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慧 敏
黑格爾說:“一個人能分清當前顯而易見的差別,比如筆和駱駝,或者寺院和教堂、橡樹和槐樹,這并不代表他有高明的比較能力?!蓖瑯拥牡览恚值们逡獯罄闱蚝椭袊闱虻牟罹?,也并不代表你有過人之處?!拔覀兯蟮?是要能看出異中之同和同中之異?!?/p>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歐洲足球體系已成一體化,如果說2 0世紀各國足球間的比較交流是在尋求雙方之異,那今天的足球界則是在尋求“異中之同”。
比較學的歷史
在社會、文化和新聞領域,比較學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研究方式,但在足球領域還是一片空白。
事實上,20世紀中葉法國和比利時引導歐洲足球界進行的一些互訪比賽,20世紀末各國球員的轉會和交流,甚至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賽,都是“足球比較學”的具體體現。和國家、民族文化的開放與進步一樣,現代足球的改革和發(fā)展也是建立在交流和比較上的,這種比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足球運動改革和進化的推動力。
眾所周知,13世紀流行的那種足球沒有太多規(guī)則,既有人用手抱球(橄欖球雛形),也有人用腳踢球?!秳蚍▌t》的出現,讓足球和橄欖球運動很明顯地區(qū)分開來,足球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特樂趣。馬克思在他的著作里說到,事物的發(fā)展都是通過比較而存在的,“鑒別產生趣味,比較促進發(fā)展”。很難想象足球運動如果沒有參造物的比較,未來發(fā)展會是什么樣子。也許這個地球上沒有世界杯,英超聯賽沒有外援,意大利聯賽永遠打防守反擊。
歷史上有過太多因漠視比較而帶來的教訓。正如英國詩人吉卜林的吟唱:“東就是東,西就是西,他們永遠無法相遇。”英格蘭一直以現代足球鼻祖自居,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和世界脫軌了,拒絕加入國際足聯,拒絕參加世界杯,直到他們在1953年和1 9 5 4年連續(xù)兩場比賽都大比分輸給社會主義國家匈牙利時,才如夢方醒。在英國足協那些爵士們看來,英國足球一直是世界足壇的王者,他們不知道,短短的十年里,世界足球的格局已經日新月異。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正是由于缺乏和外界的交流和比較,英國足球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此后他們的國家隊和職業(yè)球隊不斷地奔赴世界各地巡回比賽,為的就是彌補最初那段錯過的歲月。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英國足球又迎來了一段痛苦時期,由于他們的球迷在歐洲賽場上的騷亂引發(fā)了球場慘案,他們被驅逐出歐洲賽場多年。缺乏比較和交流對于一國足球的發(fā)展來說無疑是致命的,英格蘭足球為他們的兩次錯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英格蘭在1966年后再也沒有獲得過一次大賽冠軍,去年他們又在2008年歐洲杯預選賽中被淘汰出局。
運用比較新聞學里常用的“尋子摸根法”,會有一個驚奇的發(fā)現:英足總當年的作為像極了中國明朝時的萬歷皇帝。當利瑪竇把世界地圖展示給這位皇帝時,萬歷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國家并不位于世界的中心,而只是東部邊緣。中國文化第一次被世界文化所撞擊,而“比較文化學”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源遠流長。為了在比較和碰撞中縮小差距,中國文人開始尋求革新之道。南人魏源在《海國圖志》里呼吁“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數百年后,中國足球正是在這個箴言的指引下開始了西學東漸之苦旅,他們學習匈牙利、英國和南斯拉夫。20世紀初,魯迅、林語堂、胡適等進步青年留學海外,希望“學西術以救中國”;今天,中國足球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俊才留洋海外,尋求西方足球的先進經驗。
今日的全球化浪潮使得世界各國足球的差別已經越來越小,足球比較學似乎走進了死路,這從一些國家足球改革的現狀可見一斑。以中國為代表的一些足球發(fā)展中國家在經歷了漫長的模仿和學習后,依然沒有改變落后境況,以英格蘭代表的一些傳統(tǒng)強隊也在保守和現代中遲疑不決……幸運的是,西方足球學者已經找到了新的途徑,和比較文化學者的做法相同,他們從過去對“異中之同”的研究,逐漸轉移到對“同中之異”的追求上。由于當代足球技戰(zhàn)術和青訓培養(yǎng)模式已幾乎相同,尋求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已經成為共識。也就是說,無論是和哪個國家的足球比較,抑或是采用何種比較方法,首先都需要對自己有明確定位,簡單說就是找到自己和其他人相比的不可取代性。當然,這種“不可取代性”也是要在比較中才能發(fā)現的,套用比較文學大師季羨林的話說就是,“離開了兩國足球的比較,必然搔不到癢處,必不能探驪得珠,甚至會南轅而北轍”。
由于足球比較學的研究需要建立在不同國家間的足球活動交流上,涉及到民族文化、氣候環(huán)境、思想政治、人文習慣等不同標尺,限于篇幅,本期學院無法一一闡述。所以本文著重點不在于如何通過比較的方法區(qū)分出不同國家的足球風格,也不在于如何運用數據比較來為球星排定座次,而是通過對歐洲俱樂部對球員管理和評測的比較方法,來探求全球化時代足球界的“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
歐洲聯賽的比較學不是一支筆和一只駱駝,而是一群駱駝和一大片槐樹林,當然也可以是橡樹林?,F在,請你像那位阿凡提先生一樣,從那群模樣幾乎相同的駱駝里尋找出這種動物的親屬關系;接著再在你所在的那片橡樹林里找到兩片相同的葉子,給你一個月的時間,你能做到嗎?
很明顯,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它的難度就像讓貝克漢姆把一只鉛球踢出弧線、米克爾森把小白球一桿打過嘉峪關長城一樣艱巨。不過,類似這種“駱駝”和“葉子”的困惑在歐洲聯賽上卻經常能夠碰到,前者涉及到比較學中的“同中之異”,后者則涉及到“異中之同”。在這個問題上,歐洲足球界的先生們會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而這份答卷又會給中國的足球研究者怎樣的啟示呢?
【同中之異】
今天,錄像分析和數據統(tǒng)計已經被廣泛運用到日常訓練中,教練員和球員能夠通過這些看得到的數據,就位置要求和球員在場上的實際表現進行比較,從而制定出更科學的訓練計劃。歐洲俱樂部通常會強制要求球員們對自己每天的訓練和比賽做詳細日志。前曼聯主教練塞克斯頓就經常督促球員認真記錄自己的比賽統(tǒng)計,他說,“到最后沒有人能比你更了解自己”;荷蘭前鋒范巴斯滕在踢球時曾有一箱子筆記本,記錄了從他在青年隊到成年隊所有訓練、比賽時的身體記錄和技術統(tǒng)計,但在今天,能堅持完成這些枯燥試驗的球員已經不多了;德比俱樂部還會要求球員們將每天的睡眠質量和飲食狀況做成報表,通過對這些數據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可以發(fā)現球員生活方式和比賽習慣方面的問題,方便教練提前作出警告和改變。這些可不是什么無聊的測驗,而是球員對自己身體負責的最好表現。當然,如果能在球員自評的基礎上加上專業(yè)人士的意見,還會得到許多意外的收獲。
通過這類圖表,我們看到,球員在對自我進行評測時,分值總是偏高的,但教練員的評測就有些苛刻,專家們的評測則更趨公正。三者之間給出的不同結果能夠讓球員和
教練互相間有更深的理解,避免了球員對自己的盲目認識,也削弱了教練們一貫固執(zhí)的第一印象。這種比較也會給心理學家一些啟示,比如職業(yè)球員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上,總是有著自知之明,但在身體技術上,就似乎信心不足;心理狀態(tài)上,球員對自己過于自信,這反映出大部分球員對心理專家比較抗拒。這種評測表(右側表格)只是俱樂部在日常訓練中對球員進行的一種普通檢測,實際上,“生活方式”指標也可以進行分化統(tǒng)計評測,主要包括“睡眠質量”、“血糖含量”、“激素狀態(tài)”、“紅血球含量”等。通過分化統(tǒng)計評測球員能夠讓球員更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態(tài),而周期性的統(tǒng)計對比則可以讓他們掌握自己的身體規(guī)律,并找到屬于自己身體的黃金周期。同樣,包括“心理承受力”在內的其他指標也能通過統(tǒng)計圖表進行檢測。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每個球員評測出的結果都是不同的,這很容易幫助教練在調兵遣將上做出自己的判斷。
【異中之同】
英格蘭青年隊在挑選年輕國腳時,主教練總會遇到很多困擾,候選名單上那些球員都有著不同的技術和優(yōu)勢,如何有效篩選就成為了一項難題。霍華德·威爾金森,英格蘭超級聯賽技術總監(jiān),曾短暫執(zhí)教過利茲聯和英格蘭成年隊,三年前還曾在上海申花短暫停留。老實說,在個人成就上,威爾金森并不算一位優(yōu)秀的教練,但他在國家青年隊(1997年~2001年)執(zhí)教的那段短暫時光卻讓人肅然起敬,他創(chuàng)造的“三角式比較評測”和聘請統(tǒng)計專家的先例,已成為英格蘭足球的財富?,F在,英超聯賽20支球隊在挑選后備球員時都借鑒了他的方法,在碰到讓人頭疼的選擇時,他們總會想起威爾金森的好來。
那么,“三角式比較評測”究竟是何方神圣?也許在中國人眼里,這個評測不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么,但事實并非如此。以往在挑選和判斷球員時,英格蘭青年隊都是靠主教練和助理教練兩個人商量決定的,這很容易會造成兩個極端,要么雙方的觀點永遠一致,要么雙方的觀點總是相對。前者就像你找來兩片“根本不可能相同”(事實上本來如此)的葉子,兩個人都說它們是相同的,這就成了皇帝新裝一樣的謊言;后者則更容易解釋,為了一個連小孩子都看得出的真理而爭吵,本身就有失現代足球鼻祖的風度。后來根據威爾金森的意見,青年隊里重新引進了一位具有職業(yè)教練資格的統(tǒng)計專家,通過三個人的評測比較來挑選球員,很快就改變了原來一成不變的現狀?!扒騿T一般不會相信一個教練對他的評價,但三個教練都這么說他時,他就會信以為真”,也就是說,如果三個教練都認為這兩片葉子是相同的,那它們就一定是相同的。威爾金森在青年隊時召進了不少年輕球員,像巴里、瓦塞爾、克里斯蒂、彭南特和迪福等,當時這些人都是籍籍無名的,不過現在在英超聯賽上,他們都以優(yōu)異的表現證明了老帥當年的眼光。
不過遺憾的是,威爾金森沒能完全參透“異中之同”的真諦。出生公校的威爾金森奉行的是傳統(tǒng)英式足球的執(zhí)教理論,他所尊崇的塞克斯頓在《英格蘭職業(yè)教練指南》中曾說過,“一支球隊里總要有一名能彈鋼琴的球員”,也就是阿森納主教練溫格所說的“戰(zhàn)士”和“藝術家”的組合。球隊里的確需要一位“藝術家”球員,但更需要的是球風相似、性格相近的戰(zhàn)士,現役球員中最接近“藝術家和戰(zhàn)士結合體”的球員是A C米蘭的卡卡,當然這個結果也是通過比較得出的。威爾金森的錯誤在于,他的球隊里有著太多具有藝術家性格的球員,彭南特、迪福、克里斯蒂,這些人本身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在威爾金森的傳統(tǒng)足球理論下,他們被生硬得捏造成了一個集體。結果他們在那屆青年隊里鬧出了很多不愉快,球員間互相不傳球,英格蘭隊歐洲杯出局在一開始就已經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