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美琪
少時就喜歡花。喜歡水仙在冬日中開放的傲骨,又喜歡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更喜歡牡丹的富貴,菊花的典雅,但還是最喜歡桃花。
從最初《詩經(jīng)》“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中待嫁女子的飽含驚慌,到唐詩要案“人面桃花相映紅”中主犯崔護的迷離惆悵,再到絕代佳人貂蟬仰面對云長說的那句“亂世桃花逐水流”,訴盡亂世兒女的坎坷流離。桃花,惹起人太多遐思。她可以滿山遍野漲破眼簾地妖艷,也可以是居在人家小院回廊處,和著艷陽云影,清風流水,好一番清正飛揚。
總是將桃花喻美人。滿地桃花落,紅艷滿天飛,紛紛落下。容易使人想起那個“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的息夫人。可桃花的艷,叫我想到了“霸王淚美人血”的唯美、凄涼。垓下之戰(zhàn),艷絕古今。霸王悲歌,將士垂淚,虞姬自刎更是一曲千古絕唱的歌。虞姬那“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的氣度千古流傳,不禁讓人扼腕嘆息,真如桃花一般。
誠想到落淚葬花。黛玉第一次葬的便是桃花??吹教一ū闳缤皆诖笥^園中,在亂紅紛飛的時節(jié),在青石板上與二玉一起品讀,真切體會到情深意濃。與黛玉在梨香院外咀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滋味。
桃花真的與凄冷并存。納蘭容若在女友入宮后才明白“人生只若如初見”,但一切已成定局。木已成舟,覆水難收。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边@難道是凄涼嗎?不,不是。于是我對桃花又有了更深的認識。它迎著早春的寒風盛放,給人們送來第一絲春的信息。但在群芳逐漸登臺,爭奇斗艷時,桃花卻到了將殘之時,但還不忘給人們一次漫天花雨的美。
唐寅的《桃花庵歌》使多少人想做梅妻鶴子。但最終都是大夢一場,沒有達到“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的境界。
桃花像一首詩,經(jīng)歷了千秋萬世,仍舊流傳萬年;桃花像一幅畫,要慢慢把玩才能領略畫的精神,畫的風骨;桃花又像人,似絕代名伶一舞傾城,再舞傾國。
你回首,夢里花落知多少?
教師點評
這是一篇立意獨到、文采飛揚的大氣之作。作者構思巧妙,感悟獨特,用詩一般的語言營造了如詩如畫的意境,讓人沉醉。巧妙的引用是文章語言最大的特點,如果說“明引”展示了作者厚實的積累,那么“暗引”則巧妙地顯示了作者化用語言的能力,引用、排比使得文章文采斐然,無意中提升了文章的品位。全文結構勻稱,銜接自然,毫無斧鑿之痕,不啻為一篇佳作!
(鄭雪)