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權
畢業(yè)5年,宜靜接到霖芬的電話,心情還蠻激動的。她們在電話中聊得好開心,約好周末喝下午茶。她多么渴望和她敘舊,重溫往日美好的學生時光。
但到了現(xiàn)場,宜靜嚇了一跳,霖芬竟是訂了咖啡館一個包廂的場地,舉辦她的“新產品使用分享會”,席間有她們共同認識的其他同學、還有不認識的陌生女性。
站在廣告牌旁邊,霖芬滔滔不絕地介紹她所推銷的產品??吹贸鰜?,她很用心裝扮自己,頸上的鉆石項鏈、耳垂的珠寶、胸前的別針都很貴重,她不但要讓大家知道這些產品很好,也要分享她事業(yè)成功的秘訣。
宜靜和受邀出席的同學都很驚訝:“怎么會這樣啊?我還以為她是找我出來聊心事的?!奔热淮蠹叶加惺茯_的感覺,基于昔日同學的情誼,決定留在現(xiàn)場,等會后給霖芬忠告,希望她不要用這種方式招攬生意。
同學們講得委婉,霖芬的反應卻很激烈:“我有錯嗎?我有強迫你們買東西嗎?我本來就是要跟你們聊天,只是我工作很忙嘛,想順便一下啊!”
我看過很多剛從事營銷工作的年輕人,十分積極推展業(yè)務,很快地想把自己的人脈打造成金脈,而忽略了其中該有的過程。
剛從事營銷業(yè)務工作時,只須誠懇地告訴親友,如果有需要的時候,你很樂意服務,然后保持密切的聯(lián)絡,在日常接觸時的電話問好或見面拜訪,并不需要太過于頻繁地推銷產品。這樣,反而可以降低對方心理上的防備,愿意跟你做朋友,遲早就會碰到他們本身或親友有需要的時候,自然會想到你的產品和服務。
反觀,若是太過于激進,甚至在未經(jīng)事先告知的情況下,故意將“私人聚會”和“商業(yè)活動”魚目混珠,就會弄巧成拙,不但生意做不成,連友誼都破壞了。金脈的確有可能從人脈而來,但不要企圖把所有的人脈快速變成金脈。否則,人財兩失,會比殺雞取卵更慘。
編輯:王克峰
電子信箱:kefeng1996@gmail.com
海外星云 200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