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語文初二年級下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以自然為主題,每篇以不同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huán)境的憂慮與思考,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本文是一篇很美又很能引人深思的文章,文學性很強,但是卻能讓人從鮮明的對比中讀出地球日益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認識到人類的破壞行為的嚴重性,激發(fā)我們關注自然、保護自然,增強愛護家園的責任感,更與當今的社會發(fā)展的總目標相吻合。
本課需要1課時,需要學生提前預習,完成片斷的打字寫作。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班學生已經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了兩年,通過平時課堂的表現以及學科的成績來看,他們在本年級中屬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了良好的課前查閱資料輔助學習的習慣。能熟練地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等媒體手段。通過平時的了解以及學校開展的德育活動可以看出,學生對于環(huán)保有較深的認識,并有很高的積極性,在這方面,也有了較多相關知識的儲備。學生的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較強。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朗讀課文,讀準“裸露”、“干涸”、“和煦”等重要詞語的讀音。
2.能力目標:能夠從課文中篩選信息,了解羅布泊的過去與現在的狀況,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感情。
3.情感目標: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勢,閱讀拓展資料,認識到破壞自然的嚴重性,意識到愛護自然,保護生態(tài)的重要性,激發(fā)環(huán)保意識以及自身的責任感,并能及時地在網絡平臺中書寫自己的感受。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從課文中篩選信息,了解羅布泊的過去與現在的狀況。
難點: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感情,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教師用的資源:網絡教學平臺,為本課制作的網頁。
本課的情感目標——愛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是主要達成的目標,圍繞這一目標,需要大量的課外資源來支持。例如擴充一些其他水源的資料,采用了黃河,長江,珠江、月牙泉、黑龍江等河流的資料作為重點進行拓展介紹,有文字有圖片,有今昔兩方面的資料對比,其他河流的資料則一筆帶過,還有一些資料用了網址鏈接的方式。
2.學生用的資源:網絡教室、語文八年級(下)教材。
六、教學過程
1.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視頻資料“羅布泊簡介”,要求學生邊看邊思考:從資料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學生觀看網頁中的視頻資料,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從資料中可以了解到:羅布泊過去是美麗的仙湖,今天變成了一片荒漠。
教師簡單點評并板書。
[設計思想:使學生能夠通過實際資料,讀出羅布泊過去的美麗和今天的慘狀,通過視頻激發(fā)學生興趣,并引起學生對羅布泊的關注,為后面體會作者感情,激發(fā)環(huán)保意識做鋪墊。]
2.結合預習、展示打寫
教師:大家在預習過程中已經閱讀了網頁中關于過去的羅布泊的資料,并且寫了一段關于羅布泊過去美景的文字,下面讓我們來讀一讀吧!
學生展示網絡教學平臺上傳的資料,推薦3名學生寫的片斷。被推薦的學生朗讀,其他學生點評。
教師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并適當提出修改建議。
[設計思想:學生通過想象,用優(yōu)美的文字再現了羅布泊曾經的美麗,以便和今天的羅布泊形成鮮明對比,更能激發(fā)學生內心的環(huán)保意識。]
3.了解內容、篩選信息
教師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過去的羅布泊被稱為仙湖,今天的羅布泊卻成為一片死海。我們通過課外視頻資料已經讀到了,你還能從文章中找出依據嗎?
學生跳讀課文,篩選信息。教師適當點撥。
[設計思想:疏通課文內容,抓住文本中的資料,了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訓練篩選信息能力,并能讓學生對羅布泊的認識更為具體充分。]
教師進一步引發(fā)思考:羅布泊發(fā)生了如此大的巨變,可以說是我國人民的巨大損失和遺憾,那么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你能從文章中找出相關的信息嗎?
學生概括出: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及塔里木河改道。
師生共同總結: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人類的不節(jié)制行為。
教師板書并提問:“盲目”這個詞能去掉嗎?為什么?
學生:不能去掉。因為“盲目”是目的不明,沒有約束的意思,這個詞表示人類的行為是不正當的,沒有目的和計劃的。
[設計思想:引導學生從文章中篩選信息,揣摩“盲目”這個詞語,能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的行為是不合理的,更體會到羅布泊的悲劇是人類一手造成的,為后面體會作者呼吁保護大自然做鋪墊。]
4.體會情感、理解主旨
教師:仙湖就這樣從人們眼前消失了,它失去了往日的生機,荒漠刺痛著人們的心,作者面對這種現象,他的心情是怎樣的?請大家從文章中找找相關的句子。
學生找出文章中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概括含義——從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痛心、沉重、無奈、遺憾、呼吁。
教師點撥、訂正引導。
總結:作者呼吁我們保護大自然。
[設計思想:通過閱讀文章中的句子來體會作者的情感和心聲,這樣能引導學生學習根據相關句子來體會情感的方法,也能激發(fā)學生內心和作者引起共鳴,激發(fā)保護自然的意識。]
5.拓展閱讀、深化主旨
?。?)拓展閱讀,打寫感受
教師引導:羅布泊的悲劇遠遠沒有停止,同樣的悲劇還在世界不同的地方上演著,例如: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長江、珠江以及黑龍江等河流,都遭受著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些觸目驚心的資料、數據和圖片吧!請大家閱讀網頁中的資料。
教師提出要求:假如你是世紀老人,你見證了這條河流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選擇自己最關注的一條河流,根據資料并結合課文內容,在網絡教學平臺中寫一段話。
學生閱讀網頁中的其他水源的資料,思考并打寫。
[設計思想:網頁中提供了黃河、長江、珠江、黑龍江等河流的污染情況,圖文并茂。學生通過閱讀,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內容,更了解了我們乃至世界污染問題的嚴重性,激發(fā)起內心的感受和想法,通過打寫,能充分思考并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更深刻地意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并鍛煉書面表達能力。]
?。?)交流點評
教師:請大家共同瀏覽上傳的文字,選出4篇你認為寫得比較好的,我們來品讀一下,說說你的看法。
學生推薦出4篇文章,發(fā)言點評優(yōu)點和不足。
[設計思想:學生推薦的過程其實就是快速篩選的過程,通過閱讀推選出來的四個優(yōu)秀片段,可以欣賞同學的精彩表達,更能讓自己的感悟和體會更充分更深刻,同時點評同學的文字可提高對文字的鑒賞和品讀能力。]
6.總結本課、再次感悟
(1)總結本課
教師:我們通過課文以及拓展的資料了解到,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寶貴財產和風景,已經受到了極大的破壞,而罪魁禍首就是我們人類自己,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已經向我們發(fā)出了求救的信號,讓我們愛護自然保護生態(tài),還地球健康的身體,還我們自己一個美麗的家園吧!
學生聽講,感悟。
[設計思想:教師提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能更好地領悟文章主旨,并加深理解,同時通過教師的看法來激發(fā)學生心中的保護自然,熱愛家園的環(huán)保意識。]
?。?)欣賞歌曲,感悟主旨
教師播放網頁中的歌曲。點撥:《月牙泉》是一首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希望大家在領略月牙泉的美的時候,能聽出詞作者對月牙泉今天和未來的憂慮,也希望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學生對照歌詞欣賞歌曲,加深對愛護自然的感悟。
[設計思想:歌詞中有對月牙泉美麗景色的描繪,更有作者對月牙泉現狀的擔憂。學生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能更好地體會文章的主題思想,并能讓自己內心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得到升華。]
7.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教師:愛護自然保護地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平時都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請你寫出幾條來,既約束自己,又能提醒他人。課后完成到網絡教學平臺上。
[設計思想:環(huán)保問題是一個長遠的問題,一節(jié)課中學到的僅僅是點滴而已,應該將保護環(huán)境的主題延伸到課外,布置這個作業(yè)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真正的環(huán)保是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的,這樣,讓課內教育和課外實踐相結合,真正落實情感目標。]
?。ㄗ髡邌挝唬罕本┦吧絽^(qū)楊莊中學)
點評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以情感目標為主的課文,保護環(huán)境、愛護大自然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達成目標之一。本課在情感目標的落實方面比較突出到位。在本節(jié)課中,無論是問題的設置,教師過渡、點撥語,還是拓展資料的選取,打寫題目的設置,都緊緊圍繞著情感目標——愛護自然去進行,從多角度激發(fā)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本節(jié)課很好地體現了主導—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其主體性發(fā)揮得很充分,學生有大量的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思考和自主打寫的時間和機會。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來看,學生課前預習的打寫和課堂的打寫都比較生動,速度快,質量很高;從課堂中學生的反饋可以看出,學生在課堂中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有較深的情感體驗。這一切都離不開教師主導作用的良好發(fā)揮。教師首先通過幾個問題,幫助學生捋出了課文的主線和主要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對于課文的深層次思考,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教師又通過給學生提供一些精選過的拓展閱讀材料和精心設置的打寫題目,引導學生對課文主題以及學習目標的深化認識。整節(jié)課中,教師恰到好處的、適時的點撥也起到了重要的導向作用。
本節(jié)課是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教學深層次整合的示范課。在課文處理環(huán)節(jié)通過媒體進行了極具震撼力的情景創(chuàng)設,在拓展閱讀中通過網頁形式提供了大量精選后的拓展資源,在寫作環(huán)節(jié)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間的深層次交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傊處煂γ襟w的使用十分充分,而且時機很恰當,恰如其分地體現了媒體的輔助作用,有效且高效地支持了教學。
?。c評人: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何克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