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一路
弗洛伊德·柯林斯這個名字,給予我的是深深的震撼。夜闌人靜,思緒久久難平。我是從《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名篇》中讀到這個人和他的故事的。
時光回到1925年1月,一名叫弗洛伊德·柯林斯的洞穴探險者在探險時遭遇不幸,這位美國阿肯色州山地青年的遭遇,引起了全體美國人的關(guān)注。1月29日,當(dāng)他在父親的農(nóng)場為尋找一個能夠吸引游客的洞穴時,不幸陷入困境,不能自救。
在那個名叫“沙洞”的大洞穴中,柯林斯被一塊巨石卡住了左腿,動彈不得。人們想辦法施以援手,還是不能把柯林斯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在人們難以想象的疼痛和折磨中,柯林斯整整堅(jiān)持了十九天。他勇敢的心和頑強(qiáng)的意志,在同情者的心里,打下了無法泯滅的烙印。
十九天的時間,一分一秒對柯林斯來說都是煎熬。在沒有一線光亮的洞穴里,無邊的黑暗浸滿人的意識,柯林斯的腿上覆壓著巨石,僅可容身的小穴如同繩索捆綁著他,他全身無法動彈,能動彈的只有他的思維。孤獨(dú)、絕望、疼痛、無助,很容易將一個人的精神擊垮。
正當(dāng)美國人想盡一切辦法,營救這位不幸的落難者時,一名叫米勒的記者五次深入洞穴,并以細(xì)膩的筆觸寫出了自己親眼目睹的一切,為人們記錄下了這位落難者在生死面前如何保持著做人的尊嚴(yán)及其內(nèi)心痛苦與頑強(qiáng)的掙扎。
地面上每一寸地方都是水,每前行一步,都不得不像蛇一樣地蠕動。當(dāng)記者米勒試圖擠進(jìn)柯林斯受困的小洞,“疼——太疼了!”柯林斯懇求米勒放棄這樣的努力,柯林斯躺著,向左側(cè)斜著,以致他的左臉頰觸到了地面,兩只胳膊牢牢地卡在他身邊石頭的縫隙里,像一位釘在十字架上的受難者,這樣的姿勢,他不得不保持十九天。
他的臉上蓋著一塊油布,記者米勒試圖把它揭開?!胺呕厝?,”他說,“放回去——水!”米勒才注意到,水一滴滴地從頂部的巖面上滴下來,每一滴都打在柯林斯的臉上,最初的幾個小時,柯林斯并不介意,可是,隨后持續(xù)不斷的水滴幾乎讓他瘋狂起來。后來他的弟弟給他帶來一塊油布。此情此景,讓人想起舊時的水牢,再堅(jiān)強(qiáng)的人,也會不寒而栗。而柯林斯,堅(jiān)持了十九天。
一次次的營救失敗,終于有一次,柯林斯面對著米勒——這位身高只有1.57米、體重僅54公斤的好心記者,真誠并非調(diào)侃地開起了玩笑:“喂,伙計,你最好出去暖和暖和。不要回來了,你這么瘦小,我相信你是不能把我弄出去的?!贝丝?,最需要幫助的人,依然樂觀,一如既往地關(guān)心他人,關(guān)心眼前來幫助他的瘦小記者。
柯林斯沒有任何額外要求,但他鄭重地要求在他的頭頂放置一盞燈。燈光如豆,可是,微弱的光,在這位地下探險者的心里,成為永存希望的火種,成為挑戰(zhàn)黑暗環(huán)境和冷酷陷阱的象征。無論身處怎樣的絕境,勇敢的心,永不輸給貌似強(qiáng)大的災(zāi)難。十九天后,柯林斯離去,這盞燈仍然亮著……
柯林斯離去了,美國一位叫詹金斯的傳教士為柯林斯作了一首緬懷的歌——《弗洛伊德·柯林斯之死》,歌詞唱道:“我們都知道的一個家伙/有著白皙英俊的臉龐/真誠而勇敢的心腸/他的身軀正在沉睡/沉睡在那個荒涼的沙洞里?!甭牳枵邿o不落淚。
置身絕地,是對精神強(qiáng)度與韌性最好的考驗(yàn),在困厄面前,如何保持人的尊嚴(yán)?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個問題。當(dāng)我們面對世界的劫難感到憂傷時,柯林斯的不屈靈魂來到我們身邊,在生命的琴弦上彈奏他隱忍的悲歌,安慰那些哭泣的人們。
(炎涼摘自《南方》 2008年第4期 圖/賈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