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哲學研究概況分析

      2008-02-18 09:11徐小躍白欲曉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6期
      關鍵詞:文獻計量學

      徐小躍 白欲曉

      摘要:文章基于CSSCI數據,對2005—2006年中國大陸哲學學科的研究概況進行了多角度、全面的分析和評價。通過CSSCI收錄的哲學論文和引文概況、哲學論文和著作影響力、基金影響力等方面的分析,對哲學研究的發(fā)展做出了整體性的把握。

      關鍵詞:哲學研究;引文分析;CSSCI;文獻計量學

      中圖分類號:B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5831(2008)06—0083—05

      一、引言

      哲學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性學科,歷史悠久,傳統(tǒng)深厚。中國哲學學科的建立以及現代學術意義上的哲學研究,是從20世紀初逐步發(fā)展起來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和對外學術交流的日益擴大,中國哲學學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研究水平進一步提高。關于本世紀前五年中國哲學研究的基本狀況,我們曾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影響力報告》(2000—2004)中展開過分析和評價。在此書中指出,作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本世紀前五年中國的哲學研究已經呈現出新的態(tài)勢,即:研究力量和規(guī)模不斷擴大,學科開放程度日益提高,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度不斷增強。同時也指出,這一階段的哲學研究仍處在不斷探索之中,其學科建設和研究發(fā)展的趨勢與水平仍有待于進一步觀察和評價。在本文中,將利用最新的2005-2006年CSSCI收錄的哲學論文和引文概況的數據,分析這一階段哲學學科的發(fā)展狀況。為了更好地認識和把握2005-2006年間中國哲學研究的基本面貌,本文在分析和評價中通常會引用2000-2004年的數據加以比較和說明。2000—2004年相關數據及分析,參見《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影響力報告》(2000—2004)第三章“哲學”。下面將根據相關的基礎數據對2005-2006年中國的哲學研究作出具體分析和評價。

      二、哲學論文和引文分析

      截至2006年,根據中國公開發(fā)行的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目錄,公開發(fā)行的哲學期刊約30種,排除二次文獻類和其他非學術期刊,中國公開發(fā)行的哲學學術期刊20種左右,CSSCI共收錄哲學學術期刊11~12種,每年收錄哲學論文4000篇左右(這個數據包括綜合性人文社科期刊、高校綜合性社科學報以及其他學科期刊發(fā)表的哲學論文,同時也排除了哲學期刊所刊載的其他學科的論文)。表1給出了2005—2006年間CSSCI收錄哲學論文和引文概況。

      從表1可以看出,2005年和2006年CSSCI共收錄哲學論文8278篇,引用文獻72310篇次,篇均引文數8.74篇,有引文的文章占有比例為89.9%。我們將根據上述論文和引文統(tǒng)計數據,并通過與2000—2004年的數據比較,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和評價哲學論文的引文概況。

      從哲學論文的引文數量看,2005年至2006年有了較大增長,篇均引文數從8.40上升為9.01,有引文的文獻比例從89%上升為90.7%。2005—2006年的篇均引文數量,比較2000—2004年的平均7.27篇有較大增長,有無引文文獻的平均比例也由2000-2004年的81.2上升為89.9,提高顯著。上述數據分析表明,哲學論文的引文數量呈現出穩(wěn)定而顯著增長的特征,說明學科研究的規(guī)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研究者對已有成果的掌握和借鑒更加深入。比較2005—2006年人文社會科學論文的總體篇均引文數(8.62篇)和人文社會科學論文的有引文文獻的比例(79.6%),哲學論文的篇均引文數和引文比例都要高出平均數。顯然,哲學學科的發(fā)展相對成熟和規(guī)范。

      從哲學論文引用文獻的語種角度分析(表2),哲學論文所引用的文獻中,37926篇次為中文文獻,占被引用文獻的近52.5%;11871篇次為外文文獻,22513篇次為翻譯文獻,外文原文文獻與翻譯文獻合計為34 384篇次,占被引用文獻的47.55%。總體上看,相比較2000-2004年哲學論文的外文文獻引用在總引用文獻中所占的比例(43.34%),哲學學科對外文文獻(包括譯文)的引用有增長之勢,說明中國的哲學研究者對外文文獻的利用得到進一步加強。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文文獻的引用中,譯文引用的比例約占65.48%,外文原文引用的篇次約占34.52%。雖然中國的哲學研究在對外文文獻的利用中翻譯文獻還是占主要地位,但相比較2000—2004年原文文獻在外文文獻引用中的比例(31.45%),有了進一步提高。這說明中國哲學研究對外文原文文獻的利用能力得到增強。

      此外,在外文原文文獻的引用篇次中,英文文獻約占84.38%,其次為德文文獻,約占7.33%,再次為法文文獻和日文文獻,分別約占2.94%和2.39%。這表明,英文文獻是哲學研究者參考和引用外文文獻的主要對象。值得注意的是,與2000—2004年相比,2005—2006年英文、德文、法文、日文文獻的引用在年度數量上都有較大提高。如2004年英文文獻的引用數為3 647篇次,2006年為5 852篇次;2004年德文文獻的引用數為245篇次,2006年為505篇次。表明中國的哲學研究在外文原文文獻的引用上有較快提高。法文文獻的引用從2004年開始超過日文文獻,2005—2006年正式成為繼英文、德文之后的第三大外文引用文獻,這說明法國哲學研究和法語哲學論著在中國的哲學研究中的重視程度加強且成為趨勢。

      表3給出了2005—2006年哲學論文引用文獻的類型數據,對數據分析可以得到,哲學論文引用文獻的類型中,占前三位的是圖書、匯編文獻和期刊論文,比例分別占約63.7%、18.72%和14.66%,其他各種引文類型僅占約2.92%。與2000—2004年的情況相似,圖書被引量的比重較大,這說明哲學論文的引用文獻最主要還是來自于圖書,反映了大量哲學經典著作對學科發(fā)展仍然具有重要影響。但與2000-2004年的統(tǒng)計相比,也發(fā)生了一些重要變化,特別是圖書文獻引用比例下降和匯編文獻引用比例提高,如圖書文獻引用在2000—2004年所占比例為75.67%,2005—2006年則下降到63.7%;匯編文獻在2000—2004年所占比例為8.7%,2005—2006年則上升為18.72%,非常顯著,而期刊論文文獻的比重則保持平穩(wěn)而略有上升,比2000—2004年的13.38%提高了1.28%。上述變化表明,哲學研究對收集原始資料和研究成果的匯編文獻的利用增多,這說明研究中的文獻意識和對新問題、新趨勢的關注增強。繼2004年網絡文獻的引用在絕對數量上有較快增長之后,2005—2006年網絡文獻的引用也有穩(wěn)步增長,但相較2004年以前2倍以上的增長速度,網絡文獻的引用增長放緩。據筆者日常網絡文獻閱讀的具體經驗,這或許是因為網絡文獻大多是

      已有成果的二次發(fā)布,原創(chuàng)性和實效性并不令人滿意。因此網絡文獻在哲學研究中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表4給出了2005—2006年哲學文章的類型以及各類文章的引文數量。其中,研究性論文占有重要比重,約為89.35%,篇均引文約為9.1篇;評論性文章約占3.95%,篇均引文約為5篇;綜述性文章約占2.92%,篇均引文約為4篇;譯文約占2.08%,篇均引文約為8.7篇。上述四類文章是哲學文章的主體。值得注意的是,2005—2006年哲學文章的一個重要變化是譯文數量的大幅度增加,如2003、2004年的譯文發(fā)文量分別為22、36篇,2005、2006年則分別達到65、107篇。這表明,中國的哲學研究者與國外哲學界的交流擴大,日益關注國外哲學研究的發(fā)展和成果。此外,評論性與綜述性文章在所發(fā)表文章中所占比例雖然沒有提高,但篇均引文數均由2000—2004年的不足4篇而有所上升。這說明,學科發(fā)展的自我描述,特別是基礎性的學術評論與批評仍存在不足,但有所改進。

      三、哲學論文和論著的影響力分析

      2005—2006年,CSSCI中的哲學論文引用的期刊論文從2005年的4622篇次,增長到2006年的5969篇次,總計引用10591篇次。根據統(tǒng)計,2005-2006年在哲學學科被引4次以上的期刊論文共計69篇。

      在被引用次數較多的論文中,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主題的占近40%,主題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自我反思、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建設、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等。被引用超過10次以上的3篇文章中,有2篇為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自我反思主題相關的論文:一是署名為“青年哲學論壇部分成員”的《被邊緣化還是自我放逐: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學術性與現實性的對話》;一是穆南珂的《喧囂與騷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的學術性和現實性問題》。再如,俞吾金的《運用差異分析法研究馬克思的學說》,高清海的《中華民族的未來發(fā)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學理論》,被引用次數達到了8次。此外王南湜的《馬克思哲學當代性的三重意蘊》,張一兵的《中國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邏輯轉換》引用次數達到了5次以上,說明這些論文在相關研究領域中有較大的影響力。

      以道德哲學與倫理問題為主題的論文引用頻次也較高,其主題包括應用倫理學的本質特征、生態(tài)倫理、環(huán)境倫理、技術倫理、信息倫理等。如廖申白的《公民倫理與儒家倫理》、劉福森的《自然中心主義生態(tài)倫理觀的理論困境》被引用次數達到7次以上。鄧安慶的《無本質的應用倫理學——對當前應用倫理學本質特征爭論的質疑》和甘紹平的《關于應用倫理學本質特征的論爭》,是應用倫理學研究中被引用較多的文獻。梁俊蘭的《信息倫理學:新興的交叉科學》和楊通進的《環(huán)境倫理學的基本理念》對倫理學中的新興方向展開介紹,被引用次數均達到了4次,說明相關領域已被研究者關注。

      中國哲學被引用頻次較高的論文主題主要集中在簡帛研究、牟宗三研究和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如李尚信的《楚竹書<周易>中的特殊符號與卦序問題》、林忠軍的《王家臺秦簡<歸藏>出土的易學價值》,引用次數均為5次。鄧曉芒的《牟宗三對康德之誤讀舉要——關于智性直觀(上、下)》、楊澤波的《牟宗三超越存有論駁議:從先秦天論的發(fā)展軌跡看牟宗三之超越存有論的缺陷》,被引用次數也在4次以上。此外,林樂昌的《張載對儒家人性論的重構》、方克立的《張岱年與二十世紀中國哲學》等有關中國哲學家的專人研究也有較高的引用次數。

      西方哲學被引用頻次較高的論文主題集中在康德哲學、語言哲學等領域。如鄧曉芒的《康德自由概念的三個層次》、李洪儒的《試論語詞層級上的說話人形象——語言哲學系列探索之一》、《系詞——人在語句中的存在家園——語言哲學系列探索之二》等,有較高的引用率。

      科學技術哲學被引用頻次較高的論文主題集中在科學和技術理性的反思、系統(tǒng)及其復雜性研究等。如郭貴春的《科學隱喻的方法論意義》、孟建偉的《科學與人文的深刻關聯(lián)》、趙建軍的《技術理性的現代展現及其未來命運》、鄒成效的《技術生成的分析》、錢學森的《一個科學新領域:開放的復雜巨系統(tǒng)及其方法論》、吳彤的《復雜性概念研究及其意義》等,有著較高的引用率。

      哲學文章引用較多的期刊論文大多為國內,國外成果通常較少被引,說明本學科學者對能夠反映國外哲學研究新近成果的引用還有待加強。

      2005-2006年,哲學論文引用28次以上的圖書約有100種,它們可視為在哲學研究中最具影響力的圖書和論著。

      分析這些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近100部著作,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與領袖人物文集。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被引4 137次)、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被引268次)、《鄧小平文選》(被引200次)、《毛澤東選集》(被引189次)、《列寧全集》(被引183次)、馬克思《資本論》(被引155次)。

      其二,在西方哲學著作中,古希臘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著作被引用的次數較多,說明這些著作對中國的哲學研究有重要的影響。如柏拉圖《柏拉圖全集》(被引38次)、《理想國》(被引63次);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全集》(被引53次)、《形而上學》(被引68次)、《尼各馬科倫理學》(被引55次)、《政治學》(被引52次);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被引¨3次)、《實踐理性批判》(被引62次)、《判斷力批判》(被引86次)、《道德形而上學原理》(被引71次)、《歷史理性批判文集》(被引54次)、《未來形而上學導論》(被引45次);黑格爾的《哲學史講演錄》(被引172次)、《小邏輯》(被引133次)、《法哲學原理》(被引131次)、《精神現象學》(被引114次)、《美學》(被引60次)、《邏輯學》(被引47次)、《歷史哲學》(被引37次)等。與2000—2004年的圖書引用情況相比,有相當數量的西方現當代哲學著作進入了視線。除熱度持續(xù)了很長時間的海德格爾哲學論著之外,政治哲學著作、現象學經典著作、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論著、反思現代性和后現代理論著作被引用頻次增多。如約翰·羅爾斯《正義論》(被引107次)、《政治自由主義》(被引37次);胡塞爾《純粹現象學通論》(被引40次)、《歐洲科學危機和超驗現象學》(被引31次);大衛(wèi)·格里芬《后現代科學:科學魅力的再現》(被引43次)、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被引37次);于爾根·哈貝馬斯《后形而上學思想》(被引32次)、斯蒂文·貝斯特《后現代理論:批判性的質疑》(被引31次)。此外,還有一些西方的社會理論著作引用次數較高,如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被引43次);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被引38

      次)、《經濟與社會》(被引34次)。

      其三,西方哲學論著被引用的大多是譯著,翻譯者中較有影響的有:賀麟、苗力田、王曉朝、何兆武、宗白華、藍公武、鄧曉芒、韓水法、李幼蒸、洪漢鼎、孫周興、何懷宏、萬俊人等。在中國學者的研究性論著中,被引30次以上的有:汪子嵩等著《希臘哲學史》(被引36次)、張一兵《回到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被引31次),較為突出。

      其四,中國哲學被引用頻次較高的著作集中在先秦諸子和宋明理學家的文集或譯注集。如《論語》(被引78次)、《孟子》(被引28次)、《老子》(被引97次)、《莊子》(被引77次)、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被引70次)、《朱熹集》(被引28次)、《二程集》(被引103次)、《船山全書》(被引47次)、《王弼集校釋》(被引43次)、《張載集》(被引41次)、《王陽明全集》(被引42次)、《陸九淵集》(被引31次)。此外,一些歷史著作被引次數也較多,如《史記》(被引58次)、《左傳》(被引28次)。上述統(tǒng)計,包含不同版本的合并結果?,F當代學者中,馮友蘭、侯外廬、張岱年、牟宗三等學者的研究性論著影響較大,如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被引57次)、《中國哲學簡史》(被引48次)、《三松堂全集》(被引43次);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被引39次);牟宗三《心體與性體》(被引34次);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被引31次)。此外,在傳統(tǒng)經典文獻的整理中,楊伯峻、樓宇烈、陳鼓應等學者的注釋性論著影響較大。

      分析上述著作的出版單位可知,商務印書館、人民出版社、北京三聯(lián)書店、中華書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譯林出版社等對哲學研究具有較大影響。

      通過上述考察可以看出,哲學文章中引用次數較多的著作與論文,彼此的主題不太一致。如在引用次數較多的論文中,與古希臘哲學、德國古典哲學以及中國古代哲學相關的主題不占主要地位,而這類主題則是所引用著作的主要主題。這說明,著作是哲學學科研究的基礎性文獻,這些文獻對于哲學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學科來說影響是持久而深遠的,相比較而言,所引用的論文主題大多是新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熱點。從論文所引用的論著大多是古典著作的和外來論著看,中國的哲學研究在創(chuàng)造出具有影響的原創(chuàng)性、經典性的成果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哲學論文的基金分布

      近年來,各類基金對哲學學科的資助也逐步增加。根據教育部、國家社科規(guī)劃辦的有關數據,2002年以來對哲學項目的基金資助力度穩(wěn)中有升。例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數由2004年的85項增加到105項,特別是青年項目的資助力度加大,由2002-2004年的平均每年12項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25項和2006年的24項。詳見表5。

      由于各類基金對哲學學科資助的加強,2005—2006年間基金項目的發(fā)文量逐年增長,已從2004年的311篇上升至2005年的457篇,而2006年又有較大增長,為713篇。表6列出哲學學科2005—2006年各類基金項目的發(fā)文情況。

      表6中,發(fā)文數最多的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51篇),其次是省(市)基金項目(252篇)和教育部基金項目(230篇)。其中教育部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數上升幅度最大,說明其資助力度逐年加大,成果也較為顯著。省(市)基金由于資助的單位多,難以統(tǒng)計究竟有多少單位資助了哲學研究項目以及哪些基金成果較為突出。但從發(fā)表論文的篇數增長看,該類基金的資助力度已在逐年加大。從表6可以看出,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的發(fā)文量較大,說明它們對哲學研究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表7給出了哲學基金論文被引統(tǒng)計。2005—2006年哲學基金共發(fā)表論文1170篇,被引592篇次,基金論文篇均被引0.51次,低于2005—2006年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資助論文篇均被引率0.991次。

      在表7中,對哲學研究有重要資助的如國家社科基金與教育部基金,其篇均被引率略低于平均水平。這一方面是由于上述基金發(fā)文量大,平均后篇均被引率受到影響;另一方面由于論文被引相對于發(fā)文的滯后性,發(fā)文量較大的基金論文篇均被引率的考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客觀評價;還有一方面也由于哲學學者較注重項目的最終成果(專著和研究報告),而忽略了項目的中期成果(論文),使之在發(fā)表時沒有注明基金資助信息,造成引用統(tǒng)計時無法獲得這些論文的基金信息。

      我們注意到,國家社科基金哲學論文的篇均被引率已由2000-2004年的0.212次,上升到2005—2006年的0.46次;教育部基金哲學論文的篇均被引率已由2000—2004年的O.324次,上升到2005—2006年的0.45次。說明這兩大基金的管理水平和論文質量有了較大提高。

      五、結語

      通過對2005—2006年CSSCI哲學學科數據的分析,對2005-2006年中國的哲學研究概況有一些總體的認識和評價:一是哲學學科的研究力量在規(guī)模上進一步增強,哲學論文數量大增;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有較快發(fā)展,其他的哲學研究方向如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和科學技術哲學等,發(fā)展較為平緩;三是哲學各學科方向對自身的描述、反思和建設較之以前更為自覺,研究中更為注重基礎性文獻的使用,哲學的基本問題以及所面對的實踐問題、時代問題得到持續(xù)性的關注;四是基金資助力度加強以及基金論文質量上升等。通過具體分析,我們也看到,近年來中國的哲學研究整體上還處在探索發(fā)展的過程中,學科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調整仍然有待于增強,學科的不同領域以及二級學科的發(fā)展還不夠平衡,原創(chuàng)性、經典性的成果不多,學科的發(fā)展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彭建國)

      猜你喜歡
      文獻計量學
      《廣西民族研究》創(chuàng)辦30年來刊發(fā)文章的回顧與展望
      政治傳播視角下國內“軍人”與“警察”形象比較研究
      1994—2014年我國中醫(yī)藥高校圖書館圖書情報學科研究實力分析
      基于CBM的我國民族醫(yī)藥學文獻計量分析
      黄陵县| 龙海市| 图片| 清镇市| 舟山市| 元谋县| 泸定县| 龙海市| 丰县| 胶州市| 张家界市| 高陵县| 富顺县| 哈巴河县| 曲阜市| 英吉沙县| 浠水县| 丰原市| 邵阳县| 林甸县| 玛纳斯县| 洛宁县| 凤阳县| 沧州市| 栖霞市| 东乡县| 德惠市| 清徐县| 武胜县| 邓州市| 阜新| 宜宾市| 兴宁市| 饶阳县| 新乡县| 伊通| 莎车县| 叶城县| 沾化县| 怀仁县|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