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 和
幾個打樁工人,在開工典禮后,主動邀我?guī)退麄兣膹埡嫌罢?。第一個畫面還規(guī)矩,一字排開,接著就自說自話了,“模仿”領導的樣子,拗了一個慶典式“造型”。
最近,國際金融危機快速擴散和蔓延,我國各地的開工建設,快馬加鞭,風起云涌。為了擠上“4萬億”這趟車,進而拉動經濟增長,許多地方的眾多建設項目開始啟動,甚至提前。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紛紛出臺,其規(guī)模之龐大、措施之堅決,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首次,也是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首次。
坐以待斃,是個教訓。照片上的這個工地,是在上海的長寧區(qū),聽說10年前亞洲金融風暴突然降臨,長寧吃了“慢一拍”的悶虧,因一些項目沒有抓緊,轉眼間有些外資項目撤退,許多地塊只好“曬太陽”,幾年后等到建成時,僅趕上經濟高增長的尾巴,錯失了良機。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隔壁的徐匯區(qū),當年則反其道而行之,在逆境中奮力開拓徐家匯商圈,雨過天晴時,盡享經濟高增長的成果。吃一塹長一智,如今大家都是聰明人。
聰明的還有這些來自江蘇的農民工,他們知道擴大內需意味著什么。喜形于色,上臺“搞笑”留影的他們,心里明明白白,套改一首歌的歌詞:“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地哪有我,沒有我哪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