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diào)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方 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紅。
蘆葉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夢,無語寄歸鴻。
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
蘋洲外,山欲暝,劍眉峰。
人間俯仰陳跡,嘆息兩仙翁。
不見當(dāng)時楊柳,只是從前煙雨,磨滅幾英雄。
天地一孤嘯,匹馬又西風(fēng)。
方岳(1199~1262),南宋后期著名詩人、詞人。字巨山,自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累官至吏部侍郎,歷知饒、撫、袁州,加朝散大夫。平山堂,舊址在今江蘇揚州西北瘦西湖北端蜀岡上,北宋歐陽修所建。歐陽修《朝中措》詞中“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語描寫出在平山堂上欣賞到的一派朦朧的山色水光。方岳正是用蘇東坡《水調(diào)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的韻,借秋雨晚晴的眼前之景抒寫家國之感慨。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開篇兩句以麗語領(lǐng)起,直接描繪出眼前所見之景。秋雨之后,山巒更顯青翠,湖光山色與萬里晴空相映。眼前雖是美景,卻讓人不禁暗起愁情,轉(zhuǎn)而承以暗淡愁思,“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紅”?!熬坡菁t”,即紅螺酒。走遍大江南北卻愁緒萬分,只能借酒消解,究竟為何而“愁”呢?后面幾句做出了回答:“蘆葉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夢,無語寄歸鴻?!薄妒勒f新語》中載,張翰在洛陽為官,見秋風(fēng)起,就想起故鄉(xiāng)的菰菜、莼羹、鱸魚膾,于是辭官歸去。結(jié)合這一典故,“一夢”卻是指鄉(xiāng)夢。鴻者,雁也。古人常常用“鴻雁”這一意象來代書信,借指思念之情。原來是遠離故土,鄉(xiāng)夢難成,無語,只有將一番情誼寄托給鴻雁。思鄉(xiāng)卻難歸,惟有以酒解愁,此其一也;“醉眼渺河洛,遺恨夕陽中”,“河洛”,黃河與洛水,借指中原失地。醉眼朦朧處,黃河與洛水渺然沒有蹤跡,只能遺恨在夕陽之中。一個“恨”字,中原失落,卻無力收復(fù),此其二也。家愁國恨,層層推進,一如杜甫《登岳陽樓》中的“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下片移情入景,借景寫情?!疤O洲外,山欲暝,劍眉峰”,望暮色中的遠山,蒼蒼莽莽?!叭碎g俯仰陳跡,嘆息兩仙翁”,由寫景轉(zhuǎn)入懷古?!皟上晌獭保礆W陽修與蘇軾,兩人都曾登平山堂并留有詩詞?!安灰姰?dāng)時楊柳,只是從前煙雨,磨滅幾英雄”,當(dāng)年歐陽修建平山堂所親手種植的一株柳樹已經(jīng)不見,只是煙雨依舊,曾經(jīng)的英雄早已不見蹤跡。登高臨遠,懷古傷今,是古代文人騷士常有之情。陳子昂登幽州臺而寫《登幽州臺歌》,慨嘆不見似燕昭王一樣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賢主明君;蘇軾游赤壁而作《念奴嬌·赤壁懷古》慨嘆風(fēng)流倜儻、少年得志的周瑜也隨歷史的滾滾浪花而逝,自己頭已生白發(fā)卻壯志未酬,只能“一樽還酹江月”。方岳登上平山堂自然會想起曾在這里留下足跡的歐陽修、蘇軾兩位文壇巨匠,遙想當(dāng)年,而今斯人已逝,一切都成為歷史,不禁讓人為之扼腕嘆息?!疤斓匾还聡[,匹馬又西風(fēng)”,結(jié)尾以景作結(jié),借助“天地”、“孤嘯”、“匹馬”、“西風(fēng)”等意象將詩人孤獨寂寞的形象刻畫出來:一個身著長衫瘦弱的詩人在蒼??諘绲奶斓刂g,騎馬踽踽獨行。正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p>
整首詞將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上片由愁而恨,由己而家,最后到國,國愁家恨,空間不斷延展,下片“俯仰陳跡,遙思遠人”,從時間上拓展,發(fā)出“磨滅幾英雄”的感嘆,有一種蒼茫悲涼之感,結(jié)尾以“匹馬西風(fēng)”收束,感情深沉。
(楊昕苗,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第一中學(xué))
現(xiàn)代語文(學(xué)術(shù)綜合) 200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