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Ⅱ卷答題評析
杭州學軍中學周 紅
一、試題內容分析
今年我省高考理綜生物部分的第Ⅱ卷有30、31兩題。其中,30題以高中生物學中“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為知識載體,考查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要求對實驗的步驟、結果和分析進行準確描述。31題考查了學生對高中生物學中“遺傳學”主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考查了學生根據(jù)題目所給的已知條件,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的能力。特別強調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考查,要求學生分別對兩種果蠅雜交組合的多種情況進行分析,并做出合理的推斷,得出正確的結論,體現(xiàn)了生物學科思想中的歸納和演繹以及實驗研究在理科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這兩題的開放性都較強,注重對學科較高能力的考查,考查學生的推理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考查學生是否具有較強的思維邏輯性和嚴密性;考查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組織和表達能力,是否能用恰當?shù)脑~語準確、清楚、流暢的將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推斷表述出來。
二、答題情況分析
好的方面:
有的同學用表格方式表達,使人一目了然;有的同學語言簡單明了、準確到位;有的同學邏輯思維非常嚴謹、條理清晰。
錯誤的情況:
30題:為了驗證葉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氣體的產(chǎn)生和消耗,請用所提供的實驗材料與用具,在給出的實驗步驟和預測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繼續(xù)完成實驗步驟的設計和預測實驗結果,并對你的預測結果進行分析。
實驗材料與用具:煙草幼苗、試管兩支、蒸餾水、NaHCO,稀溶液(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養(yǎng)箱、日光燈(實驗過程中光照和溫度等條件適宜,空氣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無氧呼吸忽略不計)。
實驗步驟和預測實驗結果:
(1)剪取兩小塊相同的煙草葉片,分別放入盛有等量蒸餾水和NaHCO3稀溶液的兩支試管中。此時,葉片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兩支試管內液體中和葉肉細胞間隙中的氣體后,敞開試管口,可觀察到葉片均下沉到試管底部。
(3)分析預測的結果:
解題錯誤分析:
1.實驗步驟設計錯誤
“將這兩支試管(或同時)先放在暗培養(yǎng)箱中,再將這兩支試管(同時)放在日光燈下?!?/p>
“將一支試管放在日光燈下,將另一支試管放在暗培養(yǎng)箱中。”
以上兩種類型的錯誤最常見,反映出這些同學沒有理解題干的要求,沒有讀懂題干中已有實驗步驟的用意,沒有掌握設計對照實驗的原則。
“有蒸餾水的試管放在黑暗中,有NaHCO3的試管放在日光燈下?;蛴姓麴s水的試管放在日光燈下,有NaHCO3的試管放在黑暗中?!?/p>
這種錯誤的設計反映出這些同學沒有掌握和理解設計對照實驗中的單因子變量的原則。
2.實驗預測結果錯誤,分析也隨之而錯
“光照下均產(chǎn)生氣泡;黑暗中氣泡都消失?!?/p>
“光照下葉片均上?。缓诎抵腥~片均下沉?!?/p>
“光照下一葉片上浮,一葉片下沉;黑暗中兩葉片均不上浮。”
類似的答案有:A葉片上浮,B葉片下沉;B葉片下沉,A葉片上浮等等。
以上三種類型的錯誤最常見。第1種寫氣泡產(chǎn)生或消失與實驗現(xiàn)象“上浮、下沉”不吻合,第2種沒有看清對照組和實驗組之間的區(qū)別,第3種看到了區(qū)別,也有分組或編號,但結合前文或文字描述,卻沒有指明究竟哪支試管中的葉片上浮或下沉。這類錯誤反映出這些同學雖然有基本的實驗設計能力,但思維不夠清晰,從而導致不能準確地描述和表達實驗結果和預測分析。
3.分析錯誤導致失分
“一支試管進行光合作用釋放O2使葉片上浮,另一試管利用O2進行呼吸作用,釋放CO2使葉片下沉?!?/p>
“光照下兩支試管都進行光合作用,黑暗中兩支試管都進行呼吸作用?!?/p>
“光照下NaHCO3受熱分解產(chǎn)生CO2進行光合作用強,蒸餾水中光合作用弱,黑暗中兩葉片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CO2,NaHCO3中呼吸作用比蒸餾水中強?!?/p>
“光照下試管中葉片利用NaHCO3提供的CO2進行光合作用釋放O2使葉片上浮,黑暗中葉片利用O2進行呼吸作用釋放CO2,溶于NaHCO3 溶液中?!?/p>
有的同學只回答了NaHCO3試管中葉片上浮或下沉的原因,卻對蒸餾水試管只字未提。
這類錯誤反映出這些同學思維混亂,指向不明確,沒有分清NaHCO3試管和蒸餾水試管以及兩支試管中的反應變化。
4.審題不清
很多同學把本題的驗證性實驗看成了探究性實驗,討論實驗結果中出現(xiàn)的各種不同的可能現(xiàn)象,常用詞是“若…..那么……;若…..那么……”“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題干已告知“觀察葉片的下沉”,這就是提示要觀察的目標,可還有同學卻選擇了很多的方法,比如觀察氣泡多少、pH值變化、重量變化、液體體積變化等等。
題目已給出不考慮無氧呼吸和O2、CO2在水中的溶解量,但還有同學答題時仍然考慮這些因素,把題目復雜化。
另外,未用規(guī)定的實驗材料與用具進行實驗設計,沒有正確理解材料用具的用途,雖然實驗材料給的是煙草幼苗,但用的是葉片,有的同學幼苗和葉片胡亂用,也不知道暗培養(yǎng)箱的作用。
這類錯誤都說明這些同學沒有認真審題,沒有明確實驗目的和要求,缺乏從題干中提取答題要求的能力。
5.表述不嚴密、不規(guī)范
對實驗報告的規(guī)范格式掌握不夠,沒有清楚的按照步驟書寫,很多同學把實驗步驟、結果和分析全部夾雜在一起,很難區(qū)分。反映出思維的混亂和表達能力上的欠缺。
還有同學筆誤為:“在有光的暗室里”,“在暗培養(yǎng)箱中安裝日光燈”,“上沉”,“下浮”。
31題:從一個自然果蠅種群中選出一部分未交配過的灰色和黃色兩種體色的果蠅,這兩種體色的果蠅數(shù)量相等,每種體色的果蠅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黃色這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蠅均能正常生活,性狀的分離符合遺傳的基本定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種群中的個體通過繁殖將各自的 傳遞給后代。
(2)確定某性狀由細胞核基因決定,還是由細胞質基因決定,可采用的雜交方法是。
(3)如果控制體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則該自然果蠅種群中控制體色的基因型有 種;如果控制體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種群中控制體色的基因型有 種。
(4)現(xiàn)用兩個雜交組合:灰色雌蠅 黃色雌蠅、黃色雌蠅 灰色雄蠅,只做一代雜交試驗,每個雜交組合選用多對果蠅。推測兩個雜交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現(xiàn)的性狀,并以此為依據(jù),對哪一種體色為顯性性狀,以及控制體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還是常染色體上這兩個問題,做出相應的推斷。(要求:只寫出子一代的性狀表現(xiàn)和相應推斷的結論)
解題錯誤分析:
第(1)題
很多同學錯寫成遺傳性狀或性狀,屬知識性錯誤,沒有理解親本傳遞給后代是遺傳物質,是基因這一基本概念。
第(2)題
答題錯誤多樣,很多同學錯寫為測交、回交、自交、雜交;有的只寫了正交或反交中的一種;有的錯答為基因工程、體細胞雜交等等。暴露出這些同學根本不理解該知識內容。
第(3)題
基本概念不清晰,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錯答為2,4種;3,3種;4,4種。
第(4)題
本小題開放性較強,導致答案多種多樣。常見錯誤有:
1.審題不清
只分析了常染色體的情況,沒有判斷和分析位于性染色體上的情況。
只推斷了位于何種染色體上,而未推斷體色的顯、隱性,或者只分析體色的顯、隱性而沒有推斷位于何種染色體上。
將雜交子一代繼續(xù)進行雜交,由雜交子二代再進行推斷。
以上錯誤都暴露出這些同學沒有認真審題,沒有明確題干的具體要求。
2.思維方法有誤
先假設灰色為顯性、黃色為隱性,再進行雜交推理,驗證假設是否成立。
兩種雜交方式都只分析了題干中給出的一種方式而未分析反交方式即推出結論。
黃色雄蠅×灰色雌蠅→灰色雌蠅 黃色雌蠅 灰色雄蠅 黃色雄蠅,即得出位于基因X染色體上,黃色對灰色顯性。
只表達出正交與反交的一種情形,如黃色雄蠅×灰色雌蠅→灰色雌蠅 黃色雄蠅,即得出黃色為顯性,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推論過程與得出的結果完全相反。
反映出這些同學缺乏依據(jù)現(xiàn)象推理預測的思維方法和實驗能力,在論證過程不充分的條件下即推出結論,顯示出這些同學思維不夠嚴密,缺乏邏輯推理的完整性和嚴謹性。
3.知識性錯誤
出現(xiàn)不合理的比值,如:3:1、2:1、1:3、9:3:3:1、3:3:1:1等。
X染色體上遺傳,在性狀描述時缺少性別。
由正交灰蠅:黃蠅=1;反交灰蠅:黃蠅=1;就推出灰色為顯性,位于常染色體上。
考慮細胞質遺傳。
把果蠅的性別決定方式寫成ZW型。
以上錯誤暴露出這些同學根本就沒有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4.表達能力較弱
基因型的表達不正確,如XAXB、XaYa、 AAaa、AaBb×aabb、AAXBXb×BBXBY等。
將正交與反交分開討論,并分別得出結論。
語言的組織和表達混亂,缺乏條理性和邏輯性。
筆誤:灰色寫成白色、黃色寫成黑色或紅色;果蠅寫成小鼠;F1寫成A1;雌雄果蠅寫成男、女等。
三、今后復習的著重點
重視主干基礎知識的落實,培養(yǎng)靈活運用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死記硬背;
加強實驗思想和原理的學習,重視學習實驗設計的方法、思路,有意訓練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完整性和嚴謹性;
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依據(jù)現(xiàn)象進行邏輯推理和判斷的能力,訓練科學思維的邏輯性和嚴密性;
重視審題能力、從題干中獲取信息和答題要求能力的培養(yǎng),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強化答題的規(guī)范性,加強規(guī)范、嚴謹?shù)恼Z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的訓練;
還要進行書法訓練,書寫不僅要規(guī)范,還要做到字體清晰、準確、有條理,易于辨認,否則電腦掃描后有些會很難辨認。
物理試題的一些答題失誤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 梁旭
一、試題特點
全國理綜試題物理部分由于要在限制的題量范圍內有效地考查主干知識,同時兼顧考點的覆蓋面,因此題目配置比較穩(wěn)定和規(guī)律。選擇題為不定項選擇題,共8題,其中熱學、光學、原子物理各1題,力學3題,電學2題;實驗題分為2小題,其中的主要小題通常是電學實驗內容;計算題共3題,其中力學2題,電學1題。其中,計算題與實驗題的主要小題在內容上的配置會受各部分內容的分值分配的制約,兩者之間相互影響。與去年相比,實驗題對能力的考查仍要求較高,而選擇題的新穎度與難度有所下降,計算題整體難度也有所降低。其次,用“力和運動的觀點”和“能量的觀點”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以往考查的重點,而今年更偏重前者,占整卷的50多分,體現(xiàn)了命題更注重基礎性,試卷更注重考查大多數(shù)學生的實際水平的特點。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實驗考題出現(xiàn)了往年并不太出現(xiàn)的雙縫干涉現(xiàn)象這一實驗內容,而且要求較高,一方面體現(xiàn)了對實驗能力的高要求,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實驗命題的“廣譜性”。
二、典型錯誤分析
通過了解,學生常見的錯誤有以下幾類,其中有些錯誤并不是對物理問題的理解出錯,從而導致了高考中的一些無謂失分。
1、不了解答題規(guī)范的失分
①以前的考試中常常要求用鉛筆畫圖,但今年由于網(wǎng)上閱卷的需要,在試卷上明確要求“在答題紙上作圖,可先使用2B鉛筆,確定后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描黑”,但有些同學沒有按要求作圖,也有些同學沒有畫完整。另外,也有些同學在試卷上畫了兩張電路圖。這些都是不符合考試要求的解題。
②原題22(2):現(xiàn)要測量某一電壓表○V 的內阻。給定的器材有:待測電壓表○V (量程2V,內阻約為4kΩ);電流表 (量程1.2mA,內阻約500Ω);直流電源E(電動勢約2.4V,內阻不計);固定電阻3個:R1=4000Ω,R2=10000Ω,R3=15000Ω;電鍵S及導線若干。
要求測量時兩電表指針偏轉均超過其量程的一半。
(1)試從3個固定電阻中選用1個,與其它器材一起組成測量電路,并在虛線框內畫出測量電路的原理圖。(要求電路中各器材用題中給定的符號標出。)
(2)電路接通后,若電壓表讀數(shù)為U,電流表讀數(shù)為I,則電壓表內阻RV=______________。
在上述問題求解中,常見的錯誤有:各器材沒有用題中給定的符號標出,例如電阻旁沒有標出R1;電路圖中不畫電源,或者用U表示電源;用電流表代替電壓表;電鍵漏畫;電流表符號沒照題中給出符號畫;將固定阻值的電阻符號畫成變阻器的符號等。
2、審題不仔細引起的失分
23題中“在水平地面上與觀測者的距離為d=3.0km處進行一次爆炸”,有的同學將其理解為爆炸點在人上空。25題“現(xiàn)讓傳送帶以恒定的加速度a0開始運動”,有的同學仍將傳送帶的加速度用a表示,這些都是審題不仔細或審題沒有抓住關鍵詞的表現(xiàn)。
3、分析不仔細引起的失分
24題求解時沒有區(qū)分傳送帶與煤塊的加速時間不同,25題用能量觀點求解時,忽視了小球與板碰撞時的動能損失等。
4、用非常規(guī)解題引起的失分
這一點對于參加過競賽輔導的優(yōu)秀同學尤為重要。由于高考是面向全體考生的考試,所以一般來說,高考試題應該用最常規(guī)的方法來求解。我們看到的高考標準答案也都是這樣。反之,用非常規(guī)方法解題,風險相對較大。因為非常規(guī)的解題方法并不是教師對其物理意義講的最透的方法,非常規(guī)的解題方法也并非不是學生用的最熟的方法。另外,在運用常規(guī)方法能夠求解的問題中,運用非常規(guī)方法并不一定能簡化問題的求解過程,反而有時由于其不是主流方法,容易被閱卷老師仔細推敲。例如25題“傳送帶”問題,有些同學用相對加速度求解,錯誤較多。前些年也有同學用“平均力”、“慣性力”、“系統(tǒng)動能定理”等方法求解,效果也都不理想。]
理綜卷第28題答題情況及分析
杭州學軍中學 羅旭良
第28題
在呼吸面具和潛水艇中可用過氧化鈉作為供氧劑。請選用適當?shù)幕瘜W試劑和實驗用品,用上圖中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證明過氧化鈉可作供氧劑。
(1)A是制取CO2的裝置。寫出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填寫表中空格:(請在答題卡上填空)
(3)寫出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試管F中收集滿氣體后,下一步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2)
(3)2Na2O2+2CO2=2Na2CO3+O2
(4)把E中的導管移出水面,關閉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試管口,取出試管,立即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口內,木條復燃,證明試管中收集的氣體是氧氣。)
一、試題特點
1.考查基礎。本題將實驗原理、實驗技能和實驗儀器相結合,側重考查常見氣體的制法、除雜、收集以及檢驗等基本操作。
2.聯(lián)系實際。命題選取了對呼吸面具及潛水艇的供氧劑——過氧化鈉的研究,材料源于生活,著重考查學生對學科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3.嘗試開放。本試題中二氧化碳的制取不限定實驗試劑,不限定實驗原理,體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開放性特征。
本題滿分15分,浙江省平均得分9.71,難度值0.65。
二、答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考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有些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化學用語掌握得較差;有些學生的審題能力較差,粗心大意,不能按要求答題;還有些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欠佳,抓不住要點,甚至詞不達意;另外,大多數(shù)學生的實驗技能都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對實驗過程的分析能力也還有待加強。
以下是在閱卷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幾類典型的錯誤:
1.化學用語書寫的錯誤。如:把元素符號、化學式寫錯;書寫化學方程式時不配平;漏寫部分產(chǎn)物(如復分解反應生成的水);還有些同學卷面書寫潦草,字跡模糊不清,答題的位置錯誤等等。
2.C、D裝置中試劑選用錯誤。如:在U型管C裝濃硫酸或CaCl2等干燥劑,在洗氣瓶D中則裝了反應物Na2O2,意圖是想把二氧化碳先除雜干燥后再與過氧化鈉反應。然而試題只要求證明過氧化鈉可以用做呼吸面具和潛水艇里的供氧劑,而且呼吸過程除二氧化碳外肯定有水的參與,因此就沒有必要事先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所以單從卷面上看,試題本身還是嚴密的。另外從理論上講,干燥的二氧化碳也不能與過氧化鈉反應,但這個內容在中學階段并不做要求。
3.詞不達意、方法不當。第4小題要求考生用文字來表達“試管F中收集滿氣體后的下一步實驗操作”,雖然這個操作比較基礎,但得分情況并不理想。如:部分同學對實驗操作的描述不全面,只有“取出”操作,沒有“檢驗氧氣”操作,或者在沒有取出試管F便直接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口檢驗氧氣等;也有部分同學在回答時,心里明白卻很難表達清楚準確,如“用熄滅的木條放在試管口”等;還有少數(shù)同學出現(xiàn)錯別字或筆誤,如把“火星”寫成“火芯”、“火心”、“水星”等;另外還有極少數(shù)的同學用“小白鼠”檢驗試管中氧氣的存在,答案十分離譜。
三、今后學習化學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要重視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高考的實驗題雖然不可能照搬教材上的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但有可能是課本實驗的整合和延伸。因此,在學習和復習實驗時必須理解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和要求,掌握實驗方法及其步驟,并懂得把學過的實驗原理和方法合理地遷移到新情境中去,解決新的實驗問題。
2.要注意培養(yǎng)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嚴密性和科學性。對實驗的學習和復習不應該只是照方抓藥,還要思考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還可以怎樣做?對所做實驗的每個步驟都要切實掌握,同時還要思考如何通過重新組裝裝置,安排步驟順序來做一些其他的實驗等。這樣雖然仍舊是做這幾個實驗,但實驗的思維拓寬了,掌握程度也增加了。
3.要注意實驗題審題策略的培養(yǎng)。在平時的解題訓練中,學會從實驗目的入手,分析原理審清題意,吸收題干給予的各種信息,在徹底弄懂實驗意圖后,結合己有的知識基礎解答所有的問題,努力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4.加強化學用語和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v觀近幾年的理綜測試,考查同學們熟練運用化學用語的能力的試題屢見不鮮,同時考查力度也在逐年加大。所以,化學用語的書寫和化學實驗的表述已經(jīng)成為考生提高成績的主要瓶頸。然而,熟練運用化學用語以及文字表達的能力需要長期的訓練和培養(yǎng),短期的突擊強化,雖然有時也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往往很難持久。因此在中學幾年的化學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應該重視每一個實驗,做好每一個實驗,寫好每一份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