”而完全束縛教學思路。語基復習中,我們借鑒了語文備課組以語感為本位的復習模式,即“正面誘導——形成語感——強化語感”。如成語復習中,我們沒有總是在A、B、C、D的選擇判斷上兜圈子,而是印發(fā)了報刊時文上一些運用了成語的句子,讓學生品味、感悟其運用精妙和錯誤之處。限于時間和精力,限于能力和水平,在克服考點和題型“一本貫通”方面,未能作一些根本性變革。
我們要求學生不能對現(xiàn)存資料照搬照用,要加工編碼,以簡馭繁,為我所用。資料上都有相關考點的“知識匯編”,識記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語病考點復習中,我們這樣指導學生將資料中辨析病句的知識方法濃縮成“主干枝葉逐層檢查,介詞領先查找主語,復雜定狀注意順序,并列短語小心陷阱,多重否定特別注意,連詞、介詞推敲關系,名詞、代詞防止歧義,修飾中心容易重復,邏輯關系參詳事理。”
四、改一味的創(chuàng)新寫作訓練為重視基礎寫作
湖南高考作文閱卷組長陳果安教授指出,話題作文不利于基礎寫作。作文復習中,往往注重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級訓練,而忽視基礎寫作,忽視學生的文體意識培養(yǎng)。
寫作基礎訓練,即話題作文審題訓練、立意訓練、思路訓練等12個點的訓練。審題訓練中,我們指導學生從話題材料上把握試題隱含的信息點,從材料和話題的結(jié)合把握寫作的著眼點,從命題提示中把握寫作的關鍵點,從命題要求中把握形式的限制點???5年上海春招試題:心是一扇無形的門,有的人緊緊關閉,有的人半虛半掩,有的人全然敞開,于是心靈世界就有了不同的色彩,人生的舞臺上便演繹出不同的故事。請你結(jié)合自己的感受,寫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題目自擬。教學中,我這樣指導學生審題:材料雖然沒有指定話題,但要求不能寫成詩歌,實質(zhì)上還是話題作文。我問學生:這則材料寫了“心”的三種狀態(tài)及其不同狀態(tài)下出現(xiàn)的不同結(jié)果,命題者的意圖是什么?材料隱含的信息是什么?最后得到結(jié)論:命題者贊成全然敞開心扉,反對封閉心靈,半掩半虛;隱含的信息是“我們對人要敞開心扉,不能封閉,不能半虛半掩,這樣才能與人心心相印,演繹出快樂的人生”。這正是寫作的思考點、立意點。
注重文體創(chuàng)新的同時,不能忽略基本文體的寫作訓練,如記敘文、議論文、議論性散文。自選文體,不是不要文體。今年北京考題“說‘安”,規(guī)定只能寫議論文,很多學生寫不好議論文。北京高考作文閱卷,不合文體要求的即使再好,評分也一律不突破三類,文不成體絕不會拿高分。北京作文命題是不是以后高考寫作的一種導向呢?
五、改一味的積累、積淀為訓練、開拓學生思維
“風起之處,云涌;水盈之處,泉生。”語基考點、名句名篇、文言實詞、寫作素材都有一個豐厚的積累積淀過程。老師們有效控制了“語基”復習的積累范圍,印發(fā)的經(jīng)典寫作素材也有一定的數(shù)量。這種以積累、積淀為核心的固本活源無疑是正確的,但沒有因此而忽視對學生思維方法的點撥。字形復習中,指導學生開動腦子,利用漢語言遣詞造句注重語言形式上的對稱美和語感上的節(jié)奏美的特點,幫助學生輕松發(fā)現(xiàn)錯別字?!皩ΨQ”是指對稱位置的字,它們的字義往往是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如“青山綠水”中“青”,不要三點水,才能和“綠”構(gòu)成顏色上的對稱,但“山清水秀”中的“清”,要三點水,“清”和“秀”才構(gòu)成對稱,如這個人長得很“清秀”。積累寫作素材,也要求學生注入思考的因子,多角度發(fā)散挖掘?qū)懽鞯膬r值點、思想點,并要求學生思考每則素材適應的話題范圍。開拓思維基礎上的積累積淀中,語文能力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六、改孤軍奮戰(zhàn)、文人相輕為精誠合作、“文人相親”
備考過程中,有的老年教師有高三教學經(jīng)驗,能做到“常教常新”;有的中年教師備課、做題認真仔細,思考問題比較深入;有的青年教師勤于鉆研,腦瓜子靈活,見解獨特。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我們盡管也有不同的看法,有時也為某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但工作上總是互相尊重,精誠合作,求同存異,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戰(zhàn)斗集體。
備課組應該堅持每周一次的備課研討制度、聽課評課制度。如教學高中第五冊《杜甫律詩五首》,通過備課組長主講,大家充分討論,一致認為不能遵照一二年級時的教法,而應該根據(jù)高考詩歌鑒賞的要求,對這五首詩分別擬出符合高考詩歌鑒賞要求的思考題,然后由備課組長把關,編寫學案。另外,通過老師之間互相聽課,互相切磋,別人的特長便很自然地在自己身上融會貫通。有好主張,大家都采納;有好思路,大家都接受;有好資料,大家都享用。正所謂“眾人齊心,其利斷金”。
(晏玉平湖南華容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