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塵遠 蔡 佩
發(fā)現(xiàn)“偽溝通”的小名人
德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師海靈格說過:在與父母的關系之中,子女要面對付出和接受之間巨大的失衡,很多時候就算想去平衡它,也會覺得無能為力。的確,父母與子女兩代人之間因為關系的不對等而帶來的沖撞、矛盾、困惑,正是很多高中生所面臨的問題——我們討厭父母開口閉口都是考試和升學,討厭他們限制自己的上網(wǎng)和出游時間,討厭他們防賊似的防著“早戀”……
獲得父母的理解、與他們保持朋友式的關系,難道真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嗎?高中生與父母的溝通現(xiàn)狀究竟如何?帶著這樣的疑問,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學的女生陳沖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調查了上海市8個區(qū)12所中學的近千名同學,最后完成了題為“守望兩代人的心橋——上海市區(qū)高中生與父母溝通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的研究報告。
在這篇長達40頁、共計3萬字的報告里,陳沖首次提出了“偽溝通”的普遍存在——一些家庭兩代之間看似有了溝通,但事實上并無深層思想交流,家長并不知道孩子真實的想法。這個全新的發(fā)現(xiàn)引起了媒體的關注,《解放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報刊先后報道了陳沖的研究過程,新浪、搜狐等60多家網(wǎng)站也加以轉載。此外,陳沖在報告中制訂的改善“家?;印本W(wǎng)絡平臺的方案也得到了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連中央電視臺、東方衛(wèi)視都把她請進演播室進行了專訪。不經(jīng)意間,陳沖成了一位“小名人”?,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陳沖,和她一起聊聊有關父母、有關溝通的永恒話題。
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
好不容易等陳沖考完了最后一門,記者在電話里和她約好碰面的時間地點后,追問了一句:“你有手機嗎?留個號碼吧,方便聯(lián)絡?!彪娫捘穷^突然有些遲疑,陳沖咯咯笑了兩聲,挺不好意思地說道:“爸媽怕影響我考試,給沒收了?!奔热贿@樣,也只能作罷。
誰知采訪那天見到陳沖,她居然笑嘻嘻地從包里掏出一只嶄新的手機來?!耙驗橐娔?,昨晚趕著去買的?!币娢乙荒橌@訝的表情,她又補充道,“其實我初中的時候就有手機,不過那個時候不懂事,每天關在房間里沒完沒了地跟同學發(fā)短信聊天,還用手機聽音樂,所以初三的時候我媽一生氣就給收走了?,F(xiàn)在他們也該對我放心了?!?/p>
“初三這么關鍵的時候,干嗎不好好學習?”我問。
“可能正好在叛逆期吧,非要和爸媽對著干,他們想讓我好好讀書,我就偏不這么做。那段日子媽媽讓我覺得特別煩?!标悰_說,平時在家和父母鬧別扭,八成以上都是為了學習的事。“身邊同學也是這樣的情況,成績往往是矛盾的焦點。比如我的同桌,有次期中考試失利,她爸爸便緊盯她的學習,媽媽則去電信局調查她的通訊記錄——看她是不是在談戀愛。為此,她氣得跟父母大吵了一場?!?/p>
說到當初為什么想做這樣一個調查,陳沖坦言,是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激發(fā)了她對兩代人溝通問題的好奇,而學校的“研究性學習”則為她創(chuàng)造了一個契機。在“西方美術史”“上海歷史建筑”“民營企業(yè)文化”這三個“宏大”選題被自己相繼否定后,陳沖開始反省,對于一個中學生來說,什么樣的研究課題才是合適的呢?陳沖把自己的疑問告訴了媽媽的好朋友李林川老師。李老師問她:“你究竟對什么感興趣?對什么有切身的感受?”陳沖一下子明白過來,只有自己對一個問題真正產(chǎn)生好奇,這樣的研究才有價值。她上網(wǎng)找了半天,發(fā)現(xiàn)所有關于家庭親子溝通的論文,都是專業(yè)人員或教師從成人角度撰寫的。這下她有了目標——就從高中生的角度來研究一下兩代人的溝通問題。
一絲不茍的研究者
在采訪陳沖之前,記者認真地看完了陳沖的課題報告:從研究的方法、思路到過程、結論都有條有理,絕對稱得上是一份出色的研究報告??捶ㄒ羁?,視角要獨特,這是陳沖對自己論文的要求。
正是對自己有了這樣的要求,陳沖利用高一課余時間“啃”了不少相關主題的文獻資料,什么Fitzpatrick家庭溝通圖式理論、資源交換理論,Olson的曲線理論模型,McMaster的家庭功能理論模型……聽得我云里霧里,一驚一咋。陳沖吐吐舌頭說:“其實我也不能完全讀懂,但多少能學到一點別人做研究的方法。無論做什么事情,方法最重要。”
除了對上海市十余所不同類型的高中(分市重點、區(qū)重點、普通高中、民辦高中、職業(yè)高中5種)近千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外,為了獲得更直接細膩的調查體驗,陳沖還利用課余時間深入采訪了數(shù)位學生及他們的家長,將訪談的內容作為個案研究。這還不夠,陳沖又通過在英國當老師的媽媽的朋友,得到了諾丁漢地區(qū)高中家庭溝通情況的第一手資料,以便比較研究……這么多事要她一個人完成,同時還得兼顧學業(yè),難度可想而知。陳沖邊學邊做邊琢磨,前后磨了一年多時間。
說陳沖“一絲不茍”,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就知道并非夸大其詞。為了讓那些接受調查的同學都能認真地回答問卷,反映自己最真實的狀況,她對每位熱心相助的老師都會反復交代:“如果同學們正忙于準備考試,問卷就先擱一下;最好讓大家當堂完成,不要帶回家去以免弄丟;還有,最好別在男生們剛上完體育課的時候讓他們答卷,又熱又累的很難靜下心來……”連這些都考慮到了,真是服了!
很多學者在解答完陳沖的問題后,除了贊揚她的選題具有現(xiàn)實意義外,還特別欣賞她的鉆研精神。陳沖忘不了上海師范大學陳建華教授對她的鼓勵:“我的研究生也不一定有你做得深入?!?/p>
從“沖突”到“和諧”的轉變
在進行課題研究之前,陳沖形容自己家的溝通是處于“隱抑式和諧”和“摩擦式?jīng)_突”之間。幾乎每天的晚餐桌上,父母都要問她在學校的情況。有時陳沖聽煩了,不是沉默不語,就是頂撞他們。她更不適應的是父母的做法:考好了,上網(wǎng)時間就翻倍;反之,連電視也別想看……
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陳沖與父母之間的交流明顯增多了。她欣喜地看到,父母不僅十分贊成她的研究,還給她提供很多幫助:父親會整整一天開著車陪她去各個學校發(fā)放調查問卷,母親會幫她輸入數(shù)目龐大的資料,他們還動用了所有的關系去幫她聯(lián)系有關專家……不知不覺中,陳沖與父母交談的內容變得廣泛了,本來不愿多說的事也會和他們一起討論了。
從調查問卷和訪談個案中,陳沖了解了不同家庭的親子溝通狀況。作為獨生子女,陳沖以前從來不知道擁有兄弟姐妹的生活會帶來怎樣的煩惱,但現(xiàn)在她知道了,同齡人中也會有人由于媽媽又生了一個孩子而倍感失寵,因此幾年不和媽媽說話;而在一個單親家庭中,爸爸為了能和兒子有更多的共同話題,花大力氣與單位里的年輕人玩在一起,費盡心思學習兒子喜歡的一切東西——流行歌曲,電腦游戲,網(wǎng)絡用語……陳沖遺憾地看到,這樣殷勤的討好卻讓兒子感到了莫大的壓力,反而不愿意和他溝通。
“看到別人家里的問題,我會聯(lián)想到自己家,我要做得更好!”陳沖一邊研究,一邊檢討自己的行為。同樣的,父母也經(jīng)??此襾淼难芯课墨I,以此對照自己的行為,他們不再整天嘮叨學習,開始關心陳沖的興趣愛好,不僅同意了她在課余時間學習網(wǎng)球、吉他的要求,還主動聯(lián)系了閔行區(qū)的一所敬老院,讓陳沖實現(xiàn)做義工的愿望。參加這些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不僅沒有使她的學習受影響,反而比以前更好。
現(xiàn)在,陳沖高興地說,她和父母之間的關系變成了“親和式和諧”,彼此都感受到了溝通帶來的理解與快樂。
向“偽溝通”說不
“偽溝通”現(xiàn)象是陳沖在對調查問卷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時偶然發(fā)現(xiàn)的。她看到,有幾組數(shù)據(jù)存在著明顯的矛盾。比如有86%的同學表示,父母非常愿意或愿意與自己交流,60%的同學表示自己和父母“每天或兩三天進行交流”,43%認為父母“從沒看過”自己日記、手機之類的隱私……這些數(shù)字讓她感到上海市高中生與父母溝通狀況還不錯。
但同時,另一些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又讓她感到困惑不解:50%的同學認為父母“不太了解自己”,69%的同學認為“溝通有障礙”。而問卷的開放題和隨后的訪談中,更是不斷有人提到父母經(jīng)?!鞍阉麄兊挠^點強加給我”,和父母“有代溝”……
為什么會有這些看似矛盾的數(shù)據(jù)或說法呢?陳沖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思考,還和身邊的同學進行探討,最后她豁然開朗——原來溝通中有“水分”。陳沖稱它為“偽溝通”。
陳沖所理解的“偽溝通”是那種蜻蜓點水式的溝通,只停留在對生活瑣事的了解,卻沒有真正的思想交流,這樣的溝通是沒有質量的。事實上,陳沖以及她身邊的同學就存在著不少“偽溝通”現(xiàn)象。她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選物理拓展班的人數(shù)很多,老師決定以考試淘汰部分學生。這次涉及高考選科的考試使同學小琳大為緊張。當父母問她學習近況時,她說起了要考試的事兒,但沒說淘汰的真相與自己的擔憂。父母聽后沒在意,但小琳卻一直很焦慮,后來小琳發(fā)揮得并不好,得知分數(shù)后她就急哭了,還好最后過了分數(shù)線,她仍留在了物理拓展班。自始至終,小琳的父母對此次波折毫不知情。
陳沖認為要克服“偽溝通”,我們必須相信父母,對他們敞開心扉。不要老認為父母不懂,其實他們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往往大大超過你的預計。無論子女還是父母,“換位思考”與“互相體諒”總是正確的。比如說,當子女考了一個不好的分數(shù)時,家長常常不是嘆氣責罵就是過分鼓勵,面對父母的做法,孩子的心情會更差,難免出現(xiàn)煩躁等反應,這又會被父母說成不真心悔過。這時我們應拋開“偽溝通”的面具,真誠地對話交流,談談體會與打算,相信在這樣的氛圍下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對于家長來說,最觸動神經(jīng)的問題莫過于子女早戀。陳沖說,媽媽曾經(jīng)旁敲側擊地問過她:“怎么就沒人追求你呢?”她也很誠實地回答:“不是沒有,是我不理他們。一個巴掌拍不響。”有次陳沖和媽媽一起看電視,電視劇里有個女孩因為早戀偷食了禁果,最后不得不一個人去做人流??吹竭@里,媽媽對她說:“我們不希望你在大學畢業(yè)以前發(fā)生這樣的關系。但是萬一發(fā)生了,你一定要馬上告訴我們,我們會想辦法保護你的,千萬別獨自承受。”陳沖說:“你們只看到現(xiàn)象,沒看到本質。獨生子女大多比較寂寞,需要有人陪伴?!薄霸鯓硬拍芙獬@樣的寂寞呢?”……事后雙方都對那次交流感到特別滿意,陳沖說只要“將心比心”,父母和子女間的溝通一定會更順暢、更有成效。
做了那么多調查,研究了那么多個案,陳沖自己眼中理想的家庭溝通狀況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她給了我類似外交方針的八字答案——寬容理解,求同存異?!案改负臀覀冇胁煌挠^點是很正常的,大家應該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很多時候家長生氣是因為子女說得太狠,讓他們感到?jīng)]面子?!庇幸淮?,父母本打算妥協(xié)了,但占理的陳沖覺得還不夠出氣,硬是要再說兩句,結果 “戰(zhàn)斗”升級了——這就是“沖動的代價”。陳沖說,有時與家長的沖突可以用幽默來化解,比如她有個朋友的弟弟,每次媽媽氣急了想打他,他就尖叫,叫“巨無霸發(fā)威了”,愣是讓媽媽笑得打不動他了。另外,陳沖特別提到了“禮物”的作用。其實父母也像小孩子,有時需要一些“甜頭”嘗嘗,你可以挑一些實用的、又不很貴重的東西送給他們,保證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暑假里同學們有更多的機會和父母在一起。讓我們和陳沖一起,向“偽溝通”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