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順
親情,是人間最偉大而又最真摯的感情,但是寫起來往往不知如何下筆。比如說寫父母,關于他們的材料就那么多,能掀起什么大的波瀾?寫其他的親人也是如此。所以,為了交差,就只能編故事、說套話、抒矯情,這樣的文章連自己都打動不了,又怎么能打動別人?
一、融會美好意象
多姿多彩的生活,每天都在撥動著人們的心弦。要寫出感情真摯的作文,就要用心靈去感受生活,品嘗積淀心中的那份情思,把美好的意象與伴隨著歡樂與痛苦、交織著甜美與酸楚的感受融會到一起,將思想的觸角延伸到心靈深處,尋找自己的那份期盼和感動。只要選擇好一個恰當?shù)耐黄瓶冢湍茔殂樘咸系亓髯⒂诠P端,釋放出在心中孕育了許久的情思。比如《親情》(片斷):
雨蒙蒙地下著,楊柳靜靜地立在路邊。
一對老年夫婦要過馬路,盡管汽車不多,還是很小心的樣子。他的身體似乎不太好,拄著拐棍,還要老伴挽著;她雖然也已滿頭銀絲,蒼老的身體微微地顫著,卻還要小心地扶著自己的老頭子,并為他撐著傘。雨霧蒙蒙,將他們籠住,就像籠住兩棵相依相偎的老樹。
一輛奧迪從他們身旁減速駛過去。她為他擦一下臉上的雨水,豎豎領子,互相攙扶著蹣跚地踱過馬路。老人的親情就像這春雨一般,并非充滿激情,卻同樣沁人心脾,令人感動。
該文如同畫了一幅水墨畫,淡淡的雨,濃濃的情。作者筆法細膩,如“她為他擦一下臉上的雨水,豎豎領子,互相攙扶著蹣跚地踱過馬路”。本文的背景描寫——“蒙蒙的雨,靜靜的柳”,烘云托月,美的人,美的景,和諧統(tǒng)一,連那一輛奧迪也“從他們身旁減速駛過去”,人與自然融合而成整體的美。
二、哀婉凄楚震心弦
生活并不都是馥郁的鮮花,也不都是濃香的美酒。它充滿了酸甜苦辣,千般滋味。誰不向往雜花生樹、芬芳撲鼻的春光呢?然而生活不完全等于歡樂與幸運,它畢竟還伴著悲哀與不幸。既然如此,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該崦幌律盍粝碌膫?,描寫我們?jīng)歷的悲哀與不幸呢?有位名人說:“悲劇的效果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在考場作文中,哀婉凄楚也同樣動人。
比如有一篇追憶剛剛病逝的母親的作文《深深地感謝》,其中有這樣一個片斷:
我走進重癥監(jiān)護室,想叫一聲“媽媽”,想說一句“感謝”,可所有的感情在剎那間竟然全部化為了沉默。沉重的喘息聲很清晰,似乎維持生命的是一根根管子,維護心跳和呼吸的是一臺臺機器,這已經(jīng)是媽媽昏迷的第六天了。我看著她,腦子里一片空白,惟有那張永遠和藹、永遠微笑的臉。我顫抖著伸出手去觸摸我眼中那張模糊的臉,一滴熱淚滴落在我的手背上,那淚,晶瑩剔透,如同我17年來一直在享受的愛。
再次走進監(jiān)護室,那一面,已是最后一面……我懷著無限的感激,卻依舊沉默。我在心里反復地說,媽媽,下輩子,您還做我的媽媽……也許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媽媽似乎聽到了我的呼喚,她奇跡般地睜開了眼睛,還是熟悉的關愛的眼神,目光中的堅毅告訴我——要堅強!要努力!之后,那雙眼閉上了,而且永遠不再睜開……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跳出了寫這類文章絮叨羅列往事的老套,擷取“母親”去世前后生活中的幾個細節(jié)或鏡頭,以感情為線連綴成文。這個片斷就是作者兩次走進重癥監(jiān)護室時的鏡頭,寫了母親彌留之際的“一滴熱淚”和堅毅的“目光”、“我”的“無言”的感謝。作者用“感情”的摯情串起晶瑩的淚珠,潑灑著心聲,哭訴著衷腸,這能不激起我們對已故親友的思念嗎?這能不喚起我們對生活的感悟和往事的回憶,產(chǎn)生同樣的情感沖動嗎?
三、巧用技巧織親情
我們知道,如果要織成光彩奪目的綾錦來,必須巧妙地排列各色的絲線,把它們組織成美麗的圖案。寫文章也是如此?;蛟S我們的腦海中積存著許許多多的寫作素材,有著各種各樣的復雜感想,如果不注意提煉加工,不注意寫作技巧,也是很難織就親情的美好篇章的。
1.注重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是文章生命的微細胞,是生活感應的微神經(jīng),它在作文中有著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請看一位考生的作文(片斷):
父親指著自己的形象說:“兒子,我這身西裝怎么樣?”我沒有回答,因為我沒看那身西裝。我注視著他的臉,一張嚴肅而憔悴的臉。這張臉,曾在我四歲時,因冒著大雨送我上幼兒園而沾滿雨水;這張臉,因為我的懶惰而憤怒地拉緊肌肉;這張臉,曾深夜歸家,以為我睡著,而輕輕地貼在我臉上;這張臉,因為我偶然的一次好分數(shù),而綻放出人間最燦爛的笑容。而如今父親“功成名就”,那么多朋友圍著他,可他臉上,卻掛著些許的惆悵,顯得有點孤獨。
這段話,用“這張臉”作為提挈語,以感人的細節(jié),構成了對父親的一連串回憶。
2.抓住感情瞬間。古人云:“萬古常青,只有一真耳?!币簿褪钦f,真實的事情,才能產(chǎn)生真切的情感,這就需要抓住感情的瞬間,我們從感人肺腑的文章里可以感受到這一點。我們來看一考生描寫父親的佳作《隔著代溝,我望見了您》(片斷):
我不聲不響地走進去。您還在忙著。光線并不明亮,我卻看到了您頭上幾點晃眼的光。我頭一次注意到您有白頭發(fā)了。您費力地搬著桌子,額頭上已經(jīng)閃著瑩瑩的光。這就是我的父親啊,曾幾何時家里重活一人包的父親,竟也變得這樣虛弱!您還是老了啊!
那一刻,我突然感覺一股沖擊從心底噴薄而出,震動著我的全身。我覺得那是源自割不斷的親情,那是心底的回音。突然找回了被父愛包圍的感覺,這父愛不像從前那樣廣博而無微不至,但它卻更深沉,更能激起我內(nèi)心的共鳴。我覺得我重新認識了您。
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是情真意切。它用敘事方式寫了“我”和父親之間的交流。這種交流主要是心理交流,顯得真實親切自然。代溝是種情感因素,感情的親疏,也就是代溝的深淺,它成為“我”認識父親的障礙。行文最后,通過父親幫“我”清理教室這個真實的事例,抓住這一感情的瞬間,拉近了作者和父親之間的距離,讓人看后感動。
總之,情真為一切優(yōu)秀作文之核。當然要想在高考作文中寫出“感情真摯”的文章,最關鍵的還在于我們平時的積累,只有平時的生活積累、閱讀積累、感情積累深厚,才能寫出真情,寫好真情,才能讓真情飛揚,讓文章閃亮。
【精段賞析】
1.我們在一起,算來也還不到五個年頭。無論日子怎么壞,無論是離是合,你從來沒對我發(fā)過脾氣,連一句怨言也沒有——別說怨我,就是怨命也沒有過。我的脾氣可不大好,遷怒的事兒有的是。你往往抽噎著流眼淚,從不回嘴,也不號啕。不過我也只信得過你一個人,有些話我只和你一個人說,因為世界上只你一個人真關心我,真同情我。你不但為我吃苦,更為我分苦;我之所以有我現(xiàn)在的精神,大半是你給我培養(yǎng)出來的。
前年夏天回家,上你墳上去了。那時墳上墳下密密地長著青草,朝露浸濕了我的布鞋。我和隱今夏回去,本想到你的墳上來,因為她病了沒來成。我們想告訴你,五個孩子都好,我們一定盡心教養(yǎng)他們,讓他們對得起死了的母親你!謙,好好兒放心安睡吧,你。
——選自朱自清《給亡婦》
[點評]這篇悼文曾被時人評為“至情之文”。作者分別從亡婦為母為妻兩方面,沙里淘金地選擇一系列生動的生活細節(jié),來表現(xiàn)“我”的感慨、懷念、歉疚之情。她心中裝著丈夫和孩子,惟獨沒有自己。文章娓娓道來,寫得情意綿綿,令人動容。
2.雖然父親誠心誠意地把我當大人和朋友對待,還常常和我討論一些嚴肅的問題,我反而常常強烈地感覺到,在他的心里我還是他的小孩子。有一次,我要去東北出差,臨行前向他告別,他很關切地問車票帶了嗎,我說帶好了,他說:“拿給我瞧瞧!”直到我由口袋中掏出車票,他才放了心。接著又問:“你帶了幾根皮帶?”我說:“一根?!彼f:“不可,要兩根!”“干嗎要兩根?”他說:“萬一那根斷了呢,非抓瞎不可!來,把我這根也拿上?!备赣H的這兩個問題,讓我笑了一路。
——選自舒乙《父子情》
[點評]兒女年齡再大,在父母的眼里都是孩子,因此他們有時顯得啰嗦、嘮叨,甚至婆婆媽媽,讓人難以理解,但只要你努力去理解,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就是偉大的父愛或母愛。在這篇文章中,父親對自己已成年的兒子一點都不放心,仿佛送的是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深閨小姐。文章正是通過這種“婆婆媽媽”的細節(jié)來寫父愛的。這種經(jīng)過感情浸泡的細節(jié),充滿著真情與愛心。誰看了都會引起感情的共鳴,令人怦然心動。
3.我長小弟三歲。從我有比較完整的記憶起,生活里便有我的弟弟,一個胖胖的、可愛的小弟弟,跟在我身后。他雖然小,可是在玩耍時,他常常當老師,照顧著小朋友,讓大家坐好,他站著上課,那神色真是莊嚴。他雖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們都生凍瘡,都怕用冷水洗臉,他卻一點不怕。他站在山泉邊捧著一個大盆的樣子,至今還十分清晰地在我的眼前。
“小姊,你看,我先洗!”他高興地叫道。
——選自宗璞《哭小弟》
[點評]這一篇是姐姐寫弟弟的,回憶了他們童年的一些趣事,而這些陳年舊事深深地烙在姐姐的腦子里,幾十年后寫起來仍如此清晰。作者對此未作任何藝術加工,只是平平道來,但字里行間充溢了思念之情。
[作者單位:河北辛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