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明
2008年1月,中國南方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使湖南南部重鎮(zhèn)郴州市的知名度大增。人們都知道,在這場自然災害中,郴州市在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內(nèi)成了一個既無水又無電的“孤島”。郴州的人民經(jīng)受了嚴峻的考驗?,F(xiàn)在,災害已經(jīng)基本過去,太陽照常升起,郴州人民又走上了緊張有序的生活軌道。
悲情之城
郴州是一座悲壯、蒼涼的城市,因為從古到今一些重要的人物受貶時的流放地都是郴州。這些被貶的人物給這座城市染上了一種悲情,一種揮之不去的悲情。中間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韓愈、秦觀、張學良三位。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原為監(jiān)察御史,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關(guān)中大旱,韓愈上書請免徭役賦稅,被貶為連州陽山(今屬廣東省)令。永貞元年(公元805年)遇大赦,離陽山到郴州(今湖南郴州市)待命。韓愈在《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一詩就表達了這時的情緒。他寫道:“我來正逢秋雨節(jié),陰氣晦昧無清風。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碑敃r的政治形勢“無清風”,自己的“正直”也不能感通神靈。當時的郴州作為貶官的處所,就是因為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惡劣。韓愈在《八月十五日夜贈張功曹》詩中就寫道:“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濕蟄熏腥臊……竄逐蠻荒幸不死?!蹦憧串敃r的郴州毒蛇多到下床都是一件困難的事,空氣潮濕還有腥臊味,也就是空氣質(zhì)量不好。總之,是一個“蠻荒”之地。當然韓愈在遭貶后還是樂觀的。他在詩中寫道:“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彼€想著東山再起報恩。他還高唱出“人生由命非由他”的坦然。
韓愈在衡山時遇到了郴州蘇仙嶺的道教圣地——景星觀的道士廖正法,為他專門寫了一文《送廖道士序》。該文壯美大氣并寄寓了自己的思想。現(xiàn)在景星現(xiàn)中廳內(nèi)漢白玉碑是刻有該序。
秦觀是宋代的大文人。我們經(jīng)常說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就是秦觀寫的《鵲橋仙·七夕》一詞中的最后兩句。
秦觀即秦太虛,北宋洲人,揚州高郵人,字少游,號淮海居士,元豐進士。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來并稱“蘇(樂坡)門四學士”。秦觀的成名作就是一首《滿庭芳》的訓,該詞開始為“山抹微云,天粘衰草”,他的老帥蘇東坡十分欣賞,稱秦觀為“山抹微云秦學士”。唐詩宋詞都是能演唱的。在宋代,秦觀的這首詞就如同現(xiàn)在的通俗流行歌曲一樣,在民間很是紅火。
由于新舊黨爭的牽連,1096年,47歲的秦觀被貶到今天的郴州削官為民。秦觀懷才不遇,含冤被貶,滿懷悲憤的在此寫下了一首有名的詞《踏莎行·郴州旅舍》。毛澤東說:“這首詞寫得很好,寫出了他被削職后,那種凄楚難言的隱衷,把那些在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沖突中,有才華有抱負的愛國知識分子,報國無門。不堪排擠打擊的情懷,描寫得淋漓盡致,所以很有名?!?/p>
在西安事變后,張學良將軍也曾被幽禁于郴州市蘇仙嶺頂上的蘇仙觀內(nèi)很長時間。張學良被囚禁的地方,今天已經(jīng)被稱為“屈將室”。在這里,張學良寫下了“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的名句。
三絕碑
這些悲情人物不僅孕育了郴州不屈不撓的城市之魂,也留下了可供懷念欣賞的紀念物。這中間最為有名的就是“三絕碑”。
上面講道,宋代的秦觀在被貶郴州時,寫下了一首有名的詞《踏莎行·郴州旅舍》,全詞如下: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知何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蘇東坡很喜歡這首詞,特別是最后兩句“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就把它寫在扇子上,天天看它、讀它。秦少游死后(秦少游1100年死于藤州),蘇東坡非常悲痛,在扇面秦詞的后面,寫下:“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的跋語。著名書法家米芾把秦詞、蘇跋寫下來,傳到郴州。郴州人把其刻在一個碑上,史稱“三絕碑”。這“三絕碑”就在郴州市內(nèi)的蘇仙嶺上,實際應該叫摩崖石刻。
石碑或摩崖題刻在中國并不罕見,其價值就以石碑上的內(nèi)容、書法藝術(shù)的高低以及年代的久遠來衡量。這郴州的“三絕碑”是把宋代秦觀的詞、蘇東坡的跋、米芾的筆(即書法)匯聚在一個石碑上,十分不易。秦、蘇是宋代頂尖的文學家,米芾是宋代頂尖的書法家。這三人代表了宋代最高的文學藝術(shù)水準,人稱“三絕碑”。這“絕”可以理解為“杰”。中國的“三絕碑”還有一些,但以郴州市的影響最大,價值最高,往往被人稱為“三絕碑”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