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星 蘇振蘭
軍事戰(zhàn)略歸根到底是治國之道,是指導軍事斗爭實施和軍事力量建設的根本方針,主要內容就是解決打什么樣的仗、怎樣打仗的問題,從而正確解決軍事斗爭準備的基點、主要戰(zhàn)略方向等重大戰(zhàn)略問題,以增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現(xiàn)實針對性。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軍隊的兩位重量級人物——總參謀長羅瑞卿和國防部長林彪在軍事戰(zhàn)略問題上發(fā)生爭論,在軍事斗爭準備的基點、主要戰(zhàn)略方向問題上各執(zhí)己見,直到毛澤東介入……
靠軍事訓練還是靠政治?
(一)山雨欲來風滿樓
1959年8月,羅瑞卿、林彪分別接替黃克誠、彭德懷出任中國軍隊總參謀長、國防部長,兩人共同面對了發(fā)生在中國周邊的軍事風云。
1960年8月,蘇聯(lián)在新疆博孜艾格爾山口附近地區(qū)挑起第一次邊境事件后,中蘇之間的邊境糾紛便不斷發(fā)生。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蘇聯(lián)在中蘇、中蒙邊界駐扎重兵,達到54個師近100萬軍隊,中國的北部邊陲暗伏殺機。
1961年5月,為防止胡志明在北越成立的越南人民共和國統(tǒng)一南越,取代法國控制南越的美國發(fā)動所謂的“特種戰(zhàn)爭”:提供武器和金錢,派遣教官和顧問,裝備、訓練并直接指揮南越傀儡政權軍隊鎮(zhèn)壓南越人民,阻止越南南北統(tǒng)一。1964年8月,美國借口軍艦在北部灣遇襲,派軍機轟炸越南北方,是為北部灣事件,美國直接出兵越南戰(zhàn)場,越南戰(zhàn)爭擴大化,戰(zhàn)火燒向中國的南大門。
在世界第一、第二號強國美蘇一齊把中國視為軍事行動潛在目標的情況下,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軍方的代表人物國防部長、總參謀長的一言一行。
(二)長期從事政治工作的總參謀長親自抓大比武
在軍旅生涯中,羅瑞卿長期從事政治工作,歷任過紅一軍團政治保衛(wèi)局局長、八路軍野戰(zhàn)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q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晉察冀野戰(zhàn)軍政委、華北軍區(qū)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團第一政委,對政治工作的重視、忠誠是不言而喻的。
雖然長期從事政治工作,但羅瑞卿對軍事訓練工作極為重視。作為總參謀長,他向中央軍委建議:“要戰(zhàn)爭準備,作為軍隊來說,搞好軍事訓練,乃是最重要、最具體的準備。”毛澤東也一貫教導軍隊,鍛煉部隊,一是靠打仗,一是靠平時訓練。羅瑞卿堅決貫徹毛澤東的訓練方針,對部隊訓練工作抓得很緊。
1964年1月3日,中央軍委指示全軍,立即行動起來,掀起一個廣泛深入的群眾性練兵運動,史稱“大比武”。從1月到10月,羅瑞卿不辭辛勞,不畏寒暑,先后十多次到全國許多地方,深入部隊,了解情況,觀看表演。他及時地向部隊指出,要注意防止和克服某些形式主義、錦標主義的偏向,要珍惜群眾的積極性,愛護戰(zhàn)士,不要搞得太疲勞。羅瑞卿還多次陪同周恩來和賀龍、陳毅、徐向前、聶榮臻等中央軍委首長觀看軍事表演。
1964年的6月15、16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和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檢閱了北京、濟南部隊的軍事匯報表演。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這次軍事大檢閱,極大地振奮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是我軍的盛舉。
(三)軍事將領出身的國防部長卻熱衷于抓“政治”
作為軍事將領出身(紅一軍團軍團長、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第四野戰(zhàn)軍司令員)的林彪擔任國防部長后,面對周邊不斷緊張的軍事形勢不急不躁,卻對“政治”表現(xiàn)出過度的熱情。
1959年9月,林彪主持軍委工作沒幾天,便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別出心裁地說:“我們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怎樣學呢?我向同志們提議,主要是學習毛澤東同志的著作。這是學習馬列主義的捷徑。……我們學習毛澤東同志的著作容易學,學了馬上可以用。好好學習,是一本萬利的事情?!?/p>
1960年1月,林彪把毛澤東在延安為抗大題寫的三句話、八個字(“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發(fā)揮成為“三八作風”,作為檢驗全軍部隊革命化的標準。在同年9月至10月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他又提出所謂“四個第一”(即“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片面夸大主觀意志的作用,把政治工作抬高到不適當?shù)奈恢谩T谒闹鞒窒?,會議通過了《關于加強軍隊政治思想工作的決議》,林彪指示從內容到表達方式盡量模仿毛澤東為紅四軍黨代會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還討好地稱這是在“復古”。
1964年11月,正當群眾性的練兵運動轟轟烈烈地繼續(xù)深入開展的時候,長期“養(yǎng)病”的林彪在全軍組織工作會議上發(fā)出《關于當前部隊工作的指示》,提出要“突出政治”并將其作為軍隊工作和政治工作的總方針、總任務,“我們過去打仗是靠政治打勝的,十年內戰(zhàn)是這樣,抗日戰(zhàn)爭是這樣,解放戰(zhàn)爭和赴朝抗美作戰(zhàn)也是這樣,今后也還是要靠政治打勝仗”。同時,他攻擊群眾性的練兵運動是“單純軍事觀點”,是“軍事沖擊了政治”,誣陷羅瑞卿犯了資產階級軍事路線的錯誤。其后,林彪的筆桿子顛倒黑白:
“從一月至十月,他先后十三次到各地坐陣督戰(zhàn),瘋狂推行大比武,妄圖沖擊毛主席的建軍路線,沖擊林副主席制定的我軍革命化建設的一系列方針和政策。羅瑞卿推行大比武的惡毒用心,是妄圖以資產階級軍事路線代替毛主席的無產階級軍事路線,用資產階級思想來改造我們軍隊。通過大比武,大搞軍事第一,技術第一,以此沖擊無產階級政治,沖擊毛主席著作的學習,貶低和削弱我軍的政治思想工作?!睂嶋H上,后人從這段話中只能看出羅瑞卿一心抓軍事訓練的熱情。
(四)爭論來了:“政治可以沖擊其它?”
按照林彪的說法,“突出政治,就是突出毛澤東思想,用毛澤東思想武裝廣大指戰(zhàn)員的頭腦,樹立毛澤東思想的絕對權威”。顯然,不“突出政治”或“軍事沖擊了政治”,就是反對“突出毛澤東思想”、反對“樹立毛澤東思想的絕對權威”,也就是“反對偉大領袖毛主席”。這頂大帽子,戴在誰頭上,誰不害怕?羅瑞卿當然要據(jù)理力爭,矛盾產生了!
1964年底,在林彪作了“突出政治”的指示、嚴厲地批評了大比武后,羅瑞卿在送他征詢意見的“林副主席的指示”上進行了多次修改,從當時林彪黨羽的誣蔑中,可以看出他和林彪的的“爭論”:
“在十天之內就篡改了八次之多,以折衷主義的手法,塞進了他的許多私貨。林副主席說,全軍大比武沖擊了政治,要趕快煞住這股風。羅瑞卿卻說,十幾年才搞了一次比武,積極意義是主要的,氣可鼓,不可泄。林副主席說,軍事訓練、生產等可占用一定的時間,但不應沖擊政治,相反,政治可以沖擊其它。羅瑞卿卻說,這里是指必要的,也不能亂沖一氣。林副主席說,要把軍事訓練壓縮一下,要突出政治。羅瑞卿卻說,不要一下偏到這邊,一下又偏到那邊。林副主席說,政治不好,打起仗來往后跑,軍事再好有什么用。羅瑞卿卻說,軍事技術過不了硬,打起仗來也可能向后跑。”
1965年1月6日至9日,羅瑞卿主持召開有各大軍區(qū)負責人參加的中央軍委辦公會議第八次擴大會議。針對林彪在《關于當前部隊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突出政治”,“政治可以沖擊其它”,羅瑞卿又在這次會議上進行了有理有據(jù)的爭論。
對人民戰(zhàn)爭應該采取什么態(tài)度?
(一)“大辦民兵師”還是“小辦民兵師”?
毛澤東深知,“兵民是勝利之本”。因此,他對于民兵建設極其重視,曾一再教導軍隊領導人:“我們不但要有強大的正規(guī)軍,我們還要大辦民兵師。這樣,在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時候,就會使他們寸步難行。”“大辦民兵師”,是毛澤東對新形勢下如何開展人民戰(zhàn)爭、應付帝國主義侵略的思考。
對于毛澤東“大辦民兵師”的指示,羅瑞卿是堅決貫徹的。早在1959年11月,他就寫信給中央軍委,系統(tǒng)指出“我國的民兵制度,是在毛澤東同志思想指導下武裝全民的制度?!癖ぷ髟谖覈鴩澜ㄔO上,是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的?!癖慕逃柧毞结槪瑧瀼剀娛?、政治并重”。不過,羅瑞卿從建設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革命化軍隊出發(fā),主張重點建設正規(guī)軍,在人財物方面優(yōu)先保障正規(guī)軍建設,堅持“民兵事業(yè)費……在地方經(jīng)費中開支”,這自然而然就把地方武裝和民兵建設放在“次重點位置”。后來,羅瑞卿的觀點被攻擊為“小辦民兵師”,是片面強調正規(guī)軍建設的“一條腿走路”。
把握了毛澤東對“大辦民兵師”的期望心理,林彪大講特講:“把建設現(xiàn)代化革命軍隊和大辦民兵師結合起來,這是‘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在國防建設上的具體運用,是毛主席人民戰(zhàn)爭思想在現(xiàn)代條件下的重大發(fā)展?!绻麤]有民兵,我們的主力軍就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像一個獨臂將軍,就不可能打真正的人民戰(zhàn)爭。民兵又是我們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要不要民兵,實際上也是削弱還是加強無產階級專政的大問題?!?/p>
“大辦民兵師”還是“小辦民兵師”,反映了羅瑞卿、林彪對人民戰(zhàn)爭之人民性的不同理解,但卻被林彪貼上了“削弱還是加強無產階級專政的大問題”這個標簽。后來,林彪批判羅瑞卿,更是莫名其妙地放言:“中國赫魯曉夫及其代理人羅瑞卿,把按照毛澤東思想組織起來的民兵,看成是他們篡黨、篡軍,實現(xiàn)資本主義復辟的一大障礙?!?/p>
與民兵建設問題相聯(lián)系,羅瑞卿、林彪還在地方武裝建設問題上存在分歧。
(二)在地方武裝建設上:羅瑞卿贊同“是否搞一點?半脫離生產,農忙時回家”。林彪則提出“地方武裝就是堅持地區(qū)對敵斗爭的骨干”。
當時,全軍官兵都牢記一句毛澤東語錄:“要大力加強地方武裝建設。地方武裝除加強本身的建設外,平時協(xié)同地方加強群眾工作,把民兵搞好,戰(zhàn)時用民兵補充擴大,對敵作戰(zhàn)?!?/p>
關于地方武裝建設,羅瑞卿當然沒有異議,不過他同意劉少奇的意見:“是否搞一點?半脫離生產,農忙時回家。”在新中國已經(jīng)具有強大國防軍的情況下,少搞一點地方武裝的觀點也無可厚非。羅瑞卿的考慮是,隨著軍事技術的發(fā)展,戰(zhàn)爭中人的因素仍然是第一位的,但武器裝備的地位越來越高,實現(xiàn)人和武器的完美結合,必須要減員增效。
已經(jīng)以“緊跟毛主席”自命的林彪,習慣于舊調重彈:“我們的軍隊不僅有自己的主力軍,還有自己的地方軍,并且大力建立和發(fā)展民兵組織,實行主力軍、地方軍和民兵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地方武裝就是堅持地區(qū)對敵斗爭的骨干,帶領廣大民兵有力地配合主力軍作戰(zhàn),并不斷擴編、升級,壯大主力軍。”
在地方武裝建設上,羅瑞卿、林彪爭論的只是重視的“度”而已,而非要不要地方武裝的問題。但是,在批判羅瑞卿時,卻完全變味了,甚至無中生有、上綱上線:“中國赫魯曉夫說,地方武裝‘是否搞一點?半脫離生產,農忙時回家。這完全是不要地方武裝的謬論。羅瑞卿根據(jù)他主子的意旨,對毛主席關于加強地方武裝建設的指示,先是極力封鎖,拒不執(zhí)行,整整拖了五年之久;后是陽奉陰違,兩面三刀,一再大打折扣,千方百計地破壞地方武裝的建設?!薄叭绻覀兿嘈帕_瑞卿的那一套,就要葬送我們艱苦奮斗得來的勝利成果,葬送整個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p>
(三)在人和武器的關系上:羅瑞卿是“唯武器論”?林彪則“相信群眾”?
面對美國、蘇聯(lián)軍事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羅瑞卿認為,在堅持人民戰(zhàn)爭的前提下,必須加速中國的軍事科技發(fā)展,重視技術兵種的作用。1964年8月,在抓大比武期間,他專門觀看了裝甲兵、工程兵、炮兵的尖子分隊和技術能手的比武匯報表演。在抓國防工業(yè)、軍事科技方面,他是極其重視的:
1964年1月9日,他在主持召開的國防工業(yè)辦公會議上作總結講話,強調要堅持國防工業(yè)建設的各項方針任務,力爭提前兩年,在今后7年內建成一個基本獨立完整的國防工業(yè)體系。10月16日,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他即向參加試驗的科研人員和部隊發(fā)賀電,勉勵大家“再接再厲,以竟全功”。
由于對現(xiàn)代武器裝備巨大威力有深刻認識,對祖國的軍事科技實力不斷進步充滿信心,羅瑞卿勉勵科技工作者:有了新的技術裝備,就可以“把任何侵犯的敵軍消滅在海洋、在天空、在敵人發(fā)起進攻的基地上”。
林彪認為,羅瑞卿的觀點有違自己提出的“四個第一”的“人的因素第一”,且知道毛澤東最反對“唯武器論”,就不加分析地強調:“不管現(xiàn)代武器和技術裝備怎么發(fā)展,不管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打法怎么復雜,戰(zhàn)爭的最后勝負,歸根到底,還是要決定于地面部隊的連續(xù)戰(zhàn)斗,決定于戰(zhàn)場上的近距離搏斗,決定于人的覺悟、勇敢和犧牲精神?!薄氨磺致缘娜嗣裼萌嗣駪?zhàn)爭可以打敗美帝國主義,當前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是在越南?!瓪v史已經(jīng)證明并將繼續(xù)證明:人民戰(zhàn)爭是對付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最有效的法寶?!?965年9月3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林彪的《人民戰(zhàn)爭勝利萬歲——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二十周年》一文,囊括了林彪的上述觀點。當天,在首都各界人民慶??谷諔?zhàn)爭勝利二十周年大會上,羅瑞卿發(fā)表了題為《人民戰(zhàn)勝了日本法西斯人民也一定能夠戰(zhàn)勝美帝國主義》的講話,其中有這么一句:“今天報紙上發(fā)表的林彪同志的文章,又給我們提供了學習毛澤東同志關于人民戰(zhàn)爭理論的一個好教材。在這方面,我就不再多講了?!睂τ诹直氩患臃治龅匕胃呷嗣駪?zhàn)爭,羅瑞卿是不以為然的。
羅瑞卿、林彪在人和武器重要性上的分歧,實質是在堅持人民戰(zhàn)爭指導思想的前提下,要不要發(fā)展尖端武器裝備問題,而不是要不要依靠人民群眾、反對不反對人民戰(zhàn)爭的問題。結果,林彪黨羽卻大潑污水:“同一切機會主義者一樣,羅瑞卿的軍事思想是建立在唯武器論的基礎上的。他根本不相信群眾,不依靠群眾,反對武裝群眾,反對民兵制度,反對毛主席的人民戰(zhàn)爭的偉大戰(zhàn)略思想。中國赫魯曉夫宣揚什么技術占首要地位,技術決定一切?!@是典型的資產階級軍事思想?!毖酝庵猓直胧且回瀳猿帧跋嘈湃罕姟?、“依靠群眾”、“武裝群眾”的。
是“誘敵深入”還是“要把敵人頂住”?
毛澤東說過:“積極防御,又叫攻勢防御,又叫決戰(zhàn)防御。消極防御,又叫專守防御,又叫單純防御。消極防御實際上是假防御,只有積極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為了反攻和進攻的防御?!狈e極防御,是建立在無產階級徹底革命、徹底消滅敵人的思想基礎上的,它的核心就是打殲滅戰(zhàn)。
如何實施積極防御并力求打殲滅戰(zhàn),林彪認為:“為了殲滅敵人,必須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主動地有計劃地放棄一些城市和地方,把敵人放進來打。只有把敵人放進來,人民才能用各種各樣的行動參加作戰(zhàn),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人民戰(zhàn)爭的威力。……那種害怕丟掉地方,害怕打爛壇壇罐罐,而分兵把口、處處抵御的辦法,既不能消滅敵人,也不能守住城市和地方,這種辦法是我們堅決反對的?!?962年春天,根據(jù)上述認識,林彪提出了“北頂南放”的軍事防御設想,即從浙江沿海北面頂住美國聯(lián)合日本對中國發(fā)起的進攻,而放其從浙江沿海南面進入中國,“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主動地有計劃地放棄一些城市和地方,把敵人放進來打”。這種方針實施的基礎在于中蘇關系尚未破裂,中蘇同盟尚且存在,中國的軍事防御能夠以蘇聯(lián)為依托。在積極防御問題上,林彪犯了教條主義的毛病,把積極防御和“誘敵深入”等同起來。
對于積極防御,羅瑞卿自然贊同,但對于“誘敵深入”則表示不愿茍同。他認為,“現(xiàn)在條件不同了”——人民軍隊不斷發(fā)展壯大并曾在朝鮮戰(zhàn)場成功挫敗過美國,“要把敵人頂住”——隨便放棄一些城市和地方會傷害這些地區(qū)人民群眾的感情,因此應該盡可能采取“堵水的辦法”,“敵人進來就不好辦了”。
今天看來,在新中國成立后,盡可能地維護國家領土主權、“要把敵人頂住”而不隨便“誘敵深入”,是人民軍隊的根本職責所系。況且,“要把敵人頂住”和消極防御也不能簡單劃等號,所以羅瑞卿的觀點無疑有其合理性。
但是,在批判羅瑞卿時,林彪黨羽竟然寫出這樣的奇文:
“羅瑞卿一貫反對毛主席的戰(zhàn)略思想,反對積極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主張消極防御、單純防御,打爛仗?!_瑞卿在竊取我軍的重要職位以后,適應中國赫魯曉夫的階級投降主義和民族投降主義路線的需要,竭力主張推行消極防御的錯誤方針。……他們主張‘頂住和‘堵水,就是害怕丟掉地方,害怕‘打爛壇壇罐罐,害怕觸怒美帝國主義。……羅瑞卿害怕丟掉地方,害怕打爛壇壇罐罐,死捧著消極防御當法寶,要處處設防,分兵把口,伸開五指,擺開架勢,去同敵人拼消耗。照這種禍國殃民的戰(zhàn)略方針去做,必然處處薄弱,被動挨打,讓敵人各個擊破,由冒險主義變成投降主義,斷送我們的無產階級江山。”
兩家爭鳴,誰是誰非?
面對種種爭論,林彪沒有采取交流、溝通的方式,而是采取了政治上打擊的手段。
1965年11月30日,林彪讓妻子葉群帶著他的信和十一份材料坐專機趕到杭州,單獨向毛澤東作了幾個小時的匯報。匯報的情況現(xiàn)在已無從知道,但從葉群幾天后在上海會議上的發(fā)言可以了解,林彪誣陷的內容至少包括:羅瑞卿一貫反對突出政治、反對毛澤東思想、存在單純軍事技術觀點等等。12月2日,毛澤東在閱看蘭州軍區(qū)黨委關于五十五師緊急備戰(zhàn)中突出政治的情況報告時批示:“那些不相信突出政治,對于突出政治表示陽奉陰違而自己另外散布一套折中主義(即機會主義)的人們,大家應當有所警惕。”這里所指的,就是羅瑞卿。毛澤東批評羅瑞卿“對于突出政治表示陽奉陰違”,實際上肯定了林彪“突出政治”的做法。
由于深諳“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的重要性,毛澤東不能不傾向林彪的觀點:“一切赫魯曉夫式的人物要篡奪無產階級政權,實行資本主義復辟,很重要的一手就是首先從思想上腐蝕軍隊,篡奪軍權,抓槍桿子。因此,突出不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搞不搞人的思想革命化,是關系到無產階級軍隊會不會變質的大問題,關系到槍桿子掌握在無產階級還是資產階級手里的大問題。歸根結底,就是關系到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后,能不能鞏固政權的大問題。羅瑞卿拼命地反對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反對毛主席的建軍思想和建軍路線,就是妄圖用資產階級世界觀來改造我們的軍隊,把我軍演變?yōu)橘Y產階級軍隊,作為他們篡奪無產階級政權、復辟資本主義的工具?!?/p>
12月8日到16日,毛澤東在上海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這次會議確定了處理羅瑞卿問題的五條意見:“一、性質嚴重,手段惡劣。二、與彭、黃有別。三、從長期看,工作有一定的成績。四、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五、領導有責?!薄疤幚韮刹阶?,調動職務,不搞面對面,冷處理?!?/p>
但是,毛澤東對林彪的觀點也是有保留的。1964年6月16日,毛澤東在十三陵水庫談到戰(zhàn)略防御方針時,否定了原有的“北頂南放”的防御戰(zhàn)略,他在考慮失去蘇聯(lián)這個依托后,北邊是否還能頂?shù)米 T谡勗捴?,他語重心長地指出:如果南邊放,他不進來,而北面又頂不住,怎么辦?要防止敵人從中間突破,美國有可能搞空降兵,占領北京;敵人有可能走八國聯(lián)軍的老路,從天津、塘沽進來。因此,他得出結論:敵人到處可來,應處處備戰(zhàn),提高警惕,根據(jù)敵來勢,以決定主攻、主防方向。在這里,毛澤東又實際上部分贊同了羅瑞卿的看法。
遺憾的是,羅瑞卿挨批,使林彪的戰(zhàn)略觀點最終占了上風,對人民軍隊的建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損失。在一味“突出政治”的口號下,人民軍隊的軍事訓練、武器裝備發(fā)展嚴重滯后,對我軍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革命化建設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1984年9月16日,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楊尚昆在人民日報撰文《人民軍隊在現(xiàn)代化道路上勝利前進》,文中感慨不已:“軍隊建設要以現(xiàn)代化為中心。我們的軍隊不搞革命化是不行的,但不搞現(xiàn)代化,就難以適應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要求,軍隊的戰(zhàn)斗力就沒有物質基礎。過去一個長時期內,由于林彪搞‘突出政治、‘政治可以沖擊一切那一套,使我軍建設一度偏離了現(xiàn)代化這個中心,這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它的流毒影響,至今還沒有肅清?!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