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速公路證券化是一種典型的基礎設施證券化,是以項目所屬資產收費權為支撐的證券化融資方式。本文首先闡述資產證券化的涵義,進而分析高速公路證券化融資的動因,最后提出當前我國高速公路資產證券化融資的理想選擇:SPT模式和離岸模式。
關鍵詞:高速公路;資產證券化;融資
高速公路是我國路網建設的核心,其建設規(guī)模決定了我國公路運輸效率以及運輸成本。我國“十一五”規(guī)劃提出,五年內高速公路里程達6.5萬公里,增加2.4萬公里。按照每公里3500萬元計算,全國新增高速公路預計耗資8400億。準公共產品特性,決定了高速公路建設采用完全“財政支持”模式是不可取的,在當前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也是很困難的。資產證券化這種結構性融資方式,可以拓展高速公路建設資金來源渠道,讓更多的民間資本和國際資金投入到我國的高速公路建設中。
一、高速公路資產證券化的涵義
資產證券化產生源于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按揭貸款二級市場的建立與發(fā)展和貸款出售(Loan Sale)。它打破了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的傳統金融格局,形成了債權融資、股權融資、資產融資三分天下的局面。
資產證券化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美國學者格頓((Gardener)認為:“資產證券化是儲蓄者與借款者通過金融市場得以部分或全部地匹配的一個過程或工具。這里的證券化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指融資證券化,即資金需求者通過在金融市場上發(fā)行股票、債券等直接從資金提供者那里獲得資金的一種融資方式,是一種增量資產證券化,又被稱為“一級證券化”;二是指資產證券化,是把缺乏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