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梅
【摘要】中國古代文人遭貶謫后感自己所感,言自己所言,由于個性、遭遇及時代不同,作品中流露的情懷也不盡相同:(一)眷顧故國,心系君王;(二)寄情山水,垂青佛老;(三)堅守節(jié)操,不改初衷;(四)灑脫達觀,善于解脫。
【關鍵詞】詩歌解讀;古代文人;貶謫情懷
中國人講究不平則鳴,生活的坎坷、政壇生涯的暗淡,這些苦難成為貶官文人的一筆財富,成為他們創(chuàng)作的絕好素材。官職被貶之后,他們自然就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寫作上,由于不需再迎合朝廷之意,不再受思維定勢和藝術教條的約束,因此他們感自己所感,言自己所言,但因個性、遭遇及時代不同,作品中流露出的貶謫后的情懷也不完全相同?,F(xiàn)以詩人為例,解讀如下:
一、眷顧故國,心系君王
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三次遭流放,但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屈原雖放逐,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與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焉?!薄扒胖?,乃賦《離騷》?!薄峨x騷》是屈原被放逐時期創(chuàng)作的重要代表作品,對屈原“眷顧楚國,系心懷王”的情懷有明確的體現(xiàn)?!安粨釅讯鴹壏x兮,何不改乎此度?”遠離朝廷,但仍擔心楚國國君不能趁年富力強勵精圖治,一旦如“草木之零落”就悔之不及了?!坝喙讨厘乐疄榛假?,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之為證兮,夫為靈修之故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彼葱牡谋砻餍嫩E,永不把忠心拋棄。
二、寄情山水,垂青佛老
“江南倦歷覽,江北曠周旋。懷新道轉迥,尋異景不延?!保ā兜墙泄聨Z》)詩人謝靈運是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出身豪門,又天資聰慧,所以自恃甚高,但劉宋建立之后屢遭排擠,外任永嘉太守,不得志而肆意遨游山水。永嘉風景,不到一年便已游遍,因而產生探尋新異勝景的急切心情?!皝y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白色的云朵與金色的陽光交相輝映,藍天倒映在江水之中,水天一色。玄學盛行于晉,詩人早年頗受影響,政治失意時,佛學成為他克制內心燥熱的鎮(zhèn)定劑。因此詩人在結尾寫道:“始信安期術,得盡養(yǎng)生年?!蔽椰F(xiàn)在終于相信了,領悟了安期術的長生之道,從此可安心養(yǎng)生,以終天年了。
三、堅守節(jié)操,不改初衷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任職期間,曾多次遭貶。元和十四年因上《論佛骨表》諫阻憲宗迎佛骨入禁中,被貶為潮州刺史。此詩即為赴潮州途經藍關時所作。詩中詩人情緒十分低落,滿心委屈,但他堅持說自己是“欲為圣明除弊事”,可見其無悔且不屈。后四句雖沉痛凄楚,卻又慷慨激昂,不卑不亢。
四、灑脫達觀,善于解脫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碧K軾少年成名,本應是平步青云,一帆風順,但因“不合時宜”,屢遭貶謫。宋神宗元豐初年因“烏臺詩案”被貶官到黃州。詩人生活很困窘,老朋友為他從郡中申請了一片荒地,蘇軾躬耕其中。對于一個剛從生死線上掙脫出的人來說,外面的月色是那么美好,做一個郊野的閑人是那么的幸福。澄清的月色,郊外的清幽,將曾經的陰霾一掃而光?!盃未_坡頭路”正是詩人腳下的坎坷的仕途路,但詩人“自愛鏗然曳杖聲”,表明了詩人的開朗樂觀、意氣昂揚的態(tài)度,面對任何挫折絕不氣餒頹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