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jīng)?出埃及記》記載了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之后在曠野生活了四十年,這期間,摩西不僅是以色列民族的領袖,同時也是民眾的管理者。但是當百姓人數(shù)越來越增多的時候,出現(xiàn)了百姓們從早到晚站立在摩西兩側等待他裁決事務的景象。此時,來訪的摩西岳父葉忒羅給了他恰當?shù)慕ㄗh。
我們難以想象,3500年前,摩西站在曠野中時,他以怎樣的心情看待他的百姓。但當聽到岳父清晰的建議時,他毫不猶豫地照做了。他是一個民族的領袖,他所考慮的不是怎么在百姓面前使用自己的權威,不是讓百姓如何只聽從他,他不曾陶醉于手中無上的權力。作為一個領導者,他考慮的是將來,一個民族的將來,以及如何走向將來。
他迅速將領導者和管理者的職能區(qū)別開來,將管理百姓的權力迅速分解下放,他重點把握的就是法度和基準,讓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們都明白根本的尺度。摩西只把握人——他所委托的對象,他信任他們,讓他們隨時為百姓作裁定,只有難斷的案件再呈到摩西那里。自此,以色列不再是一盤散沙,不再是彷徨的流浪者,他們成為了那個時代中所向披靡的征服者。這絕不是以摩西一人之權威而達成的,而是一個統(tǒng)一的一致的高效的組織的力量。
領導者,而不是管理者
摩西的岳父說:“你這作的不好。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F(xiàn)在你要聽我的話,我為你出個主意,愿神與你同在。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將案件奏告神;又要將律例和法度教訓他們,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作的事。”
此后,摩西按照他岳父所建議的執(zhí)行,在百姓中挑選了有才能的人擔任百姓的首領,直到摩西的接班人約書亞帶領他的百姓進入屬于他們的迦南地。
在岳父葉忒羅到來之前,摩西是以色列民族的大家長。他擁有偉大的信心、他擁有極高的權威、他行事準確、他從不動搖、他方向明確、他雷厲風行……帶領百姓出走強大的埃及,他是位絕對偉大的領導者,在曠野中,他頒布法度、明確條約,同時他也管理百姓??梢哉f,摩西兼任著領導者和管理者的雙重角色。
這一雙重身份的融合,在特殊時期往往能起到強大的軸心作用。比如帶領百姓出走埃及,對企業(yè)家而言,在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時期或者特別時期,能夠確保絕對的權威性,能起到強大的凝聚作用,從而達到目標。
但對于管理而言,領導者與管理者身份的兼?zhèn)鋭t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組織的發(fā)展。摩西的權威性在百姓心目中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他們將摩西的話當做基準,無論大事小事都取決于摩西的裁定。其后果是當然的,疲憊而且效率低下。
許多企業(yè)家,尤其是創(chuàng)業(yè)型企業(yè)家在領導者和管理者兩個不同身份間感到困惑和游離。授權管理是一種放手,不是放棄放下,而是放開。領導者所領導的是人,人心所向是否目標一致?是否同心協(xié)力?組織行走的方向是否明確而清晰?而管理者的著眼點首先是具體的事、具體的人,從組織內(nèi)事務執(zhí)行結果的角度出發(fā)與執(zhí)行人進行溝通,而不是相反。一定程度上而言,管理者所需要的才能和素質與領導者是不同的。
直指管理的選人標準
“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shù)娜??!?br/> 與大多數(shù)企業(yè)領導提拔業(yè)績突出的、能力超強的員工作為管理層不同,葉忒羅從一開始提出的管理者的基準就是直指管理的。有的員工銷售能力非常強,業(yè)績卓然,而一旦成為銷售經(jīng)理或者銷售總監(jiān)之后,其團隊業(yè)績并不一定會有大幅度提升。原因其實很簡單,對于擁有銷售才能的員工而言,要勝任管理銷售團隊的職責,毫無疑問他需要從零開始學習—學習管理。
葉忒羅的建議值得企業(yè)領導深思的是,在提拔管理人員時,雖然要看重選拔對象的個人能力,但比其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是個怎樣的人?
“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話語雖然簡單,但卻有力地勾勒出組織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基礎要素。有所敬畏,是人自律的動力起源。管理首先是承擔責任,為了擔當責任而賦予了權力。倘若內(nèi)心毫無顧忌,若對商業(yè)規(guī)則、企業(yè)原則、職業(yè)道德沒有敬畏之心,那么管理中也勢必任意妄為,管理層不會成為使企業(yè)高效發(fā)展的推動,相反卻會成為達成一己私利的弄權者。
“誠實無妄和恨不義之財”,似乎在管理中少被提及,似乎已是老生常談,或者被認為是基本不用提的內(nèi)容。太過于注重管理的技巧與體例時,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管理者本人。但最顯然的,任何的管理機制都是由人去執(zhí)行的,任何的管理方法都是由人去實踐的,因此,對企業(yè)而言,沒有比管理者本人更加重要的。在眾多的企業(yè)當中,對管理者的能力的重視超過了對其本人人格的重視。企業(yè)領導往往認為只要管理層的能力夠強,能夠給企業(yè)帶來收益,其他的方面放松一點兒也沒有太大的關系。甚至許多中高層管理者也認同這一點。
但摩西按照岳父的話原原本本地做了,他從百姓中挑選了符合基準的人。能力是可以在執(zhí)行過程中培養(yǎng)和提升的,但人是極難改變的。倘若被賦予權力的人,不能有效地理解所擔當?shù)呢熑危荒苷\實地去做,不能放下自我的私利,那么后來,必然給組織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理由很簡單,一個員工的人格如何只影響他自己的升遷發(fā)展,但一個管理者的根本人格將影響到一個團隊,乃至在企業(yè)內(nèi)外引起極大的后果。一個在不義之財面前手軟的人,是不可能為企業(yè)帶出一個真正考慮組織利益的團隊的。最終受損失的,仍然是企業(yè)自身。
逐級授權
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將他們隨時審判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這里,小事他們自己就可以審判。這樣,你就輕省些,他們也可以同當此任。
摩西作為以色列民族的領袖和領導者,他設定了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的逐級授權架構。他們都明白根本的尺度,摩西只把握人—他所委托的對象,他信任他們,讓他們隨時為百姓作裁定,只有最難斷的案件才呈到摩西那里。
只有在特殊情況或是超出下屬能力范圍的事情才由上級解決。這樣既能保證穩(wěn)定性的正常管理工作,又能應付特殊性的例外管理工作。
在授權的過程中,要堅持一人只對一人負責、更不能多頭領導,才能避免下屬無所適從、指揮混亂的局面。由團隊成員來分擔領導與管理工作,不再只是存在于夢想和傳說中,而是每天都在發(fā)生的事情。毫無疑問,它還將繼續(xù)發(fā)生。既然如此,作為管理者,最佳的選擇就是順應時代潮流,將管理的工作和責任向下分散,并擴及所有階層,讓更多人分擔任務,享受成功。
點評:認清你的角色和財富
《圣經(jīng)》教會企業(yè)管理者需把自己的角色認清,管理者是受托者,而不是所有者,是“管家”。你所有的金錢、頭腦等都不是你的,而是上帝托付給你的。如果你是主人,你可能會偷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是正確的是要按主人的心意做事,主人的心愿很簡單:做忠心又良善的管家,把托付給你的資源用好,用好后再去幫助有困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