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松落
葉凡去世了,我緊緊盯著新聞里這樣的字句:“住院期間她到澳門、廣西等地演出六七次,最后一次是11月11日在石家莊演出,當(dāng)時已高燒40攝氏度,但堅持完成了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出”,“演出之前她發(fā)高燒,上臺前我們用酒精給她強制退燒,她還是完整地唱完了一首歌,然后就燒得不行了,以致病情轉(zhuǎn)入危急”。
已經(jīng)擴散到了肝、肺、骨頭、腰椎,即便打上杜冷丁,也痛得讓人發(fā)狂,可她還要打扮停當(dāng),在北方11月的天氣里,穿上晚禮服上臺去唱歌。普通人會怎么想?不可理喻?爭當(dāng)“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模范?
不!不唱,她就活不下去。生命如此短促,生活如此凡庸,終于找到突圍之路,就要緊緊抓住。疾病已經(jīng)不可能逆轉(zhuǎn),生命的終點遙遙在望,此身既不能化為淡青色的山脈,嗚咽也不能喚起松濤的合唱,誰人的苦痛都不能分身為億,讓全世界都同感同受,躺在床上,卻有時間流走的聲音如此驚心。歌唱,是惟一的自救之道。
就好像,伊迪斯·皮亞芙一定要唱,她說“不唱,我就活不下去了”,還一定要在知道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后,抓緊時間開始巡回演唱;就好像,路遙一定要吐著黑血寫作,不寫,他就更加活不下去了;就好像,凡高一定要畫,臨死前的一年,一天一張作品;就好像,肺結(jié)核肆虐時期的音樂家一定要寫,越是死亡逼近越要加速燃燒,三五年的作品總量超過后世音樂家半生所為;就好像,我的表叔,一定要在癌癥的末期,掙扎著站上講臺講課——他有個曾經(jīng)震動華夏的名字,他叫蔣焦影。若非身臨其境,你一定當(dāng)那是種不可理喻的刻苦姿態(tài)。但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讓剩下的時間盡量豐盛起來,讓生命的密度盡量瓷實一些,是惟一的自救之道,是對抗人生終極問題“人生的意義”的惟一方法,是抵消茫茫宇宙自身如此渺小感覺的惟一路徑。
席慕容寫過,她向別人請教如何能讓植物花開得更加茂盛,得到的回答是:在根部砍上幾刀,再在傷口撒上幾把鹽。她這么做了,那個夏天,花開得近乎瘋狂。任何生命,在遭遇危機的時候,惟一能做的,就是盡量開花。要對抗冰雪,就用花朵;對抗刀斧熔漿,就用花朵;對抗時間,就用花朵。此時此刻,惟一能做的,惟有開花結(jié)果。盡管他們告訴我,宇宙生滅輪回,不留痕跡,一切華美都是浪費。
真要仰天長謝,所幸所幸,我們還有這樣一條自救之道。就好像,尤瑟納爾筆下的畫家王佛,在即將被皇帝砍頭的時候,開始描繪大海,并乘著一葉扁舟從畫出的碧海中從容離去。那是神話現(xiàn)實里的保命之道,卻也是更為玄妙的人類自救之道。
而葉凡呢?如果歌聲真有翅膀,她也一定插翅高飛,直上云霄,那是她惟一的自救及飛升之道。
(唐正均摘自《安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