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SOPHIE FAY翻譯:李漫
皮埃爾·雅凱(PierreJacquet),法國發(fā)展局(AFD)首席經濟師,經濟學界知名人士。
《費加羅報》:經濟學界為在法國Aix-elq—Provence舉行的第六次經濟會議選擇的主題是“世界稀缺資源”。您所憂慮的足什么?
皮埃爾·雅凱:除了當前令人精疲力竭疲于應付的石油危機之外,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涉及到稀缺性的問題和危機。有兩種由稀缺性引起的問題需要通過國際社會通力合作來進行解決。首先,如何避免為獲取稀缺資源而進行的無序競爭。其次,如何合作生產世界公有財富,現(xiàn)在這個問題越來越得到重視,比如環(huán)境保護,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與流行病疫作斗爭。
稀缺性并不一定強調一種在世界水平上的短缺,而常常是指資源分配很大的不平衡。比如說水,在全球范圍總體來說并不缺乏,然而在有些非常需要水的地方,它卻不可企及,無法利用。
《費加羅報》:人們應該如何更好的應對這種現(xiàn)象?
皮埃爾·雅凱: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稀缺并不是物理學意義上數(shù)量的問題,而是供求行為之間的關系。在許多情況下,這種供求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由市場通過價格手段進行調節(jié)的。人們可能因而認為,市場調節(jié)會處理好稀缺性問題,但市場是通過市場斷裂,商品過剩的方式來實現(xiàn)調節(jié),這種方式的代價可能是很昂貴的。了解這一點,就可能制定合適的能源政策,讓市場調節(jié)更加平穩(wěn)光滑。
《費加羅報》:那么必須怎么做呢?
皮埃爾·雅凱在沒有市場時,稅收和規(guī)章就可以將這種價值體現(xiàn)出來。有時候價值甚至應該被構造出來,比如說,環(huán)境和生物多樣性。
《費加羅報》:當前這種世界事務管理在您看來是否充分?
皮埃爾·雅凱:當前的世界事務管理機構既不能應對各國集體行動的挑戰(zhàn),也不能實施國際公共事務政策以維護公用物品的生產,比如水和空氣。
《費加羅報》:某些資源的稀缺迫使中國瞄向非洲。這對于中國的發(fā)展來說是件好事么?
皮埃爾·雅凱:這無論如何都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但是發(fā)展中國家也必須作出貢獻,這才能使得非洲國家的資源成為保證他們發(fā)展的財富。中國將新資源帶給非洲,大家可以理解,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得到獲取原材料的許可。盡快使中國以及其他發(fā)展中國家介入世界事務管理,是極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