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奇特的姓氏,傳說它來自2000年前的一次刺殺行動。他們真的是刺客的后人嗎?其中又有著怎樣的秘密?
2006年,在一次調(diào)查中,兩位記者費盡周折找到了這個神秘的第五部落。
今天,我們中央電視臺《百科探秘》欄目,邀請兩位嘉賓,講述他們尋找一個奇怪的姓氏——第五的故事。他們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記者劉睿小姐和編輯馬宏杰先生。
2006年12月的一天,劉睿和馬宏杰緊張忙碌著,他們正在展開調(diào)查:尋找中國最奇特的出現(xiàn)在續(xù)百家姓中的最后一組姓氏——第五。
百家姓中有大量復(fù)姓原本不奇怪,但這個類似序數(shù)詞的復(fù)姓似乎并不尋常,按照邏輯推論,應(yīng)該還存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第七、第八。他們?yōu)槭裁从眠@樣的排列順序作姓氏呢?
劉睿和馬宏杰很快有了一個讓他們吃驚的發(fā)現(xiàn)。
馬宏杰:有一種說法:燕太子丹死后,有5個勇士去刺殺秦王。為隱蔽身份,免遭滅族,5個人就以第一至第五分別給自己作代號。今天生活在臺灣的第五姓的人們都堅信這種說法。
關(guān)于第五姓,流傳很廣的一種說法和荊軻刺秦王有關(guān):第五姓的先祖刺秦失敗后,不敢再使用原來的姓氏。于是,這個特殊的代號就成為了他們的姓氏,代代相傳下來。
這種頗富戲劇性的傳說,其真實性究竟怎樣呢?
主持人:當(dāng)時燕太子丹請荊軻刺秦王,曾問需要多少人?荊軻說我單槍匹馬就行。在太子丹再三要求下,最后荊軻才把秦舞陽給帶去。沒想到秦舞陽看似一個堂堂偉丈夫,可到了秦始皇跟前就渾身哆嗦,無法上陣。所以在荊軻刺秦這段故事中,壓根兒就沒有提到還有5個勇士參加。
人們還有一層疑問: 按照歷史記載,從第一到第八都是姓氏,擁有568個姓氏的續(xù)百家姓中,為什么只記載了“第五”姓?其他的那些姓氏還存在嗎?
主持人:是你們只找到了第五姓,還是確信只有第五姓?
馬宏杰:現(xiàn)在還不敢說。
劉睿:我國對姓氏進行統(tǒng)計,還沒有發(fā)現(xiàn)第一到第八的姓氏。就是說第五作為一個完整的姓氏保存下來了,其他都改成了“第”,或“一、二、三、四、六、七、八”單字的姓氏了。
要揭開第五姓的秘密,關(guān)鍵是要找到還活著的第五姓傳人。但在13億中國人中去尋找,猶如大海撈針。正當(dāng)尋找工作一籌莫展時,聽說南京就有一位老太太姓第五。
馬宏杰:我們當(dāng)時希望通過這個姓第五的南京老太太,找到更多的姓第五的人。不幸的是,那個老太太去世了。
主持人:你們又怎么找到下一個目標(biāo)的呢?
馬宏杰:通過各種渠道,包括私人的渠道,去找線索。后來有人告訴我們說,陜西有個村子,全村人都姓第五。
踏破鐵鞋無覓處,劉睿和馬宏杰費盡周折,終于找到了陜西省涇陽縣埝口五村——“第五”村。
劉睿:為拍到他們?nèi)迦说暮嫌埃R宏杰特意在那兒等了幾天。因為只有周末,上學(xué)的孩子們回來了才能拍到合影。
馬宏杰:中間給村長做了很多工作,村長說,等到周日,通過廣播喇叭叫一下,我們這個家族一定會配合。
結(jié)果周日我去了,頭一天晚上喇叭被人給偷跑了。
主持人:喇叭被人給偷了?真有意思。
馬宏杰:村長說,沒事,我挨家挨戶叫人。也就1小時,所有人都到場了。他們這個家族很有凝聚力(圖1)。
(1)外表上與其他姓氏的人們并無二致,只有從他們文化遺存的蛛絲馬跡中,才可能發(fā)現(xiàn)第五姓氏的來歷
埝口五村的確是姓第五的人占絕大多數(shù)。
為什么有這么多姓第五的人集中在這個小村落?他們到底從哪里來?又有著怎樣的過去?
劉睿:其實,除了我們拍的這張照片,他們村原來還拍過一張照片,是黑白的。我們當(dāng)時看到了那張黑白照片,就覺得可以讓他們的過去和現(xiàn)在做一個對比。這張老照片上有一點給我印象特別深,就是那上面有他們的一個老祠堂,祠堂旁邊一面墻上有樹的影子(圖2)。
(2)承載著歷史信息的老照片,對幫助解開第五姓的秘密會有怎樣的幫助呢
主持人:是有樹的影子。
劉睿:那是一棵不同尋常的大槐樹,據(jù)說要5個人才能合抱過來,全村人都對我拼命地追憶那棵樹。這是他們覺得特別有念想的一個東西。
主持人:是一個根上的東西。
劉睿:可惜那棵槐樹和祠堂都不在了。
馬宏杰:被毀掉了。
劉睿:據(jù)他們講,當(dāng)初村子像一個小古城,有圍墻、城門,有老房子。
馬宏杰:現(xiàn)在村子從原址上往后遷了,所以那些老的東西蕩然無存了。
劉睿:村里的人還能回憶起老寨子的情況,尤其是那個祠堂。當(dāng)時村里的一位老人給我們畫了一張很詳細的圖,說里面有他們的祖先,他們從漢代一直就居住在這里,就像世外桃源。
村中的老人告訴記者,他們是東漢著名賢臣第五倫的后人。由于為官清廉,公元86年,80余歲的第五倫奉詔到了今天陜西的埝口五村頤養(yǎng)天年。從此,第五氏的后裔就在這里生息、繁衍,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五份子”,也就是說有五代人了。
劉睿:祠堂里面有碑,碑上刻的是什么,幾位祖先是什么樣子,他們都記得清清楚楚。他們還講到每年春節(jié)、清明祭拜祖先的種種活動。
第五姓對傳統(tǒng)的重視,以及家族成員之間令人羨慕的凝聚力,可能是這個稀缺姓氏傳承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最令人好奇的問題還是他們的姓氏究竟從何而來?
劉睿:我們從歷史書上找到依據(jù),經(jīng)過史學(xué)家的探討,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大家公認的比較公正的答案。就是說,第一到第八這8個姓,是由漢朝時的一次特殊遷徙而來的。
主持人:就是朝庭設(shè)置陵邑,遷徙天下豪族。
劉睿:就是這樣。它基本上把田姓分遷了。
主持人: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怕政權(quán)受到豪族們的威脅,就把這些豪族全部遷散,重新安置。
劉睿:因為田姓家族比較大,就將田門分批遷移。但仍然覺得田門這么多人,如果都姓原來的姓,還是不可靠,就讓第一批遷徙的人姓第一,第二批遷徙的人姓第二,直到姓第八。
費盡周折,問題終于有了答案:第五姓這個奇特的姓氏和第一、第二,乃至第八,都來源于2000多年前的一次大移民。他們的共同祖先是當(dāng)時的望族田姓。為削弱豪門的權(quán)勢,漢武帝下令將田氏分支,遷往全國不同地區(qū),開枝散葉(圖3)。
(3)被遷徙到?jīng)荜柨h埝口五村的第五姓這一支,由于東漢第五倫的個人影響力得以傳承,延續(xù)未衰
劉睿還從陜西旬邑縣又傳來了新的線索,那里居然也有一支第五姓的人!相隔120公里的兩撥第五姓,會是失散多年的遠親嗎?
劉睿:據(jù)說唐朝時,第五姓中有一支遷到了現(xiàn)在的陜西旬邑縣。今天,旬邑縣有一個村,全村人都姓第五。
主持人:旬邑那一支真的是他們家譜上所說的分出去的那一支嗎?
劉睿:這個還有一定的爭議。
馬宏杰:他們也希望和有外面第五姓的人溝通,看看我們的第五姓的根是不是在一起。
劉睿:從我們這次采訪來看,甘肅第五姓比較多,然后是陜西。其他地方,比如在武漢讀書的第五姓的學(xué)生,基本上是從陜西和甘肅出去的。
劉睿:我們做這個選題以后,在全國引起反響,又找到了一些姓第五的人。
和張王李趙這樣的大姓相比,第五姓的人口可以說微不足道,但和其他許多姓氏一樣,2000年來,第五家族也經(jīng)歷著長距離遷徙、開支散葉這些不可抗拒的變遷。只不過因為這個姓氏的特別,讓第五姓家族的生長脈絡(luò)異常清晰。這個奇跡般保留下來的稀有姓氏,可以說是中國人姓氏傳承的一個完美的標(biāo)本。
然而,尋訪過程中的一次經(jīng)歷,卻讓劉睿對第五姓未來的命運感到擔(dān)憂。
劉睿: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村還有姓五的。當(dāng)時我們在那里遇到一個小孩,要他寫一下他的名字。他寫他的名字是“五松”。我問他,你姓五,不姓第五嗎?旁邊一個老人就說,自己的姓不可以亂寫,寫全寫全。那個小孩吐吐舌頭,把姓寫全了,是“第五”。
主持人:我看他們的成績單、入學(xué)報名表,就有個學(xué)生名叫五坤。
劉睿:老師說,其實這都是因為覺得好叫,就這么寫了,但戶口本上是完整的姓第五(圖4)。
(4)也許與家風(fēng)有關(guān),第五家上學(xué)的孩子獲獎較多
馬宏杰:他們有時候也寫錯,像第五的“五”寫成“伍”。有時候本來名為“第五耀”,簡單一叫就成“五耀”了。
劉睿:關(guān)于姓氏,我覺得城里人和農(nóng)村人的觀念不同,城里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小姓,因為他覺得大姓太普通了。但農(nóng)村大部分人還是希望自己是個大姓。
主持人:這種現(xiàn)象說明,宗族觀念并沒有完全消除,大姓代表著可能有出息的人多,代表著勢力強大。
其實,不單稀奇古怪的姓氏,一個姓氏,只要能夠找到一些歷史淵源,就不難發(fā)現(xiàn)它背后潛藏的故事,這說明我們悠久的文化深深地積淀在其中。也許一些文物和史料無法保存下來,但姓氏卻在人們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得到了保存。無論大姓小姓,從某種程度上講,都是祖先給予我們的一份財富,都應(yīng)該保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