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師教學幽默藝術水平的高低制約著課堂教學效果,影響著學生素質的發(fā)展。語文教學幽默藝術的技巧與方法多種多樣,關鍵在于巧妙運用。要提高語文教學幽默藝術水平,必須加強訓練,學會創(chuàng)造幽默。
關鍵詞:語文教學;幽默藝術;快樂學習
所謂語文教學幽默藝術,是指將幽默運用于語文教學并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學生的微笑中提高語文教學藝術效果和水平的活動。語文教學幽默藝術的特點是:既要有幽默的一般特點——機智性和娛樂性,又要有其特殊性——人文性。可以說它是形神兼?zhèn)涞摹洹靶巍笔怯哪?,而“神”則是人文思想;也是寓莊于諧的——其外部表現(xiàn)是“諧”,給人以愉悅的感受,而里面的內核是“莊”,給人以教育收益。
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中,幽默藝術已引起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特級教師于漪就主張“努力把課上得情趣橫溢”,魏書生則明確向自己提出“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笑聲”的要求。語文教學幽默藝術為什么受到名師們的如此推崇,這是因為語文教學幽默藝術不但制約著課堂教學效果,而且影響著學生素質的發(fā)展。
一、語文教學幽默藝術的技巧與萬法
語文教學幽默藝術的技巧與方法多種多樣,孫紹振教授曾著《幽默答辯50法》予以總結,很值得我們在運用和創(chuàng)造教學幽默藝術時參考。其書的最后一段話意味深長、令人深思:“方法變化多端,全在曲盡其妙,大體則有,定體則無,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若有七竅玲
瓏之智,則無法也能生法,一法能變萬法也,即所謂無法之法是為至法?!彼?,下面所述語文教學幽默藝術的技法也只是九牛之一毛。
1.巧妙比喻法。以絕妙的比喻來闡述事理,不但語言生動形象,而且加強了表達效果。如特級教師錢夢龍老師教《故鄉(xiāng)》一課,在同學們爭論灰堆里的碗碟到底是誰埋時,十分風趣地說:“這個問題是個歷史的懸案!”新穎的比喻激起學生無限的遐想,意猶未盡。語言學家林語堂說話非常風趣:“女士們、先生們,我覺得,紳士們的演講應該像女人們的裙子,越短越好……”(笑聲)這一比喻新奇,又言簡意賅。
2.插說故事法。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插入幽默諧趣的典故,即可達到內容與笑典相映成趣的效果。如有位教師講《捕蛇者說》,講至最后一句“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讓學生看課文底下“人風,,的注釋:“人風”,應作“民風”,唐朝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民”字改用“人”字。為了加深學生對“忌諱”的理解,教師便講了一個笑話:我國古代對于地位或輩分比自己高的人,按禮不得直呼其名,名字里的每一個字都不能念出口,謂之“忌諱”。五代時有個大官叫馮道,他的門客講老子《道德經》,《道德經》開卷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門客因諱馮道之名,不敢讀出“道”字來,只得念:“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边@個笑話的使用,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忌諱”這一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使課堂氣氛變得非常的活躍。
3.輕言撥重法。以極輕松平常的語言事例漫不經心地撥動重大的難題,輕松走出困境。如特級教師林偉彤針對學生剛開始學寫議論文時幾乎都說枯燥、難懂、不會寫的情況,林老師這樣輔導:“議論文其實并不神秘,我三歲小孫女也會作議論文。有一次小孫女說“我最喜歡爺爺了。”(論點)“爺爺喜歡我,不罵我,買棒冰給我吃,還帶我去兒童樂園玩?!?四個論據)“所以我喜歡爺爺?!?結論。與開頭呼應)這個例子一舉,整個教室里充滿了笑聲,在笑聲中學生理解了議論文的基本特征,消除了寫議論文的畏難情緒。林老師這種以“四兩撥千斤”的幽默藝術,顯示了他深厚自信的教學功力。
4.邏輯歸謬法。對錯誤的言行并不正面指出,而是以此作為前提進一步演繹,得出一個不說自明的荒謬結論。從而暗示錯誤之處。這種教學幽默藝術因教師用幽默掩飾直接批評的鋒芒,會使教師的觀點更易為學生接受。如有位教師為學生出了個作文題目《放學路上》,結果絕大多數學生都寫一些虛構的俗套故事,因而驚人的雷同。如果正面去講評就只能說:這么多雷同,只能證明你們都是編造的。這樣批評自然正確,但不一定能立刻使學生心悅誠服。這位教師采用邏輯歸謬的幽默處理,讓學生自己感到虛構雷同的可笑。他說:“你們的作文,三分之一寫撿到錢包交給警察;三分之一寫在公共汽車上給孕婦讓座:三分之一寫扶老人過馬路。別的不說,光說撿錢包,我活了這么大年紀,就沒你們那樣的好運氣,我怎么一次也沒有撿到過錢包啊?”學生們哄堂大笑,他們分享了老師的幽默,也接受了老師的間接批評。
5.自我調侃法。教師在教學時自己開自己的一個玩笑,倒是常常能使自己放松、學生自在,師生間心理距離迅速拉近,為教師教學藝術發(fā)揮最高效能鋪平道路。特級教師錢夢龍有一次到安徽上示范課,由于聽課的人特別多,學生們顯得緊張、拘謹,很不利于把課上活。為了使教學別開生面,他用自我幽默的方式作自我介紹:“有個姓錢的做夢想成龍,你們說他是誰?”學生們饒有興趣地猜起這個“謎”來。錢老師這一自我介紹,與其說是想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名字,不如說是想借自己的名字中含有的天然的喜劇因素,讓學生們先開開心,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師生交流、有利于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活躍的教學氣氛。
6.貶詞褒義法。根據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使本來貶義的詞語“脫胎”成褒義詞,賦以新的含義,這是一種幽默的思維方式。如錢夢龍老師講《故鄉(xiāng)》時有這么一段幽默插曲:
教師:……為了解決好問題,我先檢查一下大家自讀課文以后有些東西是不是理解了。同學們在回答的時候。盡可能不要看書。如果實在忘了,怎么辦呢?
學生:(小聲地)偷看一下。
教師:偷看一下?說得好啊!(師生大笑)別笑,偷看也是一種能力呀!(學生大笑)很快地在書上一眼掃過,就馬上找到自己所要的那個詞、那個句子,不也是一種能力嗎?不過,請注意,考試的時候,可不需要這種能力啊!(學生大笑)
可見,幽默既不損傷教師個人的尊嚴,也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實際上這里的“偷看”是指快速閱讀、快速記憶的能力。錢老師卻讓學生在笑聲中明其旨,悟其理。
語文教學幽默的方法還有成語變用、諧音雙關、借題發(fā)揮、故錯解頤、巧借歇后語……任何一種幽默方法,都可以用于教學之中,但應靈活地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和教學對象,選擇不同的幽默技巧,做到因文而異,因人而異。適時、適度,切不可亂用、濫用。
二、語文教學幽默藝術的訓練和提高
許多教師認為“幽默”是一種特殊“細胞”的功能,而這種特殊的細胞自己生來就不具備。不錯,幽默細胞確實眾不同,但這種特殊的“細胞”其實是可以人工培植的。
1.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幽默感。語文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幽默藝術水平,必須首先使自己成為一個富有幽默感的人。要有寬松的幽默心態(tài)的涵養(yǎng),因為心靈的自由度愈大,則愈易產生幽默的言行。要形成新奇的思維方式——“幽默思維”,建立“趣味思考法”。因為有趣的往往不是舉動本身,而是在于人們用屬于自己的、有趣的方式去看它。所以,平時我們要養(yǎng)成“趣味思考”的習慣,提高幽默思維的靈活性。
2.要善于發(fā)現(xiàn)、精于選用各種幽默源。一般說來,教學幽默源有以下三種:①生活中的幽默。如存在于師生身上的、周圍其他人身上的、社會生活中的“趣聞軼事”、俏皮話
等。教師需獨具慧眼,善于發(fā)現(xiàn)。②藝術中的幽默。如各種幽默藝術作品,諸如笑話、喜劇、相聲、小品等等都是很好的幽默源。有時順手拈來,便可獲得良好的幽默效果。③教材中的幽默。如《變色龍》、《皇帝的新裝》、《范進中舉》、《威尼斯商人》等許多課文,都是幽默的“富礦”所在。教師要細心注意與體會,善于發(fā)現(xiàn)和領悟。在充分發(fā)現(xiàn)各種幽默源的同時,應精于選用幽默素材用于教學,特別是生活中的幽默往往是菁蕪并存、雅俗共體,所以在運用時要加美國保羅韋地博士曾向九萬名學生進行調查,從中得出一個結論:學生最喜歡具有幽默感的老師。學生的需要就是我們的目標。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很強幽默感的老師,成為學生最喜歡的老師,讓學生喜墩我們的語文課,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找到快樂。
(責任編輯: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