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強
摘要:初學跳遠的學生在練習或測試中,經常不能準確上板,不是犯規(guī),浪費體力,就是未上板,不能取得最好成績。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實驗法、比較法、數理統(tǒng)計法,對第二標志線的設置是否影響板準確性進行研究分析,意想通過此項研究,力求解決提蒿上板率的問題,并為基層的體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和科學依據。研究結果表明,不設第二標志線對提高跳遠初學者的上板準確性更有效。
關鍵詞:跳遠;標志線;上板
1.引言
在跳遠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初學學生在緊張競爭的氣氛和有限試跳次數的情況下進行測試中,上板率較低,如在對2002年學校田徑運動會初一男子跳遠一例進行統(tǒng)計也可以清楚地看出,當時參加人數共16人,72次試跳,犯規(guī)次數27次,占總試跳次數37%,踏板不夠理想的、板后5em以上的24人次占總試跳次數33%,以上兩項合起來就占有70%的比重。而有可能創(chuàng)造成績的機會只有30%??梢?,踏板的準確性是影響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此外,在提倡快樂體育教學的今天,課堂的練習內容、項目安排較多,跳遠的教學練習時間、次數相對較少,如能提高跳遠的上板率,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更能激發(fā)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因此,如何在較短的授課時間和練習時間里,提高身體素質較差、跳遠的技術水平低、途中跑的步幅不穩(wěn)定的學生上板率,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績起關鍵作用。
影響跳遠上板率的因素有很多,由于人力物力和時間條件的限制,本文只對第二標志線的設置是否影響上板準確性進行實驗研究,探討不設第二標志線教學法與設置第二標志線教學法的E板率是否具有差異性。
2、研究對象
2.1研究對象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隨機抽調永春僑中2002年高二年學生3個班級,人數分別為實驗班56人(不設第二標志線)、對照班A58人(在前三步設第二標志線)、對照班B54:人(最后第6--8步設第二標志線)。
2.2研究方法:_文獻研究法、實驗法、比較法、數理統(tǒng)計法。
2.2.1文獻資料查找和平時所積累的經驗發(fā)現(xiàn):跳遠助跑中第二標志線的設置主要有三種:不設第二標志線、在前三步設置第二標志線和最后第6-8步設置第二標志線。
2.2.2實驗法
2.2.2.1實驗1:在跳遠單元教學中,對實驗班、對照班A、對照班B的學生進行5次跳遠教學練習后,開始進行跳遠測驗,每個學生測試5次,并記錄上板準確性。通過對數據的統(tǒng)計與對比分析,運用統(tǒng)計學原理進行兩總體率差異的顯著性檢驗,說明設置第二標志線的練習方法與不設置第二標志線的練習方法是否具有差異性。(如表1)。
2.2.2.2實驗2:在“實驗1”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在實驗練習中的上板誤差情況,調整第二標志線后,再進行同樣的實驗。并進行兩總體率差異的顯著性檢驗,說明調整第二標志線后,設置第二標志線的練習方法與不設置第二標志線的練習方法是否具有差異性。(如表2)
3結果與分析
3.1實驗結果:見表1、表2
3.2分析
3.2.1據表1的數據,首先對實驗班和對照班A進行兩總體上板率差異的顯著性檢驗??烧J為實驗班與對照班A的上板率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不設第二標志線進行跳遠的上板率比在前三步設第二標志線的上板率高。
3.2.2再據表1的數據,對實驗班和對照班B進行兩總體上板率差異的顯著性檢驗??烧J為實驗班與對照班B的上板率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不設第二標志線進行跳遠的上板率比在最后第6-8步設置第二標志線的上板率高。
3.2.3根據表2的數據,同理可得實驗班與對照班A、實驗班與對照班B的上板率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調整標志線后再次進行練習時,不設第二標志線進行跳遠的上板率還是比在前三步設第地二標志線和在最后第6-8步設第二標志線的上板率高。
3.2.4出現(xiàn)上面的實驗結果,我認為有以下一些原因:
3.2.4.1設置了標志線,學生在助跑時,常將注意力放在觀察標志物上,想踩上第二標志,導致在第二標志線前后突然加速或減速,助跑節(jié)奏紊亂,最后強行調整步幅,搗小步或拉大步攻板。
3.2.4.2設置標志線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學生怕犯規(guī),特別是膽小的學生,更是身體變得僵硬,動作不協(xié)調,不自覺的減慢助跑速度,從而影響上報的準確性或跳遠的成績。
3.2.4.3學生身體素質較差,運動能力低,跑動時步幅不穩(wěn)定,無論怎樣前后調整第二標志線,上板的效果都不佳。
3.2.4.4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時期,其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相對不太穩(wěn)定,興奮與抑制過程的轉換比較靈活,有時在運動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易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往往處于緊張或過度興奮狀態(tài),第二標志線的設置對上板的準確性會起反作用。
4結論
4.1設置標志線,會分散學生助跑時的注意力,改變跑的節(jié)奏,破壞助跑過程的完整性,從而降低上板的準確性。
4.2設置標志線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影響,動作變形,影響上板的準確性。
4.3對運動水平低的學生來說,不設第二標志線比設第二標志線更能在課堂較短的時間、較少的練習次數中,提高學生的上板率。
4.4在跳遠新授課的單元教學中,應多采用“不沒第二,標志線”的教學法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占春等,體育與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叢湖平,體育統(tǒng)計口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