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是一種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活動的心理能力,而目前的應用文教學把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以技能的形式加以訓練。通過橫向比較,不唯發(fā)現(xiàn)我國的應用文寫作教材與國外中學應用文寫作教材中體現(xiàn)出的教學理念有不少不同之處。作文是一個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對個人來說,是精神獨創(chuàng)的結晶,沒有個人獨特的體驗,就沒有生命。因此,作文(特別是應用文)的教學、寫作要貼近生活,貼近自我。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德比較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寫作是一種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活動的心理能力,其心理活動的過程要比閱讀復雜得多。而目前的教育教學現(xiàn)狀是閱讀的指導時間大大超過了寫作的指導時間,并且把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以技能的形式加以訓練,這在應用文的寫作教學上尤為突出。
以下就以德國中學寫作教材中《一次自行車障礙賽》為例,試對中德中學應用文寫作教學作比較分析。
《一次自行車障礙賽》是關于公告、私人信件、報道的寫作教材。通過米夏爾、克勞斯等四個主辦人籌劃在大院里舉行一次自行車比賽活動的公告,包括要取得住宅區(qū)(社區(qū))成員的支持而針對不同人物的私人信件,以及活動展開時的報道。
在我國新教材(初中版,七年級一九年級)中,“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中,與《一次自行車障礙賽》教學目的相似的教材內(nèi)容有:①七年級上冊中《這就是我》的“模擬面試”;②七年級下冊中《漫話探險》的“生存夏令營模擬招聘”;③八年級上冊中《讓世界充滿愛》的“關愛每個伙伴”、“同在一片藍天下”;④八年級下冊中《背起行囊走四方》的“模擬旅游趣味多”;⑤九年級上冊中《演講:微笑著面對生活》中“微笑著面對失敗”、“學會善待他人”、“做一個善于合作的人”;⑥九年級下冊中《關注我們的社區(qū)》。
客觀地說,我國的新教材在目的設計、內(nèi)容選擇編排上與舊版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革新。通過橫向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我國的應用文寫作教材與德國中學應用文寫作教材從《一次自行車障礙賽》中體現(xiàn)出的教學理念有不少不同之處。
首先,系統(tǒng)與單一。不否認我國教材在編排上總的體系自成一體,但單純就應用寫作這一塊看,我國教材就突出了“一課一得”的特點。如,《這就是我》就只突出了“自我介紹”達到推薦自己、讓別人了解自己的目的,盡管也提倡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運用圖片、音像資料、個人作品展示等多種形式展現(xiàn)自己的“風采”。但這只是深度的擴展?!兑淮巫孕熊囌系K賽》則不同,活動籌備時要貼公告;取得社區(qū)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身份的人的理解、支持;同是私人信件,要考慮的措詞、語氣就不同;活動要有經(jīng)費,演說以拉得贊助,口語交際的能力要體現(xiàn);還有對活動本身的報道。同一個教材,將相關、相鄰的實用文體納入一個立體的體系。通過這一次的活動追蹤式寫作,學生提高的絕不是單純的某一項寫作技能。
其次,內(nèi)隱與外顯。我們知道,教學的基礎元件是言語技能,通過教學活動訓練學生的言語技能,發(fā)展學生的言語能力,是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寫作教學也是如此。但目前我國的寫作教學的特點仍停留在外顯層面。究其原因,應是寫作教學的定位是寫作的技能的訓練,今天教書信,書信的格式、稱謂,教師手把手教、練一番;明天寫通知,通知的格式,注意事項,紙上談兵操練一下。真正等到學生從學校出來了,書信會寫,通知、啟事會擬,但真正格式之類的能完全合乎規(guī)范很少。技能與能力相關,但提升、轉化需要寫作文體的吸收、消化,如此,外顯層面的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向思維、情感,心智的內(nèi)顯層面靠攏。因此,教材的生活化很重要。訓練的模式與生活相近、相同,學生訓練時就易將已有的思維、情感調動起來。想象一下,若與德國中學寫作教材中有相同的自行車賽、籃球賽等經(jīng)歷的學生,經(jīng)歷這一寫作訓練,他的感受與全無類似經(jīng)歷的同學的感受定然不同。或者,他用這一寫作的理論實地操作之后,他對相關文件的體會、掌握一定會隨著比賽的記憶而終身難忘。
最后,體現(xiàn)的寫作動機、動力源不同,盡管我國目前的寫作教學的窘境是教師不知如何教,學生不知如何寫。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仍是“要我寫”的層面,而無法突破到“我要寫”的狀態(tài)。而從《一次自行車障礙賽》中可以想象到學生在教材的召引下,練習設計的引導下,身臨其境,躍躍欲試而變成“我要寫”。可能這與各國具體國情不同,體現(xiàn)在對寫作的認識不同有關。西方發(fā)達國家強調的是實用,寫作是信息的傳達,強調寫作的實用功能。在美國的“新文藝”中“演說”一度擺頭位,在大學開設有專門的演說課,歐洲相對而言與美國相似。在作文訓練中,西方國家更看重思維訓練,注重表達的條理性,要求更務實。在為什么寫,寫什么,怎么寫的環(huán)節(jié)上突出的是為什么寫,即動機目的;其次才是怎樣寫(技巧、方法)和寫什么(材料、內(nèi)容)。試想,若同有一場比賽,我國的學生更多的是找家長要錢,找領導撥款以完成獎品設置環(huán)節(jié),恐怕沒人會象德國教材,甚至生活中的主辦人那樣,會想方設法去拉贊助,以達到雙贏的皆大歡喜的效果。如此看來,寫同一份書信,相同的申請,我國的學生與德國(國外)的學生的想法、思維、情感寫作的動機、動力又怎么可能相同呢?
總的說來,作文是一個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材、教學而言,對寫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從目的說、文章說、思維說等提出了個性化,創(chuàng)意化和開放性的要求。對寫作個人來說,作文是精神獨創(chuàng)的結晶,沒有個人獨特的體驗,就沒有生命。因此,作文的教學、寫作要貼近生活、貼近自我。應用文更應如此,貼近生活,貼近自我的生活。
(責任編輯: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