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鵬
70一代的年輕藝術家們的成長,正好為中國畫廊主持者們提供了一個同步發(fā)展的契機,他們在獲得贏利的同時,有機會探索畫廊之于藝術市場的真正作用
“畫廊時代到了”,華辰拍賣油畫部主管李峰對記者感慨。兩年前,拍賣行更多是從畫家本人手中拿作品,現(xiàn)在拍賣行的合作主體首先是畫廊,其次是收藏者、藝術機構、藝術家To be together——年輕藝術家和年輕的藝術市場共同成長——王新友說這是北京偏鋒新藝術空間的一個理念。這個理念正好把中國70一代新藝術家們與中國畫廊的成長過程的關系準確形容出來。
5月23日,在北京798藝術區(qū)的案藝術實驗室,第二屆“A+A巡回展”在這里舉辦。參展的藝術家橫跨整個70年代,從表現(xiàn)主義到超寫實,從卡通風格到學院派,參展的藝術家有馬軻、宋琨、韋嘉、熊宇、范明正、劉志懿等20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展覽取名“A+A”,意含參展藝術家強調彼此間的風格差異。
巡回展將持續(xù)一年,北京結束后,還將赴杭州、武漢、廣州、無錫、香港以及海外展出。對于任何一個私人藝術機構而言,運作這樣規(guī)模的一個畫展在以往極少見。而在參展的藝術家中,除了韋嘉、馬軻、宋昆等少數(shù)人已經(jīng)被藝術市場認可外,大多還是“市場”上的陌生面孔,展覽更像是一群遠離喧囂的理想者在展示他們心中的中國當代藝術。
而運作這個展覽的,是一家畫廊,北京偏鋒新藝術空間,其藝術主持王新友介入中國當代藝術的經(jīng)營不過兩年。
王新友從事了近30年的書畫收藏,2005年,一個偶然機會,他開始接觸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并產(chǎn)生興趣。那時,一些由當代年輕藝術家自己組織的畫展遇到困境,希望他能介入把畫展辦下去,這就是第一屆“A+A”畫展。
畫展成功舉辦觸動王新友成立了偏鋒藝術空間,并選擇年輕藝術家作為合作對象。
“這一代人的成長環(huán)境和上一代藝術家不同,他們是能真正代表中國當下藝術的代言人。如果我們現(xiàn)在還用四大金剛、還用符號來代表我們的當代藝術,誰都不會滿意的?!蓖跣掠颜f。
事實上,目前比較活躍的畫廊,也多是選擇與年輕藝術家合作,比如北京現(xiàn)在畫廊、星空間、環(huán)碧堂、上海紅橋畫廊等等。
一方面,年輕藝術家的活躍為這些畫廊帶來了豐富的作品資源;同時,年輕藝術家作品的價格相對較低,具有最大的利潤可能性,這也吸引了眾多藏家把目光投到這些畫廊身上;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些70畫家的多樣面貌可以滿足不同喜好的藏家。
很多有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家都是畫廊挖掘出來的,他們大部分是年輕人。
相較于畫廊,在拍賣這個二級市場上,新人可以得到的機會就少得多,因為可以上拍的作品總數(shù)有限,而且年輕藝術家的市場資金量有限,通常數(shù)量不會超過上拍作品數(shù)的15%。
畫廊在中國發(fā)展10余年,幾乎與中國拍賣市場同步成長,但真正開始具有規(guī)模則是近兩三年的事情,與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表現(xiàn)幾乎同步。在此之前,經(jīng)營當代藝術的畫廊只是作為一個買畫賣畫的中間商,大多仰仗海外市場。
從2004年開始,畫廊開始擺脫以前的經(jīng)營困境,進入贏利時代。到了2005年,大小畫廊已經(jīng)有很好的贏利。在這個環(huán)境之下,一些畫廊愿意更多投入在學術層面。像北京的唐人畫廊,一直以來,在別的畫廊都只是賣畫的環(huán)境下,他堅持投入大量的資金作一些實驗性的裝置類作品。而像北京長征空間也愿意出錢去做一些并不賺錢的事情。
“我們看到,海外很多優(yōu)秀畫廊,不是他所代理的藝術家怎樣有影響,而是畫廊本身在藝術界影響廣泛。因為它為藝術解決了一些問題,作了一些貢獻,而不是簡單地賣畫。于我們,很多畫廊的這部分功能喪失了。”王新友說。
正如藝術批評家朱其所言,評價一家畫廊好壞,不一定是看他能賺多少錢,而是看它是否具有探索性。
而對于有志畫廊的主持者而言,70一代的年輕藝術家們正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契機。使得他們可以借鑒國外優(yōu)秀畫廊的經(jīng)驗而有所作為。
如偏鋒藝術空間的主持者王新友,在投入大量資源來宣傳其代理畫家的同時,卻采取了兩項限制賣畫的措施,一是,凡從他那里買畫的藏家必須要簽署一張三到五年內不能出手轉讓的協(xié)議;二是,培養(yǎng)畫廊自己的藏家群體,為他們規(guī)劃收藏計劃,而對炒家則限制賣畫的數(shù)量。
“不這樣做,中國當代藝術就會越來越浮躁,不但畫廊和藝術家會受到影響,整個當代藝術也會受影響。應該看到,畫廊和藝術家的關系不是簡單簽約與被簽的關系,而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過程?!蓖跣掠颜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