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建
熱身區(qū)
激浪千重,旋流百轉,小舟與飛瀑共舞;活力四射,身心快樂,激情與浪花齊飛。
皮劃艇是皮艇和劃艇的總稱,都是兩頭尖而小、沒有槳架的船艇。皮艇起源于格陵蘭島上的愛斯基摩人所制作的一種小船,這種船用鯨魚皮、水獺皮包在骨頭架子上,用兩端有槳葉的槳劃動。劃艇則起源于加拿大,因此又稱加拿大劃艇。
皮艇和劃艇都是從獨木舟演變而來。遠古時代,以采集和漁獵為生的人類多依水而居,聰慧的始祖用石斧刨或用火燒的方法將一根粗樹干挖空制成獨木舟,用于漁獵和水上運輸。幾千年來,由于生產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獨木舟已為其他船艇所替代,皮艇和劃艇也已逐漸演變成了休閑運動的工具。
在皮劃艇運動開展過程中,人們?yōu)樘岣叽俣鵁嶂杂谕蔚母脑臁?9 世紀末,德國工程師赫曼根據自己的飛行經驗,將皮艇制造成魚形,提高了船速。此后,英國造艇家弗龍德發(fā)現船體越長,阻力越小,速度也越快,因此造船者紛紛加長船體。1923年,丹麥、瑞典、奧地利等國組成了一個工作委員會,規(guī)定了艇的長度為 5.2 米 ,寬度為 51 厘米。
皮劃艇比賽自1867年始于英國,1924年成立國際皮劃艇協會,靜水皮劃艇在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而直到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激流皮劃艇比賽才正式加入奧運競技大家庭。如今,皮劃艇項目已成為奧運會的金牌大戶。2008年8月15日到17日,16枚皮劃艇項目的金牌將在北京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產生。
皮劃艇是一項很有鍛煉價值的水上運動,屬速度和耐力項目。皮劃艇比賽項目分靜水和激流兩種,激流項目又分為激流回旋和漂流兩種。經常參加皮劃艇運動,能有效地增強心血管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加大肺活量,發(fā)展全身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質。
小鏈接
激流回旋,是皮劃艇運動項目之一,不是漂流卻勝似漂流。早期的激流回旋比賽是在靜水中進行的,后來人們改在湍急的自然河溪中從事這項運動并延續(xù)至今。這項運動將自然漂流的激流、漩渦、暗礁、險灘等精華,在賽道、游道內充分再現,新奇又刺激!激流回旋運動已被開發(fā)成旅游項目——“激情漂流”。
練功區(qū)
在參加皮劃艇運動時,運動員必須在規(guī)定航道內于激流中穿越或繞過規(guī)定的障礙到達終點,以扣分少者為勝。航道長800米,有人工障礙和天然障礙兩種。人工障礙是寬90~120厘米的門框,設25~30個,比賽時必須穿越每個門框,碰撞或漏穿均要扣分。
皮劃艇的比賽場地、比賽距離、比賽規(guī)則、裁判方法基本相同,但皮艇和劃艇的船形結構、槳的形狀,以及運動員的劃槳姿勢、握槳方法和技術動作卻有很大的不同。皮艇運動員坐在座艙內,腰間的防浪裙緊扎在艙口,身體腰部以下被密封在皮艇艙內,防止艇艙積水,即使翻船皮艇也不會進水,運動員通過擰腰和壓槳等動作將艇翻過來后就可繼續(xù)劃進。運動員用一只兩端都有槳葉的槳在艇兩側輪流劃水前行,腳在艇艙內操縱著尾舵控制方向。劃艇運動員則后腿跪在甲板上,前腿成弓步,腰間不帶防浪裙,兩手握一支單面槳在艇的一側劃水前行。劃艇也沒有舵,僅靠劃槳控制方向。
皮劃艇運動的技術要點在于劃槳。一個劃槳周期是由槳葉入水、劃水和回槳三個連貫動作組成的,每次劃槳幅度要適中,劃幅太小,做功距離短,體能轉化率?。粍澐^大,則有效力程相對減少。一般劃槳頻率為每分鐘30~40槳。
過招區(qū)
問題1. 有一個原始漁獵人,將一段已經削成獨木舟形狀的樹干浮在水上時恰可浮起自己,之后他將樹干內部掏空成為獨木舟。假設被掏空的部分體積為V,被掏去的木屑質量為m,水的密度為ρ。請問,他在乘坐獨木舟時還能再稍帶多重的物品?是mg還是 ρgV ?
問題2. 現代的皮劃艇比賽中,運動員??山柚渌Мa生的波浪將自己的艇向前推進,這種巧妙的操作技術叫做“乘浪”。比賽中,如果相近的兩條艇一前一后,后面的艇尾恰好在前面那條艇的艇尾浪尖上,后面的艇便可乘浪向前。據研究,如果保持和前面的艇相同的速度乘浪前進,可節(jié)省 30%~50%的能量。乘浪操作對于后面的艇來說叫做“借浪”,對于前面的艇來講則叫做“帶劃”。學習過機械波的同學都知道,波中的質點并不隨波遷移,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動,請問:乘浪現象道理何在?
答案
1. mg
2. 水波分兩類,表面波和深水波。短波長、小振幅的水波是表面波,主要由水的表面張力形成;長波長、大振幅的水波是深水波,由水的重力產生。水面小蟲激起的波為表面波,而艦艇激起的波為深水波。表面波是橫波,深水波既不是縱波也不是橫波,而是兩種波的疊加,水波中的各質點同時參與豎直和水平方向的振動,即作圓周或橢圓運動,運動方向為水面部分向波的前進方向,如圖所示。由于乘浪的艇浮在水上并且保持在水波前方與波同行,轉動的水會將船向前推進,而浮在表面的物體在波浪走過后又會滑回原處。海中艦艇的側后方也常有海豚和其他魚類借浪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