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章
山下,有兩座墳,兩座墳埋著一個(gè)傳說。
早年間,山上要建寺,山下的磚木材料需往山上運(yùn),運(yùn)料的行列里有一頭大黃牛。山下裝料的人,只要裝滿拉料的車,不用呼喚,不用鞭打,它埋頭拉起車就上了崎嶇的山路。拉到建寺的山頂,工地的人卸了車,黃牛馬上拉著空車返回到山下。建寺的人都說它是通人性的靈牛。就這樣,黃牛拉著車,周而復(fù)始,來來往往地勞作著。山上的寺一天天見高,黃牛卻一天天消瘦下來,在寺建成、佛像開光的那天,黃牛像山一樣倒了。
黃牛的死驚動了寺里的住持,住持認(rèn)為:這樣的牛,該得善果。身為牛這樣通人性,下輩子,得讓它托生成人啊。
人們打算將其厚葬在寺下的山坡。寺里住持提議,為讓這牛早日托生成人,要扒去它的皮,將骨肉皮毛分葬兩處。
牛的主人是一個(gè)十二三歲的男孩,男孩聽到牛死后就哭得死去活來。
很快,有人請來了屠夫。屠夫可能是想顯示屠刀的鋒利,他掀起牛尾,迎著刀刃用口輕輕一吹,牛尾的一縷毛便齊刷刷落了地。那孩子看見此情景,瘋了一般推開屠夫,然后一下子撲到牛身上。
眾人嘆息:這孩子啊,真昏了頭。有人勸他:“讓你的牛托生成人是它的洪福啊。”可這孩子連哭帶喊地說,不,不……
眾人眼里射出驚異的目光。
那個(gè)屠夫收了刀,讓孩子講講不想讓牛托生成人的理由。
孩子傷心地說:俺家中很窮,爹四十歲才娶了俺娘,不到兩年,娘生下俺后不久就病死了。爹為了養(yǎng)活俺,到山上修寺,做運(yùn)料的小工。爹干了一天得了三個(gè)銅子,可一頭牛一天的工錢是十個(gè)銅子。那天晚上,爹對俺反復(fù)念叨:做頭牛多好啊。做頭牛一天就能給俺娃多掙七個(gè)銅子……第二天,爹變成了一頭牛。
眾人終于明白了孩子不愿讓牛托生成人的原因。人們?yōu)榱吮硎緦Α办`牛”的敬意,按照寺廟住持的意思,將牛和牛尾的那縷毛分葬了。
從此,一個(gè)孺子牛的故事便流傳下來……
(雷笑天摘自《飛天》 圖/叢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