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心
從一封寫給病童的信開始
如果只覺得兔子可愛的人,看過百年來西方世界最有名的兔子——比得兔后,可能會產生不一樣的看法。因為比得兔的魅力其實在于,它從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
關于這點,創(chuàng)作者波特小姐也心知肚明。她曾說:“我也不知道比得兔的魅力在哪里,或許因為它和它的朋友總是我行我素,忙著做它們想要做的事情吧!”不僅如此,只要哪里刺激,比得兔就往哪里去,就像全天下的孩子一樣,難怪它能緊緊捉住孩子的心。
其實比得兔剛開始是波特小姐送給一個病童的禮物,那孩子叫諾亞,是波特小姐好友的兒子。波特小姐在1893年寫了一封圖文并茂的信安慰他,信是如此開始的:“親愛的諾亞,我不知道該寫些什么,所以我告訴你一個有關四只小兔子的故事,他們的名字叫做小福、小毛、小白和比得……”
小福、小毛和小白都很乖,比得卻偏偏闖入農夫麥先生的菜園,搞得雞飛狗跳,還差點丟了小命。波特小姐源源不斷地為諾亞畫比得兔的故事,而這些信太受歡迎了,連諾亞的鄰居都跑來看;于是信變成書,又衍生出一系列商品,比得兔終于成了屹立百年的傳奇。
畫出心中的勇敢與獨立
至于大人,又喜歡比得兔的什么呢?光看波特小姐那雅致的色調與筆觸,讓人仿佛也身處綠野林間、遠離塵世喧囂。比得兔帶來的是一種悠閑的情調,可不只是幾筆畫、幾個色塊就能完成的簡單角色。
波特女士在富裕卻寂寞的環(huán)境中成長,唯一的朋友是她所飼養(yǎng)的小動物;自幼習畫的她,將夢想和觀察全投射到這些小動物身上,只身闖蕩世界的比得兔,在生活大受桎梏的維多利亞時代女性眼中,過著多么令人羨慕的生活啊!何況每個大人的心中,不都住著一個愛玩的小精靈嗎?
透過比得兔,波特小姐畫出自己期盼的勇敢與獨立,而她也因為比得兔的成功走出封閉人生,并不顧父母反對,與出版商諾曼沃恩墜入愛河。但這段得來不易的戀情,卻因為沃恩病逝而悲劇性地結束了;心碎的波特小姐隱居到童年時經常與家人去度假的湖區(qū)農莊,在那里繼續(xù)完成比得兔系列書籍,總共23冊。
首版比哈利·波特更珍貴
這是一只特別的小兔子與一位堅強的女性相互造就的動人故事,而結果便是書籍全球銷量超過4500萬本、授權商品每年銷售高達約2.48億英鎊的驚人商機。根據索斯比公司表示,《比得兔的故事》首版是全英最珍貴的童書,價值約3.99萬英鎊,超過《哈利波特一神秘的魔法石》首版的一倍之多。
才華洋溢的波特小姐也深具商業(yè)頭腦,她很早便取得專利,設計并生產包括比得兔的各種商品,然后將從中獲得的收入,全投入于購買湖區(qū)的土地。1943年她過世時,名下超過4000畝的湖區(qū)土地全捐給了非營利組織“國民信托基金”,以確保比得兔的故鄉(xiāng)能永保原狀;對于這只改變她人生的小兔子,她獻出了全部的愛。
小說家格雷安葛林曾評論,情感上的痛苦歷練,讓波特小姐筆下的角色有了不同性格。比得兔最后一次出現,是在《陶先生的故事》里,它和表哥班杰明從狡詐的獾手中,救回一窩小兔;此時比得兔已是必須負責任的大人了,故事的陰暗氣氛,也點出了現實的殘酷無奈。
但大部分的人,寧愿只記得那沒有長大的比得兔,在湖區(qū)到處嬉戲、闖禍后,回到媽媽懷抱,喝上一杯熱菊花茶,沉沉睡去。就像波特女士所說:“我一直是個沒有長大的小孩?!?/p>
(責任編輯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