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庭
千張,簡稱皮子,又叫豆腐皮,鄂東南的風(fēng)味食品。
“千張焐肉”是我家鄉(xiāng)的一道名菜。雖是名菜,卻并不金貴。二至三份千張,一份半精半油的豬肉,放入砂鍋內(nèi),加上適量的水、姜、酒后,用文火慢慢燉,等到滿屋飄香時,這道菜就算燒好了。此時,千張已吸飽了豬肉的精氣,豬肉也具備了千張的品性,入口柔滑韌爽,滿嘴溢香。
我是在十二歲那年才第一次吃到“千張焐肉”的。
我是托了外公的福才吃到“千張焐肉”的。外公是一個瞎子,他在五歲那年患了一次病后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見了。外公長大后,為了謀生,拜了一位算命先生為師。從此,外公的職業(yè)就是給人排八字定吉兇。外公學(xué)藝不精,生意不好,一直艱難度日。外公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雖然窮困,卻很少生病。即使生了病,也從不吃藥請醫(yī)生。病臥床上三天起不來,只需給他吃一碗餛飩,第二天保管就病愈……為此,外公就有了一個名聞鄉(xiāng)里的綽號——“賴食蝦(瞎)”!
外公六十六歲那年,算定他自己活不過冬季日。外公說,這輩子也沒啥遺憾的,雖然家窮,畢竟土改時白白分到了四畝三分田,有了熬日子的本錢,使他不斷子絕孫他也知足了。然而,唯一令他遺憾的是這輩子還沒吃過“千張焐肉”這道菜。
消息傳到我家,主持家政的奶奶(爺爺早已過世)專門召開了五次家庭會議,討論外公是否真的會命喪今年,要不要給外公燒一碗“千張焐肉”。然而每次討論都是無果而終,因為全家人都懷疑外公今年想騙一頓“千張焐肉”吃吃!
那年七月初八,我去河邊摸螺螄差點被淹死,這件事令奶奶想起外公為我算的命。奶奶說,我十二歲那年,有一道坎,七月八月,千萬要防水,這是外公在我剛出世時算的命。
我十二歲那年,也就是外公六十六歲那年。我被水淹后,奶奶便相信了外公活不過冬季的話來。于是,奶奶便決定燒一碗“千張焐肉”給外公。
那天正好是重陽節(jié),我家一大早賣了一頭大肥豬。奶奶特意吩咐我爸買回三斤千張、兩斤豬肉。認(rèn)認(rèn)真真燒好一鍋“千張焐肉”后,奶奶裝好一大碗,叫我爸送到五里路外的外公家。因爸臨時接到去城里開緊急會議的通知,我便替爸去完成使命。
聽到“千張焐肉”,外公有一瞬間的喜悅。外公問為什么給他送“千張焐肉”?年少的我不懂事,沒有遮蓋,便把奶奶的心意直白白地說給外公聽,外公聽得直哆嗦。
外公吃“千張焐肉”的情景,令我終身難忘。那天,舅母端來兩碗飯,一碗給外公,一碗給我。桌上只有一碗“千張焐肉”的菜,平日里的主打菜:霉干菜、腌蘿卜、咸菜等一個也沒上。舅母先夾一些“千張焐肉”到我的碗上后,再對外公說:“今天是重陽日,外孫家賣了大肉豬了,特意送來“千張焐肉”給你吃!”只見外公“噢噢”地輕聲應(yīng)著,深陷的眼窩里逐漸流出了兩行淚水。這一餐,外公吃得很認(rèn)真,臉上的汗水和淚水早已混為一體了……
那年的12月22日是冬季日。12月17日,外公去世的消息傳到我家。奶奶聞訊,驚呆了半天后才自言自語地說:“親家公真是成精了,怎么算得這么準(zhǔn)?”
外公入土后三年,舅母公布了外公“成精”的秘訣:那年12月1日起,無痛無病的外公就絕食了,前5天還喝點水,后來就什么也不吃了……
“老人的尸體很輕,好像是一個稻草人。”舅母說,“誰能想到,在不會斷糧,日子越過越好的時候,老人最終是被自己餓死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