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英
觀察是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許多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都是由生物學家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的.達爾文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這啟迪我們:觀察是認識世界、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
俗話說得好:“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善于觀察的人往往能見微知著,窺一斑而知全豹.有些學生在進行觀察實驗時,不會“看門道”,僅僅停留在膚淺的“看熱鬧”上,只看到表面現(xiàn)象,不會深入思考和分析,因而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觀察能力不是自發(fā)形成的,只有在不斷的實踐和訓練中才能提高.觀察能力的提高,有賴于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
1.按一定順序觀察.按一定順序觀察包括兩層意思.從觀察方式上來說,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后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根據(jù)顏色和透明程度區(qū)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鏡觀察根尖的根毛,最后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qū)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上來說,一般是:先整體,后分部;先外形,后內(nèi)部;先前面,再后面;先上面,后下面.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后從外到內(nèi)依次觀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2.有目的地觀察.每種觀察對象都具有許多特征,如果樣樣都去觀察,就可能被弄得眼花繚亂,一無所獲.觀察時要根據(jù)觀察目的對觀察對象的特征進行觀察.這樣才能重點突出,效果顯著.例如觀察鯽魚的外部形態(tài),就應重點觀察其與水生生活相適應的一些特征:體形、體色、側線及鰭等.
3.進行對比觀察.進行對比觀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時,可以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然后再同中求異:植物細胞還具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則沒有.通過這樣的觀察,各項觀察點既清楚明白又容易記憶,避免了觀察內(nèi)容的混亂,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更透徹.學生還可以初步獲得對不同事物進行對比、分析的能力.
4.進行多次觀察.為了保證觀察結果的可靠性,要盡可能多次觀察,否則就難以區(qū)分偶然現(xiàn)象和一般規(guī)律.巴甫洛夫說:“觀察、觀察、再觀察.”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觀察的嚴肅性和科學性.只有反復地觀察,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
5.借助工具觀察.有些生物現(xiàn)象僅靠各種感官觀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借助各種觀察工具和技能.如動植物細胞、組織及微生物等一些微小的結構,必須要用顯微鏡或放大鏡才能看見,觀察時還要將標本做成裝片(或切片).若要使觀察的結構清晰可辨,則要將標本染色.有些標本需要長期觀察,則要制成蠟葉標本或者浸制標本.觀察動物的內(nèi)部結構首先要進行解剖.因此,在進行觀察前,一定要熟練掌握各種觀察工具的使用和生物學技能的運用.
6.邊思考邊觀察.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思維促進觀察的深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察,邊思考,邊觀察,并認真記錄這些現(xiàn)象和結果,對觀察的成敗原因進行分析,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總之,準確是觀察的基本要求,全面是觀察的基本原則.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不啻長了一雙火眼金睛,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人人都能明察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