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已深沉,繁華褪盡喧囂不再時;當煙雨幾度飄零,舊邦夢魂牽,回首知己幾人時;當愛已成往事,黃泉碧落兩茫茫時;當奮然荷戟前行,不顧世俗,不計后果時,我們的心中便會有寂寞襲來。
終人一生,寂寞孤獨,它應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生活狀態(tài),是大悲大痛大徹大悟而后的歸宿,當一切終于回復平淡時,寂寞孤獨相伴相隨。由此看來,它還應是長久的一種心態(tài)和生活狀態(tài)。
孤 獨
(德國)賴內·瑪利亞.里爾克
孤獨像一陣雨。
它從大海升向黃昏;
它從遙遠而荒涼的曠野
升向它久住的天空。
它正是從天空落到城里來的。
雨落在晝夜交錯的時刻,
那時一切街道迎向早晨,
那時一無所獲的肉體
失望而憂傷地彼此分開;
而互相憎恨的人們,
那時不得不睡在一張床上。
于是孤獨流成了河……
這是德國詩人賴內·瑪利亞·里爾克的詩作,我驚奇這位生于1875年,卒于1926年的詩人竟能寫出這樣具有現(xiàn)代意識的詩歌來。
孤獨的意象是雨,它來自大海、曠野、天空,那些人跡稀少的地方。而那些人潮洶涌的城市里,人們雖然離得如此之近,靈魂卻相隔萬里。肉體的滿足也不能驅逐孤獨,人們的違心、虛偽、冷漠,使孤獨四處蔓延。無論廣袤的大自然還是狹窄的城市,孤獨是這樣不可避免的四處游蕩。
一幅傷感而憂郁的圖景,一幅人類弱點的啟示錄。詩人用了形象的比喻,蘊含了深刻的哲理,一語道破人們心靈的隔膜和虛弱。
人類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日世界,賴內的預言卻遺憾地實現(xiàn)了。我們朝夕相處,卻互不了解,我們好像離得如此之近,感覺卻那樣遙不可及。如同顧城的那首詩:
你
一會兒看云,
一會兒看我,
你看云時很近,
你看我時很遠。
煩 憂
戴望舒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瓦爾登湖》 (美國) 亨利·大衛(wèi)·梭羅 上海譯文出版社
梭羅最為著名的實踐是在瓦爾登湖畔自力更生的兩年獨居。他要證明的是,人們只需花很少工夫便可生產所需物資,完全應該更多地去體驗自然、體驗人生,而不是在忙忙碌碌的追名逐利中忘了人生的根本?!锻郀柕呛返牡谖逭隆都拍罚瑥娬{了人內心生活的重要性,也提出了自然之母是人類力量的源泉。
●《少年維特之煩惱》(德國) 歌德 長江文藝出版社
它是一部書信體小說。它以作品主人公維特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寫給他的摯友威廉的數(shù)十封信簡為內容,以維特和他的女友綠蒂之間不幸的戀愛故事為中心線索。維特與整個社會的矛盾,實質上體現(xiàn)著新與舊、新生與腐朽之間的矛盾,因而是不可調和的。維特不滿于社會,他也不見容于社會。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鄙棄、仇恨的眼光向他投來;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動輒遭到人們的白眼與非難。生活無望而無聊,環(huán)境冷峻而充滿敵意;對丑惡現(xiàn)實的清醒認識和深刻不滿,立志于反抗邪惡,掃除腐臭,但又時時感到社會勢力的頑固與強大,感到自己無從下手。“維特的煩惱”反映出了當時覺醒中的德國知識青年的精神苦悶和可悲遭遇,從而對業(yè)已衰朽的德國社會提出了強有力的控訴。
●《麥田里的守望者》(美國)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 浙江文藝出版社
這部小說是20世紀50年代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它最早觸及青年反抗的主題。德國學者漢斯·彭納特的論文《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孤獨的青年和他想與人交流的斗爭》稱主人公霍爾頓是“小說史中最孤獨的人物之一”?;魻栴D出身在紐約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的家庭。老師和家長強迫他好好讀書,為的是出人頭地,而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根本沒有心思用功讀書,因而老是挨罰。他的內心十分苦悶、彷徨,用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最后仍不免對現(xiàn)實社會妥協(xié),成不了真正的“叛逆”。這可以說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筆下人物霍爾頓的悲劇所在。
●《幽靈之家》 (智利) 伊莎貝拉·阿連德譯林出版社
《幽靈之家》表面上看是一部家族羅曼史,它以小說中的敘述人阿爾芭的外祖父、莊園主、資本家、智利保守政治勢力代言人埃斯特萬·特魯埃瓦(也是文學化了的作者本人的外祖父)及其家庭70多年的滄桑為主線,講述了一籮筐奇奇怪怪的故事,其中不乏勤勞致富、投機倒把、政治陰謀、勞資沖突、欲男性女、愛情火花、革命青年、紈绔子弟、土著異俗、都市浮華、純真年代、兇猛時局、善人惡報、惡人囂張。而最耀眼的當屬圍繞在外祖母克拉臘身邊的靈異世界,各種未卜先知、乾坤挪移、跨越陰陽、溝通萬靈的奇異事件像是為這部小說開了天眼。
但如果換一種讀法,從小說中有意避諱、有意淡化的地方入手,就會發(fā)現(xiàn)《幽靈之家》遠不只是一部神神叨叨的家族羅曼史。作為一個深受1970年代軍事政變之害而被迫流亡異國他鄉(xiāng)的智利人,智利20世紀的歷史一直是伊莎貝爾·阿連德心中的一個難以撫平的情結,其中糾結的愛與恨遠遠超出了一本小說的容量。
●《在輪下》 (德國)赫爾曼·黑塞上海譯文出版社
赫爾曼·黑塞(1877-1962),德國作家,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对谳喯隆肥亲髡叩脑缙谧髌贰?/p>
小說敘述的故事是:主人公漢斯自幼聰穎過人,勤奮好學,被大家視為神童。他被送入一個神學院學習,受大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他功名心切,在與世隔絕的學校里拼命學習,沒有半點空閑,身心健康受到損害。同學赫爾曼生性倔強,蔑視功名,為學校不容;而漢斯覺得只有赫爾曼才是知己。漢斯用功過度,身體衰弱,成績倒退;學校把這些歸罪于赫爾曼。
赫爾曼被學校開除,漢斯更感孤單,不時受到老師的訓斥和同學的恥笑,之后得了神經(jīng)衰弱癥,使他無法繼續(xù)學業(yè),只得返回家鄉(xiāng)當鉗工為生。社會的歧視和生活的失意使他覺得仿佛跌在無情而龐大的車輪下。
這是一部控訴德國舊教育制度的小說,被認為有濃厚的自傳色彩。
《東邪西毒》
導演:王家衛(wèi)
制片國家/地區(qū):中國
上映年度:1994年
這部影片講述了東邪、西毒和一個女子的半生緣。
西毒歐陽峰(張國榮飾)因為戀人賭氣嫁給了自己的兄長,黯然離開白駝山,自我放逐,住在沙漠中以替人介紹殺手為業(yè)。每年桃花盛開的時節(jié),他的好友黃藥師(梁家輝飾)都會來看望他。
慕容嫣(林青霞飾)愛上了黃藥師,找歐陽峰請他殺掉自己的哥哥慕容燕,因為他阻止自己與黃相愛。慕容燕也找到歐陽峰,請他殺黃藥師,因為他搶了自己最愛的妹妹。燕、嫣神出鬼沒,最后歐陽鋒終于明白了燕和嫣是一個人,黃藥師的負情使她變得神經(jīng)質。多年之后慕容嫣變成了江湖中鼎鼎有名的劍客獨孤求敗。
夕陽武士(梁朝偉飾)為了籌措盤纏回故鄉(xiāng)看桃花而出戰(zhàn)馬賊,終于戰(zhàn)死。歐陽峰因為好奇去了武士的家鄉(xiāng),發(fā)現(xiàn)那里沒有桃花,只有一個叫做桃花的女人(劉嘉玲飾)??嗫嗟却鴲蹜僮约旱恼煞颉﹃栁涫?,還有自己愛戀的黃藥師。
倔強的孤女(楊采妮飾)只有一簍雞蛋和一頭驢,固執(zhí)地在旅店等待愿意肯替她被刀客殺死的弟弟報仇的人。不穿鞋的快刀洪七(張學友飾)出現(xiàn)了,他幫助孤女把太尉府的刀客都殺死了,但被砍掉了一根手指,最后洪七帶著他的妻子向北方而去,離開了沙漠。
歐陽鋒在戀人死后一年知道了她的死訊,傷心之余喝了剩下的半壇“醉生夢死酒”,而其實“醉生夢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玩笑,因為你越要檢驗你是否已經(jīng)忘記就越要試圖去記憶。
最后他燒毀了他在沙漠中的茅屋,離開了沙漠……
影片仍然沿襲著王家衛(wèi)一貫的風格,整個故事都在講述著拒絕與被拒絕的感受。王氏的電影語言在這里得到充分展示,美麗的音樂,匪夷所思的攝影角度,不斷變換的廣角鏡頭,傾斜構圖,營造了荒漠中疏離、冷僻、孤獨的氣氛,給人一種空洞、茫然的感覺。在絕美中展現(xiàn)凄涼,把一種古典的寫實主義發(fā)揮到極致。這就是王家衛(wèi)眼中的都市:一種令人無法拒絕又試圖逃避的東西,這種情緒彌漫在他影片的每一個細節(jié)里。
或許影片最感人的是最后,張曼玉飾演的西毒的情人,倚在窗邊,眼神迷離,惘然地對著暗戀自己的黃藥師訴說:我拒絕了他,終于讓他知道了得不到的感覺。我一直以為是我自己贏了,直到有一天看著鏡子,才知道自己輸了。在我最美好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人都沒有在我身邊。如果能重新開始該多好!
是,最好的時光,沒有和心愛的人廝守一起,生命還有什么意義?王家衛(wèi)式的《東邪西毒》,所承載的意義,實在是一言難盡。
(本期供稿:徐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