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衛(wèi)國
盡管沒到過太原,但東南亞各國的華僑、華人,知道太原名字的卻為數(shù)不少。因為,菲律賓的“太原王氏宗親總會”是當?shù)睾苡忻麣獾纳鐖F;馬來西亞的檳城和北霹靂州,有“王氏太原堂”,建筑壯麗,歷史悠久;緬甸有個“太原王氏家族會”,擁有會員數(shù)千人;而新加坡的“太原山”更是風景秀麗,芳名遠揚。
海外的王姓華僑、華人敬奉周靈王太子晉為王氏開族立姓始祖,稱自己是“太原山”的后裔。太子晉本姓姬,因為民請命得罪父王,被貶為庶人。其子宗敬奔居太原,鄰里鄉(xiāng)親稱之為“王家”,遂改姬姓而從王姓。從此薪火相傳,繁衍搬遷。苗裔遍布世界各地。他們不忘根本,飲水思源,于是便處處冠以“太原”二字,以示對發(fā)祥地的思念和向往。
新加坡的“太原山”,位于謙福律與亞當律一帶的四條石,是新加坡王姓華人的公共業(yè)產(chǎn),已有100多年歷史。1872年,居留新加坡的華僑王友海、王求和、王宗周三人,有感于同胞族人南來謀生的艱辛困苦,于是合資購買一片山地,貢獻給王氏宗親,以供建屋棲息、開墾種植及營造墳?zāi)怪?。并起名為“太原山”,旨在教育子孫不忘“黃帝肇始,太原開宗,人閩衍派,南洋播遷”的歷程。1992年,新加坡高等法院批準購買山地的契約,依法確認“太原山”的產(chǎn)權(quán)。現(xiàn)在,“太原山”已開辟為旅游風景區(qū)。這里景色十分迷人,山上有王氏祠亭,是為紀念長眠在新加坡的王氏先賢而修建的。
管理“太原山”業(yè)產(chǎn)的,是新加坡“開閩王氏總會”。該會成立于1944年,是王姓華人的會館。我去新加坡探親時,曾拜訪該會館,只見會議廳里懸掛著黃帝和太子晉的畫像,兩旁有一副對聯(lián):“軒轅肇始大漢千秋宗功遠,太原流芳開閩第一祖澤長。”
“開閩王氏總會”副主席王秀南先生是新加坡著名學(xué)者,自稱是太原王氏第七十九世孫。他編纂的《王氏立姓開族百世譜》,按照歷史和地域時空。將“太原王氏”的衍派分為14個世,將世系遞衍之源流及社會演變之軌跡,追溯記載得清清楚楚。談到“太原王氏”的歷史時,王先生如數(shù)家珍,言之鑿鑿。他說:“山西省和太原市的僑務(wù)部門,曾邀請我去訪問,可惜我的身體狀況不允許。作為‘太原王氏的子孫,我真想去太原尋根祭祖啊!”
責編李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