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森
在媒體網(wǎng)絡(luò)上閱讀瀏覽,不時會看到“三振出局”。“出局”為什么要說“三振”,“振”是什么意思?它的仙鄉(xiāng)又在何處呢?
原來,“三振出局”來自英語“Three strikes and out”。Strike的基本意義是打擊、撞擊。作為體育術(shù)語,指棒球中對于投手所投球的迎擊。棒球界有一句名言“Three strikes, and you are out”,意思是棒球比賽中,擊球手若三次都未擊中投球手所投的球,必須出局。“出局”原也是一個體育術(shù)語,由英語“out”翻譯而來。根據(jù)《體育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解釋,“出局”指擊球員或跑壘員在進攻中犯規(guī),或因被對方隊員接殺、封殺、觸殺和投殺等,被判退離球場,失去繼續(xù)進攻機會?!冬F(xiàn)代漢語詞典》2002年版收錄“出局”,但只作體育術(shù)語。2005年版增加了兩個義項:①泛指在體育比賽中因失利而不能繼續(xù)參加下一階段的比賽;②比喻人或事物因不能適應(yīng)形勢或不能達到某種要求而無法在其領(lǐng)域繼續(xù)存在下去。
“三振出局”作為一個詞語來自寶島,臺灣媒體把“Strike”譯為“振”?!懂?dāng)代港臺用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收錄了這個成語:
三振出局 [臺]徹底失敗,被逐出競爭舞臺:以當(dāng)前大部分學(xué)者的傾向來看,這種制度似將遭到三振出局的命運?!蟊緸榘羟虮荣愋g(shù)語,即三次未擊中投球員投出的好球,而被捕手捕接到球,被判離開球場。
臺灣棒球運動盛行,“三振出局”“封殺”等術(shù)語逐漸進入普通詞匯。近年來兩岸交往日益頻繁,“三振出局”也在大陸悄悄流行。
棒球運動源于美國,美國有“三振出局法”(Three strikes law),由棒球術(shù)語引申至法律。這項法律規(guī)定,如果一個人有兩次入獄的記錄,那么第三次再犯時即便是輕罪,也要判20年(有的州25年)以上乃至終身監(jiān)禁,且不得保釋。其用意是杜絕累犯危害社會。2000年美國喜劇電影“3 Strikes” (中譯名《三振出局》)的主要情節(jié)是:因兩次犯罪而入獄的阿洛剛剛刑滿釋放,就被卷入一宗偷車襲警案,而被警方立案起訴。如果罪名成立,阿洛將要重返牢籠,一坐就坐25年!究竟可憐的阿洛用什么方法去洗清被陷害的罪名?這是很有懸念的。
由體育、法律領(lǐng)域再引申到日常生活中來,“三振出局”可運用于工作、學(xué)習(xí)、愛情等方面,其引申義與“出局”“淘汰出局”接近,尤指在多次嘗試或努力之后遭遇失敗。如某個人追求女朋友失敗,或是爭取某項職務(wù)落空等,都可稱之為(被)“三振出局”。實際運用時,“三”可實指,也可虛指。有時特指曾經(jīng)獲得三次機會,都一一落空,最終失去了這個機會。
以下是筆者所搜集到的部分用例:
①昨天的比賽,日本隊的投手有效限制了中國隊的進攻,中國擊球手多次被三振出局,前三局竟然無人能成功上壘。(《南方日報》2004年8月23日)
②但根據(jù)加州的“三振出局法”,對于已經(jīng)有兩次定罪前科的罪犯來說,輕罪也有可能被視為重罪,從而被施以很長的刑期。(《中國日報》2006年2月18日)
③企業(yè)幾乎四次面臨摘牌,命薄一點的話,早被市場“三振出局”了。(人民網(wǎng)2003年6月30日)
④妮可·基德曼被“好萊塢老鴇”海蒂·弗萊絲傳記電影的制片人“三振出局”,原因是妮可年紀(jì)太大。(《東方早報》2005年7月24日)
⑤給他三次機會,約他吃一頓飯,看一場電影,參加一次朋友聚會。如果他依然沒有達到你的愛情及格線,那么一定要放棄?!憧梢晕⑿Φ馗嬖V這個傻傻的羊兒,他已經(jīng)被干脆地三振出局,并且你毫無遺憾。(《新快報》2007年3月9日)
⑥但陳潔儀發(fā)現(xiàn),這個自認(rèn)為很酷的男生,好像沒有什么大腦,也不切實際,于是被她三振出局。(《新快報》2006年11月7日)
江西省星子中學(xué)10-10信箱 3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